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好国家开放大学
2011-08-1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杨志坚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杨志坚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好国家开放大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杨志坚*
编者按:
无论在都市还是在边疆,都可以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无论是少年还是老人,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无论是平日的早晨还是周末的晚间,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充电补给、获取新知……有了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这样美丽的愿景变得不再虚无缥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办好开放大学”,2011年5月26日,教育部党组审议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责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分步实施,扎实推进。中央电大校长杨志坚认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好国家开放大学,必将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奋斗目标,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本刊将在2011年11月、12月刊登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国家开放大学筹建的进程和成果,并对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讨论。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国务院决定在部分省市、学校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国办发(2010)48号文件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试点项目中,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确定为“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单位之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来自政府、学界、电大系统等各方面代表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为基本思路的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这个“方案”已经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和教育部党组审议通过,国家开放大学的筹备建设由此全面展开。
一、国家开放大学建设背景
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命题是基于以下背景提出的:
首先,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而强国必先强教,大国的崛起需要国民素质的提高,需要人才的支撑。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和提升素质,规划纲要提出“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而与此同时,优质教育资源却数量有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少数大学。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更多的人共享优质资源,为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更好的教育服务,实现教育公平,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第三,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30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电大成立之初,利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形式广播电视推进教育,开远程教育的先河。但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广播电视大学这么庞大的系统,却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去积聚优质资源,没有让更多的社会成员享受优质资源。各电大都在建自己的系统,但系统的连续性、有序性差,信息孤岛问题严重,优质资源无法有效推送。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建一所国家开放大学,以满足社会需求,跟上技术发展水平,推进教育公平,实现广播电视大学的战略转型。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背景决定了其性质是: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立体覆盖全国城乡,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
二、国家开放大学基本构架
现在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除中央电大外,有省级电大44所、地市级电大929所、县级电大1852所、各种教学点3000多个、教学班6万多个,还有空军学院、八一学院、总参学院、残疾人教育学院及其他直属学院,物理网络覆盖全国,远程教学基础设施、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已有相当水平,系统内的业务紧密联系、分工协作。但是因为体制机制的原因,这个系统的优势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也存在很多别的问题,例如资源缺乏共享,运行效率不高等。
为了达到效益大、质量高、成本低的目标,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基础构建国家开放大学既是一种战略选择,也是一种现实选择。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搭建国家开放大学的基本框架,按照分步走的战略,逐步发展壮大,并和其他机构合作。总部依托中央电大,分部依托各省电大,各学院依托市电大,各中心依托县电大,同时建立行业、企业学院,依托互联网逐步构成一个整体的校园网络。
三、国家开放大学建设重点
国家开放大学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功能强大、四通八达、能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全方位支撑的网络大平台。按照现代云计算的理论和技术,即需要搭建远程教育云平台。
网络平台的构建可以简单概括为“云、路、端”。所谓云,指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包括云技术本身、服务云、资源云。云上有很多系统,涵盖教学、管理、科研、服务各个领域的各种应用系统。所谓路,即信息高速公路,具体包括卫星、互联网、虚拟专网、移动互联网。所谓端,则是指电视、电脑、手机移动设备等各种终端,包括我们正在研发生产的国家开放大学移动互联终端机。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已经在平台的需求调研、顶层设计、应用系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是对于系统功能需求的深入研究还有欠缺,需要进一步努力。
第二个建设重点是优质学习资源的建设。要建设能够满足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需要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我们按照“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资源和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的要求,通过改造、新建和整合,推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选择适合远程教育的重点专业或特色专业,以一流的专家学者领衔,由专业化资源开发团队设计制作,新建和整合一批优质网络课程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目前,主要以购买、合作等方式实现优质资源的快速聚集,对现有的良莠不齐的资源进行优化再加工,逐步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量的快速扩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分布存储、统一管理、安全高效运行。
同时,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发展需要,聘请国内外高校的一流教授,及行业内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教材主编、课程主讲,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为了依托和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共建国家开放大学优质资源,逐步成立了大学支持联盟、行业支持联盟、城市支持联盟、企业支持联盟等。
另外,围绕学习者终身学习的需要,逐步建设具备学分认证、转换、存取等功能的学分银行系统。通过学分银行系统,为每个学习者建立个人终身学习档案,提供学习跟踪记录服务和学分认证、转换与存取服务。制定学分认证规范,成立学分认证中心,对各级各类办学机构所提供的课程进行层次和学分认证,对学习者的正式、非正式,正规、非正规课程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对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档案及其学分转换、存取和证书获取进行统一管理。
四、国家开放大学的使命和愿景
建设国家开放大学,旨在通过建立“云、路、端”的远程教育云平台,深层次改革学习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转变;改革办学模式,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探索更加开放灵活的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评价模式,从以终结性考试为主向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模式转变,建立学分银行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改革服务模式,远程学习支持和公共服务相结合。通过上述改革创新,将其建设成为我国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柱,建设成为 “国家学习超市”、“学习的淘宝网”,使人们能够各取所需、自主学习,使得学习无处不在、无处不能。
国家开放大学的历史使命是,通过自身努力和发展,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五、国家开放大学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在这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要完成国家开放大学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功能强大的远程教育云平台,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和数字化学习资源,探索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才能不断提升办学能力和服务水平;只有以卫星、电视、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为主要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历、非学历教育,才能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奋斗目标;只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把社会优质资源输送到千家万户,推送到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才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享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好国家开放大学,是国家的大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值得我们为之不懈奋斗。
*杨志坚博士,1959年3月出生,广西贺州市人。现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长。
(编辑:金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