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型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2011-08-15许爱娜

中学生英语 2011年26期
关键词:因特网邮件模块

许爱娜

(山东省威海市第一中学)

任何一点教学上的变化或是改进都离不开新理念的刺激,离不开对旧教法的反思,也离不开对实际状况的一点点思考。

教学实际状况一直都在变化,教学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一方面学生不是那么勤奋,另一方面学校既要求我们抓好素质教育又从来都不允许我们的教学成绩有任何的下滑。反思旧的教法,其实可用一个“囧”字来描述,纯粹是为了分数而教!我们给学生“灌”的太多,导致绝大多数学生消化不了,这使得老师抱怨学生掌握的不好,还增加了学生对英语的畏惧。

在2009年暑假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培训中履行指导教师职责的时候,为了能够给老师一个较为合理的评论,为了能够分析老师们的案例、甄别“真假任务”,我仔细寻找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依据,这才发现在面对挑战的时候它超给力。这才开始潜心学习任务型教学,并在新的学期开始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任务型教学。

1.“任务型教学”的入门学习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这样明确要求到:树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而且,在每一册外研版教材的“致同学”中,都列出本套教材的特点:“四、提供探究式、发现式、任务型等多种学习方式,……”

到底什么是任务?

新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解释的: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是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任务的设计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1)任务应有明确的目的;(2)任务应具有真实意义,即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3)任务应涉及信息的接受、处理和传递等过程;(4)学生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5)学生应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6)完成任务一般应有一个具体的结果,结果应该是多样性的。

如果,通过做一件事情能够学到东西,那岂不是很好?如果这件事能够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让学生爱做这件事情,那岂不是更好?任务型教学理念刺激了我,我觉得好像是找到了可走出教学囧态的方法。

选择了任务型教学,才对其认识得更多。之前对于任务型教学中最核心的“任务”二字的理解太肤浅。要更好地理解“任务”的含义,我们尤其需要区分好下列概念:

1.exercise VS practice VS task

比如在学习一般过去时的时候,我原以为做一些单选题就是在完成“学会一般过去时”这一具体任务,经过学习才知道,只是做单选题哪怕是看图用一般过去时写故事,都只是exercise而已。这只是老师课堂布置的、与学生生活无关的、在实际生活中几乎不做的活动。

如果让学生用一般过去时介绍自己上周末活动,这样的课堂活动是practice,这是课堂开展的、与学生生活有关、但不知道为什么要介绍上周末活动的,也还算不上是真正的任务。

如果我们告诉学生,一所外国学校计划和我们学校进行一次周末交流活动,需要了解同学们最近周末都做一些什么事情。于是,学生介绍自己上周末活动的课文,学习一般过去时。然后完成调查:上周末你做了什么。这是任务,因为是课堂活动、与学生真实生活相关、运用一般过去时调查目的很明确:选择恰当的周末活动作为安排与外国学校交流活动的基础。

2.目标 VS任务

“目标”与“任务”是两个很不容易区分的概念。现在以Book 1的Module6为例,探讨一下目标和任务的区别。鉴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需求,我们将本模块的学习目标定为:

(1)掌握这一话题的相关词汇。

(2)对因特网的作用能够有辩证的正确的观点,从而正确积极地使用因特网获取信息,使因特网更好的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基于这样的目标,我们确定的模块任务是:给妈妈回复邮件,说服妈妈允许自己上网。

任务就是一件具体的学生能够去做的事,通过完成任务实现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阅读妈妈反对上网的邮件和自己回复邮件,从而实现“正确积极地使用因特网获取信息,使因特网更好的服务于学习和生活”的目标。

可见,开展任务是为了实现目标。

2.任务型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在任务型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应注意几个“要”点:

2.1 要以教材的话题为背景,确立一个实际可行的“任务”。 任务型教学对于任务的制定强调其真实性,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一定不可以为了实现真实性而违背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制定任务的时候还要尽可能充分利用教材。我们有的时候对教材删减的过多往往是因为没有吃透教材。

任务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是我们永远的目标,因为其艺术性和科学性越高,学生的兴致就越高,学生的成就感就越强。

例如,Book 1的Module 6,我们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出了如下的设计:

我们引导学生先是阅读了cultural corner,体会到手机给我们的现代生活所带来的巨大的变化;随后,阅读课本P52的关于因特网发展史的课文,使学生不仅知道了因特网的历史而且更加珍惜因特网所带给我们的一切。就在学生兴致勃勃地体味着因特网已成为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时候,我们给学生呈现了来自妈妈的一封邮件。在邮件中,妈妈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并陈述了上网的种种弊端,要求孩子不再上网。学生自然是不赞同。这时候,我们呈现了本模块的任务:给妈妈回复邮件,并要说服妈妈允许自己上网。

学生急于维护自己上网的权利,很用心的搜集相关的资料,一种原本可能会很被动的学习变得很主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了。通过任务展示我们发现学生积极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部分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直接借用句子,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后变成自己的东西表达出来,还有少数学生通过对课外报纸、书籍或网络的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学到了更多的东西。而且,有的学生提前体现了我们的总结,能够在回复的邮件中既肯定妈妈的观点,又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完成了我们最终的教学目标——对因特网有辩证的观点,使因特网更好的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2.2 要以任务为中心。一旦任务确立后,我们一定不要被教材束缚,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问题,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最合理的整合,这种整合包括教材中各个环节的顺序的调整,包括教材内容的删减和补充。很多时候为了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我们还需要提供相关的课外资料。总之,要做足必要的输入。

例 1:对教材内容的宏观调整为了将相近的话题集中到一块学习,我们将顺序选修6的Module 3的学习提前,这样把Module 1和3靠近。前者是关于人际交往的small talk,后者是关于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的朋友的话题。将Module 2,4和5靠近,第二模块的话题是Fantasy Literature,第四模块的话题是Music,第五模块的话题cloning。

2.3 要注入细致的语言学习。完成任务的时候,我们不仅仅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框架的学习,更要求学生通过模块所学的知识,能够丰富自己的语言。所以,我们会通过语言点的导学案,以作业的形式练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本模块所学到的新的单词、词组和句型,并鼓励学生多运用新的知识,现在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做得很好。

2.4 要给他们展示的舞台。我们通过不断地完善推出了新的课型——展示课。创设这种课型的最初原动力是被少数学生感动了。在实践任务型教学的开始阶段,有的学生特别用心,能够学以致用。展示课的开设使得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模块中的新知识,并努力地运用到模块任务中。提高了学生作业的认真程度,增进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学生快乐并收获着。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许实践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4.

猜你喜欢

因特网邮件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来自朋友的邮件
一封邮件引发的梅赛德斯反弹
上网
选修6 第三模块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我爱因特网
将当前邮件快速转发到QQ群
知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