由七岁孩子画漫画引发的思考
2011-08-15王培红
◆王培红
(山东无棣二中)
由七岁孩子画漫画引发的思考
◆王培红
(山东无棣二中)
我们在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能力完全达不到现在社会要求的各种能力,我们学过的东西,也就有百分之三在社会上用得着,而百分之九十七的能力需要我们毕业后从社会上学。学校教育然始终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不了业,社会和家长对大学教育不是很满意。当然,现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担任村官等政策让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有所缓解,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那么,我们怎样从本质上把这个问题解决呢?就要从学校教育抓起,从职业教育抓起,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因材施教,发展他们的专业技能,引导他们的所学方向,让他们能有一个好的前程。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分,音乐有特长,成绩也不一定非要达到优秀,要有所降低,这样就不会耽误“一个人才”。
成绩 脱轨 创新 观念 转变
孩子是父母的明天,关注孩子,需要社会、父母和教师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努力,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包括对老师和学生的评价,给他们一个创新的机会,认同他们,承认差异,追求人才的多样化,达到社会上的一致认同,取消一考定终身,取消不成熟的人才选拔机制,让人才成为各个企业和单位需求的“人才”,让人真正成才,让他们取得文凭之后有一定的技术和协调社会关系的能力。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空抱着大量的热情和短期的利益幻想,盲目地追求考试成绩,但是现实是学生自己的,升上了大学,毕业了才知道有些老师说的话是错误的。他们只能找个临时工作,从最底层做起,像那些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样,做的活是最低级的,不用学就会的。教育也不是一天两天与社会脱轨了,我们不要再欺骗自己,欺骗孩子们。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再响,也没有起到半点作用,为什么呢?为什么老师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呢?他们老教师们甚至就不用备课了,教的都是二十年前的东西吧,我们研究的都是别人研究过的,并且现在在工作岗位上用不上的问题,有多少学生已经被扭曲?他们本来可以成为一棵梧桐,你为什么按照杨树的培养方法去护理呢?为什么不按照培养主题人或者新闻工作者的方法去教孩子们语文呢?语文啊,考试的东西都是去写什么,为什么不考考口头作文呢?面试呢?不是每一个孩子非得说汉语说得像脱口秀,但至少能即兴演讲?这样的学生可以物理化学一窍不通,语文学好了,就是不念大学一样可以成为这一行业的领跑者。看看历史上的吴晗,他一样数学考零分,进入清华研究历史,不一样是一代大家吗?重新改写出版《朱元璋传》,从1949年11月起,他还担任了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对北京的文化教育、学术活动、古籍整理及文物古迹的保护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毛也是数学不行,每天收到数学老师的侮辱,自己忍受不了就逃学,最终发挥自己的专长,专攻文学,写下了《撒哈拉沙漠》《梦里花落知多少》这些伟大的作品,至今让我们80后记忆犹新,不能忘怀。我们盼望她那样的自由,而她也是真正的自食其力的人。是一个时代的佼佼者,一个永远在我们心中的天使。
而今又有新的人才,一个七岁的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自己创作漫画,《有种职业叫妈妈》多么新奇的名字,恐怕像我这样记忆差的人都不能轻易忘掉,还是在《知音》上发表,她喜欢把蝴蝶画得比花朵还要大,文中说为什么一定把天空画成蓝色,她现在每个月的收入是2000元,一幅漫画价值是100元,有创意一定会得到补偿,一样的人,不一样的教育,就会有天壤之别的。我们能说这样的孩子不聪明吗?这样也是一种教育,更专业的教育,适合孩子的就是好的,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要找到适合自己的。
众所周知,教学的对象——学生个性千差万别,知识水平参查不齐,所以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一刀切对待每个学生,进行同样的说教,因此要因材施教。一个学生不可能按一种思路做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或许他的思路想法与常规的做法不一样,我们要比较鉴别,尊重孩子的探索精神,给他们一定的鼓励,肯定他们的做法,对于错的地方要善于引导,不能说老师说的就是金科玉律,一成不变,要接受他们的长处。我们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培养创新人才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有的人把创新教育误以为是一门高不可攀的学问,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在呼唤创新的今天,在21世纪崇尚科学的今天,以“三个面向”作为人才素质教育的要求标准,树立新型的学习观,把创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才有可能实现实现提高全民素质的目标。
2.激发兴趣,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是促使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内动力。有时候老师提问的就是那些学习好的同学,把奖励都给了学习好的同学,至于品质、与同学老师相处的交际能力,他们一概不管。这样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的要求。
3.鼓励孩子,给每个孩子不同的评价,找到他们的特长。有了特色,他们就不会被其他人比下去,他们自然有进取的动力,有成就感,不被埋没才不会认输,不会失去信心,丧失斗志。
4.社会上转变观念,给予他们认可,并与企业单位有人才输出协议。传统思维根深蒂固,跳龙门、铁饭碗为父母者永恒的心愿,而群众心里鄙视职业教育,鄙视劳动,职业教育在他们眼里是二流教育,再加之职业教育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收益不显,特色不明,自身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家长及其子女不愿就读职业学校。其实,现在很多职业技术学校都与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协议,学生毕业后可以到自己的企业去上班。比如,烟台的南山集团就有许多南山学院毕业的学生。青岛的海尔集团、海信集团也在一些职业院校培养人才,一方面满足自身对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就业。
5.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及时运用已学知识和自主选择知识的条件和机会。比方说,儿童学了一个词语,要立即引导他用这个词语组合新的词语、词组,用这个词语描述一个事物。而不要让他死记硬背这个词语以及这个词语的解释。让他在组合和描述中(即运用)中去逐步体会、理解这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从而真正掌握这个词语。一句话,我们的教学不要把学习和运用割裂开来,而应当让它们“即时化”。所谓运用实际上就是在大脑进行创造活动。在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必然需要主动索取新的知识来充实、完善自己的创造。关于这一点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过:教育工作者“在评价中意识到,他们过分强调了教育目标的最低层次——‘知识’,因而,把90%的教育时间用于这一层次,而很少把时间花在更高层次的智力活动上,让学生创造性的运用知识。”
[1]许苏琴.名人传记:《义乌县志》:吴晗,2002.
[2]魏学文.转变育人观念,明确办学方向.2008.
[3]三毛私家相册.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