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16个关键词

2011-08-15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七一讲话特色

●吴 坚

解析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16个关键词

●吴 坚

胡锦涛总书记建党90周年“七一”讲话具有很强的的思想性、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是一个全面推进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由于文稿采用全篇连通、一气呵成的行文方式,通篇没有一个标题,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阅读者学习和理解的难度。因此,通过归纳关键词的方式,对“七一”讲话进行分析解读,对充分理解贯彻讲话精神尤为重要。

建党90周年 “七一”讲话 关键词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以伟大历程、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为主线,围绕历史总结、自我要求、全局部署三大版块展开,其中提出了不少新论点、新表述、新部署、新要求,具有很强的的思想性、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是一个全面推进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同时也是十八大召开前中共最重要的政治文献之一。

从文本角度分析,此次“七一”讲话正文共14 152字,文稿采用的是一种全篇连通、一气呵成的行文方式,通篇没有一个标题,主要通过“同志们,朋友们”称谓来转换话题,区分文章层次、内容。由于不设标题,对阅读者而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和理解的难度。因此,通过归纳关键词,对“七一”讲话进行分析解读,对充分理解贯彻讲话精神尤为必要。

一、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建党28周年《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首次概括提出党的28年“我们仅仅做了一件大事”。令人倍感自豪和欣慰的是,今天我们已经做到了第三件大事,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昂首迈出了壮丽豪迈、彪炳史册的三大步。

为完成三件大事三场“革命”,我们党付出了最大努力,也作出了最大牺牲。以第一件大事为例,全国共有2 100多万革命者为国捐躯,仅中央委员以上的高级领导干部就有100多人英勇献身;自成立之日起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牺牲的有名可查的共产党员多达370万人,比当时全国300万党员的总数还多。当然,党自始至终“紧紧依靠人民”,党的事业一刻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拥护、爱戴和支持。

二、四个选择——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从贫弱走向复兴的坚强核心;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之所以选择改革开放,是因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把中华民族复兴更好更快地变为现实。

“四个选择”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的历史命运和未来前途。在新的形势下,“四个选择”的历史结论,必将启发和引导全体人民更加自觉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更加坚定地走好改革开放这条强国之路。

三、三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过去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立足于改革开放30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段,此次将它们放到整个90年跨度的伟大历程中来论述,同时又加上了首次出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此形成了实践、理论和制度三大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由此变得更为完整、系统、全面。

一个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还有一个制度优势,三位一体表明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存在形态有了更为系统、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表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认识上有了一个新的升华。三大成就源于历史、植根现在、通向未来,是我们党历经90年接续奋斗所创立、积累的最大的三笔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项伟大成就。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七一”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媒体和理论界重点阐述和解读的对象。“七一”讲话首次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义、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揭示了有关“中国奇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制度优势,既为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坚定了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七大把“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如今,在距2020年还有9年的时候,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这充分显示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内心特有的清醒、豪迈与自信。

五、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七大在理论上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把近三十年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十七大报告中并没有明确出现“两大理论成果”这一提法。一些人由此产生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不能包括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不是真的遭到了贬低、淡化、排斥乃至否定?

此次“七一”讲话要言不烦,用精练语言进一步阐述了两大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和相互关系,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着重点明了这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既独立平行又有机统一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在党和人民中间起到了很好的释疑解惑、统一思想的作用。

六、四个始终保持——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从一个只有50余名党员的小党到拥有8 026.9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到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共产党屹立90载巍然不倒,创造出无数人间奇迹,其秘密何在?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答案。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此次“七一”讲话关于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四个根本点的重要论断,是我们党关于政党先进性理论的最新阐述,是对我们党90年来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先进性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同时也是我们党面向未来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关键所在。

七、四个考验四个危险——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七一”讲话重申“四个考验”,并第一次明确提出党面临的“四个危险”,这反映了党对所面临形势和危险的清醒认识和高度警觉,是党更加成熟和睿智的重要体现。同时,把这些考验和危险摆到全党面前,也表现出我们党敢于正视问题的自信和勇于克服问题的决心。

在人民论坛杂志问卷调查中,“四个危险”排在公众最关注第一位。相比“考验”与“危险”,前者来自外部,说的是一种客观存在;后者来自内部,说的是一种主观状态,而“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的”。习近平同志7月2日提出:共产党员要努力成为坚定理想信念的先锋模范,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的先锋模范,创造一流业绩的模范,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锋模范。“四个先锋模范”与“四个危险”一一对应,正是意在化解“四个危险”。

八、五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坚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必须坚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七一”讲话作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五个必须坚持”战略部署。“五个必须坚持”充分体现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反映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了方向,提出了根本要求。

“五个必须坚持”是对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五位一体”建设的继承和提升,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这“五个必须坚持”犹如人的五根手指,五指并拢,握紧成拳,使我们党具有了抵御“四个考验”、防范“四个危险”的强大内生力量。

九、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必须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注重学习、善于总结的党。坚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建设中学习建设,在改革中学习改革,是我们党的一大成功秘诀。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继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学习型党组织之后,“七一”讲话重申学习对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将学习作为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条重要途径,既强调了学习的方式方法、主要内容,也强调了学习的根本目的、重要意义,是对我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一个重大创新理念的进一步丰富、发展和深化。

十、五德用人导向——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

“七一”讲话提出“五德用人导向”,从不同视角对德之作用及德与才的关系作出了科学概括:“以德修身”从党的干部个人品德修养的角度阐述德之作用;“以德服众”从党的干部个人之德对群众影响的角度说明德之作用;“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和“德才兼备”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德与才之间的深层关系。“五德”共同形成我党道德标准的完整体系。

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坚持把“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证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的根本保障。“五德用人导向”契合东方政治生态道德诉求,进一步突出了道德在干部综合素质中所占据的统领地位,为新形势下党的干部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方针,是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和导向上的新发展,是对党的干部个人素质和个人品德的新要求。

十一、把群众当亲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七一”讲话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突出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摆在最高位置,成为“七一”讲话最令人鼓舞、最深入人心、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亮点。

“七一”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一个是党(197次),一个是人民(136次)。而两者的关系,决定着我们党的前途和命运。上下五千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始终“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所以人民应该对党感恩;但同时党也要对人民感恩,因为没有人民群众的倾力支持和无私奉献,我们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不可能取得建设成就,也不可能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只有民感党恩,党感民恩,相互感恩,这样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关系才会更加紧密、更加和谐、更加持久牢固。

十二、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党的制度建设的目的,就是按照党章的根本要求,建立起规范党内各种关系、保证党内正常生活、有利于党的领导作用实现的制度和机制,使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强调党的建设和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是“七一”讲话在阐述“党的建设科学化”部分传递出的重要信息,也是我们党把握历史潮流和时代大势,作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

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是必然选择。只有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构建起“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我们党才能从容应对困难挑战,才能永远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十三、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导致出现贫富差距、“新三座大山”、资源瓶颈等诸多问题的根源不是因为进行了改革开放,而是因为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是在各种条件约束和利益冲突的制约中逐步展开和完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解决困扰我们的这些问题,必须义无反顾深化改革开放。

由于当前存在传统发展模式、旧有体制机制、既得利益等诸多约束条件,深化改革正变得日益艰难和复杂。如何正确处理深化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利益纠葛,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来推进改革,如何避免改革中出现大的动荡,如何规避改革的风险,不仅考验着改革主导者的智慧,也考量着他们的勇气和良知。

十四、四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如何走好“中国道路”?“七一”讲话对此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四个坚定不移”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原则,是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人民福祉的根本保证。

“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这一表述言有所指,颇具深意。自我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部分同志在头脑中将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以物为本,科学发展才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而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容易导致GDP崇拜。此次“七一”讲话强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这一提法赋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新的内涵,同时也阐明了上述两者之间的逻辑一致和内在统一关系。

十五、稳定是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

“七一”讲话,我们党第一次在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稳定是硬任务”。视稳定为“硬任务”,进一步把它和“发展是硬道理”摆在同样“硬”的地位,这说明在当代中国,“稳定”不仅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稳定是硬任务”,硬任务怎样完成?必须依靠社会管理创新。现代社会管理的核心,应该是在保障社会每一个成员权利得以实现的前提下,实施对社会的有效控制。如果忽视对社会成员权利的保障,一味高压维稳或乱给利益,这样的“维稳”不仅难以长久维持,而且会破坏民主法治的社会基础,进而危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安定团结。

十六、对青年寄予厚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七一”讲话强调党的青年特质,实质上涉及到一个党的薪火相传、代际继替问题。目前我们党离退休党员已占总数的近1/5,党的事业需要青年人来承担,革命薪火需要青年人来传承,这既是历史的生动写照、现实的深切呼唤,也是对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殷切期待。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青年是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新知识、新技术最重要的使用者、创造者,也是新经济、新科技的重要推动者。我们党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理所当然地要重视和发挥青年的积极作用。同时国内外试图遏制中国发展和崛起的势力同我们争夺青年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对青年的引领和关怀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2]《瞭望》周刊发表解读胡锦涛“七一”讲话精神特别报道.新华网,2011-08-16.

D26

A

1009-4245(2011)05-0011-04

作者:吴坚,浙江省仙居县委党校高级讲师、教学科长、教研室主任,邮编:317300

责任编辑:田义双

责任校对:罗恩东

猜你喜欢

七一讲话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注水”讲话
完美的特色党建
国旗下的讲话
男朋友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