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2011-08-15王会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16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稳定型监护

王会兰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和猝死[1]。该综合征由于引起急性心肌缺血易致心室颤动而猝死。尤其不稳定型心绞痛很易发展为AMI、猝死,故ACS在院前的急救与护理极为重要。

1 院前急救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院前急救系指 ACS患者到达医院前采取的急救措施。包括给予最基础生命支持、心肺复苏等,使患者病情缓解,并发症减少,通过现场紧急处理和转运途中的监护,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利条件。院前急救的主要目的是挽救患者生命和减少死亡率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时AMI的发病率和猝死[2]。

2 院前的现场急救

2.1 成立快速反应的心脏骤停抢救护理小组,熟练掌握心脏复苏的治疗方法 如心前区拳击、心复律、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包括静脉穿刺)的能力;加强心理护理,帮助AMI患者克服或减少对本病的“恐惧心理”[3]。

2.2 心电监护 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注意心电示波的图形、是否存在心肌供血不足波形,。护士对常见的心律失常要有识别能力。在AMI监护时应全神贯注,如发现室性早搏或 R-on-T(是心室纤颤的预兆),应立即给予处理,防止心室颤动和猝死[4]。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拳击心前区,给予心肺复苏抢救。

2.3 给氧或机械通气 保持气道通畅。如患者呼吸己停止或自主呼吸无效,应在转运前或途中迅速给予气管插管给氧,并牢固固定插管,以保证转运途中插管的正确位置。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状况。

2.4 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原则上是越早越好,抢救使用的静脉穿刺针管径要大,最好选用静脉留置针以保证在短时间内快速输入液体或药物。备好心肺复苏药。

2.5 针对并发症的护理 溶栓治疗主要的并发症为出血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严密观察患者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有无咯血、便血、血尿及脑出血征象,并及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心肌酶变化,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溶栓治疗期间,避免动、静脉穿刺、肌肉、皮下注射药物,如必须注射,拔针后局部应延长压迫时间,以防出血、静脉输液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可留置静脉留置针方便反复抽血以减少穿刺。

2.7 心理护理 心肌梗死后患者的意识是清醒的,对突然的病情变化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如害怕、恐惧、焦虑等,这些反应对病情有负面影响。护士要选择适当的语言来安慰患者,耐心对解释有关病情变化,以稳定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痛苦。护士在实施抢救中,细声而谨慎,轻巧而文雅,稳重而有秩序,以影响患者心理,使其镇定并增强信心。

3 院前急救的途中监护与转运

对患者迅速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后,即应尽快将患者转院接受专科治疗,搬运和运输中救护人员要充分利用车上设备对患者实施生命支持与监护。在下述条件下转送医院是安全的[5]:①AMI患者在治疗条件下生命指征基本平稳。②患者及家属理解和合作。③流动监护车(MCCU)中具有心电示波、除颤急救设备和条件,随时可急救。④不中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持续治疗、输液条件下送入院。⑤必要时给予预防病情突变措施:在运送前为防止心室纤颤可用利多卡因75 mg肌内注射;为防止心动过缓加重给予阿托品或者山莨菪碱;如有室性早搏,可静滴利多卡因或心律平,为防止心绞痛给予消心痛或复方硝酸甘油片。⑥搬运与运输应采取安全、轻巧的搬运方法。常用担架搬运,应注意保持平衡,严防跌落。急救运输既要快速又要平稳安全,为避免紧急刹车可能造成的损伤,患者体位和担架均应很好的固定。⑦昏迷、呕吐患者应把头转向一侧,以防呼吸道阻塞。

[1]王丽华.现代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7-88.

[2]崔乃杰.危重急症抢救技术手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6.

[3]吴岩,孙晓红.急性心肌梗死骤停复苏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6):555.

[4]朱秀勤.护士独立完成突发室颤电复律术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 (11):683.

[5]江一清.冠心病的院前抢救[J].中国急救医学,1998,11(5):1.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稳定型监护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