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晨语
2011-08-15□程龙
□ 程 龙
天公还算作美,眼看就要秋收了,淅淅沥沥的秋雨终于停了下来。一大早,在孟州市东窑村的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雨可算是停了。”东窑村的张大叔将载着满满一车玉米的农用三轮停在村头,点支烟悠悠地吐了个烟圈。
“可不是,每年一到这时节,天一下雨我这心里就发慌,要是再下两天,这玉米怕是要发芽了。”玉芬大婶一边摊着玉米一边搭话:“你不赶紧开车,还磨蹭啥哩?”
不远处晒玉米的小军凑了过来:“听说市里要搞新规划,围绕产业集聚区建设城市新区,到时候咱都和城里人一样住高楼了,你也就不用操这份心了。”
“咋就不用操这份心了?那咱不也得收庄稼、晒粮食?”大婶疑惑地问道。
“你可真是头发长见识短。没听说附近有的县已经搞起来了,村民都搬到小区里住,庄稼地流转到公司里实行机械化作业,每年按地多少给你分粮食,你还晒啥啊。”张大叔扔掉烟蒂,边开车边讲解。
“那敢情好,不过地都给公司了,大伙干啥啊?”大婶依然不依不饶地追问。
“咱都住高楼了,那老房子拆了腾出地建工厂呗,年轻人都可以到厂里上班挣工资啊。”
“就是就是,现在光咱集聚区就有200多家企业,有3家都还是上市公司哩,像中原内配气缸套、隆丰公司羊剪绒、广济药业核黄素、大地合金超硬材料这可都是世界级品牌呢。”在集聚区上班的王大勇抢过小军的话茬说道:“这几年你看看附近村里估计要有百分之七十的人都在集聚区打工,就这还不够用,好多外地人都来咱这打工呢。搁以前我在外地打工那会儿,虽说工资也差不多,可那毕竟是在外地,除了吃住一年也存不下几个钱,现在在家门口上班,啥都方便,省多了。”
“她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得了便宜还卖乖。她儿子也在集聚区那个什么厂里上班呢,每个月一两千块钱工资哩,她呀,早享受到集聚区的好处了。”
“你这个老家伙就会拿话儿损人,俺不是没明白这个理儿吗?”大婶瞪了张大叔一眼:“要这样说的话,真要是新区建好了俺就第一个搬过去。”
“那为啥?”
“早搬早腾地儿,早腾地儿早建厂。到时候俺孙子长大了不愁没地方上班啊。”
“哈哈哈。”一阵欢快的笑声在小村的上空荡漾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