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社会中的新闻传媒功能、使命与作用

2011-08-15赵红梅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8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新闻宣传舆论

□赵红梅

(永城市广电局新闻中心,河南 永城 476600)

和谐社会中的新闻传媒功能、使命与作用

□赵红梅

(永城市广电局新闻中心,河南 永城 476600)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治国安邦的重大战略任务。新闻传媒作为党执政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闻传媒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舆论工具,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领公众舆论,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凝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新闻传媒 和谐社会 舆论导向 公众舆论

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其他载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探讨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使命与作用,不仅是全体新闻宣传工作者的责任,同时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必须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来认识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厘清它的功能、使命与作用。

新闻传媒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舆论工具

大众传媒作为一个中介,在社会、国家和媒介受众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学科特点,通过适当的价值目标、实现控制,以及给受众提供信息文化服务方面的协调关系。比如,媒介与其他机构,媒介与公众之间的联系等。当今社会,新闻传播无疑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新闻已经成了政治信息体系中的核心,甚至成为当下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之一。

1.发挥舆论引导之势,首先要关注大势。何为大势?大势就是大趋势,大道理。比如2003年的抗击“非典”,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反分裂国家法,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开发西部和中部崛起的问题,“三农”问题等,都是国家的大势。

2.舆论引导之势要在厘清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多下功夫,观念一变,效果就不一样。比如20世纪 70年代末进行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90年代初由《解放日报》发表的一组“皇甫平”的文章引发的关于姓社姓资的大讨论等,尽管已经过去十几年、二十几年,但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出的舆论引导之势的作用,无论今天怎样去评价,我想都不过分。

3.舆论引导之势要关注热点、焦点问题。舆论之矢,要射热点、焦点问题之的。当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多数人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一般都具有共同的特性,一是它们集中反映了社会中的复杂性,公众关注程度比较高;二是普遍性,这也是热点、焦点问题的特性之一。还有许多热点、焦点问题往往会由一些突发事件而诱发连锁反应,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大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料,一旦处置不当,将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热点、焦点问题的把握,特别是突发事件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已经成为引导舆论工作的重要手段。

4.在引导舆论工作中,还要善于把握好舆论引导之“度”。“度”是一种状态,同时又是方法。毛泽东讲:“过犹不及,是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是重要思想方法之一。一切哲学、一切思想,一切日常生活,都要作两条战线斗争,去肯定事物与概念的相对安定的质。”[1]热点、焦点问题的引导,都有一个度的问题。要善于从共性中找个性,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止片面性。另外,要特别重视舆论引导之“术”的问题。舆论引导要产生好的效果,一定要讲究引导艺术。

把新闻宣传作为一种领导工作方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

把新闻宣传当作一种领导工作方法,是我党在长期政治工作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早在1940年,毛泽东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就写道:“《中国工人》应该成为教育工人、训练工人干部的学校。”[2]邓小平在1950年5月16日召开的西南局新闻工作会议上提出:“拿笔杆子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

用新闻宣传指导工作,必须旗帜鲜明,是非分明,立场坚定。毛泽东一再强调:“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3]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典型报道问题。毛泽东非常重视典型报道,他曾讲过“凡典型的,都应当公开报道”[4]。我们党在典型宣传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把新闻宣传作为工作方法,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让人民群众明白道理,辨明是非。邓小平曾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列为办好报纸的三个基本条件之一。他讨厌报纸报喜不报忧,认为“报纸最有力量的是批评与自我批评”[5]。

舆论是一把双刃剑,邓小平非常注重通过舆论去监督我们党和党员,取信于民。他说:“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因此,我们党应该特别警惕。宪法上规定了党的领导,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的民主生活,就一定会脱离群众,犯大错误。”[6]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在我国实行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目标。

把新闻宣传作为领导方法,要有一个中心,中心说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中,曾把办报纸称为建党建得好不好的“中心一环”[7]。江泽民在党的多次会议上都特别强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他认为,舆论导向是否正确,关键是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要激励人民,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二是要服务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三是要加强管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8]三个方面实际上是互相联系的,“激励人民”是目的,“服务大局”是准则,“加强管理”是手段,互为制约,重在效果。

在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对政治力量以及其他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赋予新闻媒介以神圣职责。当然,从政治体制上来讲,民主制度也赋予新闻传播及其监督活动以合法性。在民主制度中,对权力的制约是保证民主制度的必要条件。大众传播媒介是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是民主制度在话语领域最主要的表现。在我国,这种功能主要体现为舆论监督,它是指公民或新闻媒体发表与传播针对政府机构或政府官员的批评性言论。

我国的新闻传媒有舆论监督的传统,并在促进政府提高工作效率、揭露社会弊端、纯洁党的干部队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以及我党对媒体监督的支持大大提升了媒体在人民群众中的美誉度。一项调查显示:“64.1%的被访者表示,‘当看到社会上的不平事’时会想到找记者、媒体;有24.3%的被访者‘在生活中遇到依靠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会想到找记者、媒体;15.8%的被访者‘当遇到有意思的事’时会想到找记者、媒体。”统计表明,公众心目中的记者已经成了社会正义、公平的化身。

应当说,近年来,我国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非常重视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以至党和政府把媒介纳入权力运作体系,把媒介变成有限公共资源,把批评报道变成民主化进程的内容。所有这些无疑提高了媒介的社会作用和地位,比较好地解决了一个交互作用的问题。比如:从公共性方面,媒介可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这是它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是人民群众的喉舌。前者的意义具有一种权力背景,体现和彰显了党和政府的权威性。从另一方面讲,把它纳入到一般意义上的媒介舆论监督,政府可进可退,减少了政府的压力。从制度层面上讲,政府把媒介批评纳入到一种治理技术,无疑是一种社会进步,因为在以往,传媒只是意识形态的工具,无从谈及公众舆论。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当下的新闻媒体可以说正在成为公众精神、公众意愿的代言人。

媒体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社会公器,是一个舆论场,而公民社会中的公众则是民间的舆论场,两者共存于当下这个社会中,形成了特殊的公共部分。媒体通过自身的得天独厚的舆论监督加大并增进了公众对媒体的介入和信任。反过来,公众通过媒体的舆论监督,促进了现代公民社会的形成。这两个舆论场的重合、互动,构成了现代社会健康文明发展的有效机制。重合得越多,这个社会就越和谐;重合得少,甚至于不重合,那这个社会就会出问题甚至产生社会动乱。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这一共同理想的重要社会基础。我国新闻媒体任重道远,媒体不是局外人,媒体是最活跃和最有生命力的参与者、建设者,是先进生产力,它不仅要引领先进文化,担负党和人民的喉舌和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又要成为一个重要的公众舆论平台。媒体要利用好这个平台承载起培育公民精神的神圣使命,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凝力,真正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的、建设性的重要力量。

注释:

[1]《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5—146页。

[2]、[3、][4](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48、112、153页。

[5]、[6]《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0、270页。

[7]《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杜1981年版,第397页。

[8]《十四大以来重要文件选编》,人民出版杜1996年版,第1672页。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新闻宣传舆论
新闻宣传中新媒体的有效运用策略探索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关于新媒体时代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探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新闻宣传工作的“四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