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一 产学合作 发展应用型本科

2011-08-15黑龙江潘宇贾宝栋王佳

职业技术 2011年10期
关键词:产学校企学校

黑龙江 潘宇 贾宝栋 王佳

校企合一 产学合作 发展应用型本科

黑龙江 潘宇 贾宝栋 王佳

在现代社会中,产业和教育作为两大基本分工,有各自明确的定位、功能和任务。产业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创造物质财富,而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其中高等教育还肩负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知识创新的任务。产业和教育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它们的战略目标是共同的,即要发展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经济,使社会各方面持续发展。这两大基本组成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产学合作;经济发展;校企合一

产学合作是在“产业”和“教育”这两大社会基本分工之间的合作,而“产学研结合”是指在大学中应将生产、教学、科研三种功能结合,两者的含义是不同的;有人把“产学研结合”引申为“产业、教育、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还有人提出是“政府、产业、教育、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这些都是在产学合作下面进一步细分后的合作,与产学合作不在同一个层次,不应混为一谈。广义上讲,政府应属于服务类,而科研机构则属于科技产业。产学合作不仅仅是企业和学校的事,也包括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参与[1]。

首先,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产学合作的第一个目的是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产学脱节在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之间形成鸿沟,只有通过产业和教育的合作才能填平这道鸿沟,使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形成无缝连接,成为完整的链条。产学合作教育必须通过政府、产业、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而不只是教育界的任务。

其次,建立完整的产业创新体系。

产学合作的第二个目的是要建立完整的产业创新体系,形成从知识到技术、市场直至商业模式创新、“产官学研”四位一体的产业创新体制。其中,大学人才密集、基础研究实力雄厚,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产业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营利为目的,是产业创新和市场创新的主体;政府在人才培养链和产业创新链中,发挥的是政策制定者、协调引导者的作用。

实施产学合作的困难有很多,要面对问题一一解决,才能付诸实现[2]。

一、校企双方建立信任感

首先双方都要转变观念,认识产学合作对培养人才和企业创新的必要性、重要性。在合作之前,各方一定要首先考虑这种合作可为对方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和好处,而决不能先考虑合作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和好处。笔者总是对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说,在和企业谈合作之前,要先考虑校企合作可以为企业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效益。不能认为企业接纳学生实习是理所应当的,就不为企业利益着想。中外许多成功的产学合作例子都证明了合作是双赢和多赢的结果,对企业、学校、学生、社会都有好处。长远和稳定的合作一定是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之上的,一定有牢固的经济基础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只靠人情、关系,在建立合作的初期有一定作用,但不是合作的动力,合作难以长久[3]。

二、产学合作要做细致的工作

很多学校总想和大企业合作,一次派几十、上百的学生去实习,而不重视和中小企业的合作。这是一种错误观念,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做法。中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工业新增产值76%是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创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提供创造能力平台、个人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易于产生成就感等方面都大于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很大。而且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较缺乏,由于资金不像大企业那样充裕,用人很精,一般也会重视使用实习生。学校应该在和中小企业的合作方面下工夫,要把那些每年只能接收l-2个学生实习的企业都看作自己的长期合作伙伴,不要轻易放弃,要下工夫经营。要使企业重视实习学生和实习工作,学校首先要重视。企业要拿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作为实习的项目,学校要派教师指导,企业也要有工程师指导。只有双方认真负责地落实这些实习项目,才能既为企业解决问题,又能培养人才。那些走过场和粗制滥造的做法只会破坏产学合作,使企业受损,使学生的实习工作流产。根据笔者对国内外产学合作教育典型案例的分析,平均每个企业年均接受大学本科学生实习3-4人以内。

三、产学合作的管理要组织落实、政策落实

学校要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产学合作。从发展和经营企业合作伙伴、落实实习项目,到实习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管理,实习项目的学术指导、总结和评价等一系列工作都要有专门能力和经验的人负责,而不只是专业教师负责。和企业直接联络的专家要有相关的产业背景,要能和企业的领导、工程师打成一片,要为企业着想、为学生着想。很多学校担心学生分散到很多企业实习会有安全问题,独生子女们从小到大一直受到父辈和祖父辈的呵护,直到上大学独立能力仍然较弱。大学生是成年人,出外学习、工作、实习,应当自己照料自己,包括自己的安全。学校应当通过为学生办理保险来解决意外事故,而不是提心吊胆,或干脆取消实习。年轻人终归要走上社会,成为独立的劳动者,学校承担的只是有限责任,而不是无限的责任。

四、从我做起,不要等待

产学合作有赖于产业和教育双方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包括学生和家长在内的全社会的理解、参与和支持。每个人都要主动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万事开头难,在中国缺乏产学合作文化背景和机制的现状下,开展产学合作更是困难。因此,先知先觉者更要首先多做一点事,以感动、带动和推动其他人参与其中,做出自己的贡献。有些人认识到产学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望难止步,或是期待、等待别人先做一步或条件具备了再做。有些人认为首先要等政府创造条件,有些人眼睛盯着上级领导,教师看系主任、系主任看着院长、院长看着校长,只等领导发话;有些人等待合作对方先做,学校看着企业,企业看着学校;如此等等。这种消极的等待观望无法改变现状,只会错过时机。我们应确立自己的战略,做自己能做的事,不要消极等待,不要观望,要积极争取时机和资源推动产学合作的发展。

[1]莫贵评,荀建忠.校企结合——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初探[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2]王怀宇,孟凡华.产学研合作:必由之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9,(36).

[3]孙红艳.建立高职校企一体化的合作机制[J].机械职业教育,2009,(06).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

(编辑 刘丽娜)

猜你喜欢

产学校企学校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校推介
产学结合教育模式在路桥专业中的应用
奇妙学校
校企合作五反思
基于差异化目标导向下的产学合作创新利益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