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廉洁从教文化建设

2011-08-15洪振涛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师德师高校教师文化

洪振涛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河南焦作454000)

廉洁从教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师是高校廉洁从教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加强高校廉洁从教文化建设,既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影响和带动大学生养成廉洁品格、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育人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廉洁从教文化的涵义

“廉洁”一词最早见于《楚辞·招魂》,东汉文学家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解:“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意即不接受他人赠送的财物,不玷污自己人品的清白,才能称得上廉洁。针对高校教师这个特殊群体,廉洁从教有如下三层涵义:一是公平执教。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平、公正地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不因学生的民族、籍贯、性别、智力、相貌、家庭背景等差异而搞远近亲疏,不因个人好恶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思想表现给予不客观、不公正的评价;尤其是在学生评先评优、免试读研、出国留学、转专业、推荐入党和就业、学生干部选任等工作中杜绝权钱交易,做到一视同仁、客观公正,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正义。二是严谨治学。即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和学术价值观,以追求真理、探索真知为己任,在申报项目、科学实验、发表论文、出版著作、成果评奖以及学生学位评定等各种学术活动中自觉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抵制学术腐败,维护学术尊严;不抄袭、剽窃、盗用他人学术成果或伪造数据、虚假报告,不为了迎合形势、谋求私利而粗制滥造低劣的学术成果,不对他人的学术成果或建设项目作出不切实际的评价与鉴定,杜绝急功近利的学术浮躁之风。三是廉洁自律。即自觉抵制金钱、名利和美色的诱惑,不利用教学、科研活动的便利为个别学生、单位谋取私利;不以任何名义收受学生、家长、企事业单位或教学设备、用具、教材等销售方的财物或接受吃请,不贪占集体与他人的财物,不侵占学生和他人的科研成果,不沾染社会上的不良恶习;不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定岗定级等活动中通过拉关系、跑门路或弄虚作假谋取不正当利益,以清廉纯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作出表率。

根据廉洁从教所蕴含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文化的一般属性,我们可以得出:所谓高校廉洁从教文化,是指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形成的以公平执教、严谨治学、廉洁自律等为主要特征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环境氛围。具体来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精神层面上讲,高校廉洁从教文化是指高校教师把公平执教、严谨治学、廉洁自律作为价值取向,以廉为荣,以贪为耻,自觉把廉洁从教的理念内化为立身之本、事业之基、情感所系、职责所求。二是从制度层面上讲,高校廉洁从教文化是指高校以廉洁从教为导向,形成的一系列对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学术活动的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并通过大力宣传、认真贯彻和严格执行,使廉洁从教的政策制度深入教师内心,切实发挥价值导向和约束激励作用。三是从行为层面上讲,高校廉洁从教文化是指高校教师在廉洁从教理念主导和规章制度约束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廉洁行为,使廉洁从教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潮流、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四是从环境层面上讲,高校廉洁从教文化是指高校校园内以廉洁从教为主题的雕塑、广场、宣传橱窗等各种文化景观,以及廉洁从教主题文艺演出、廉洁从教先进人物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等各种文化活动。高校廉洁从教文化以上这四个方面的内涵各有侧重、相互依存,构成了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表现、以环境文化为依托的有机整体。

二、高校廉洁从教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1.面临的机遇。当前,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廉洁从教文化建设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形势。一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的目标,财政部、教育部出台化解高校债务、提高生均拨款的两大利好政策,必然带来高校教师收入的增长。许多高校在制定校内津贴、住房分配以及医疗改革等方案时,也体现出向一线教师倾斜的鲜明政策导向。广大高校教师不用为“稻梁谋”,无医疗、养老、住房、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能够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为高校廉洁从教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二是随着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带动全社会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就教育和教师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教师是神圣的职业,应该受到全党全社会的尊敬……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1]。“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2]。使广大高校教师感受到了职业的价值和尊严,激励着他们爱岗敬业、严谨笃学、自尊自励、志存高远,为高校廉洁从教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教育法律法规和高校反腐倡廉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对高校教师的权利、义务、职责、待遇、法律责任和行为规范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成为约束和激励广大高校教师廉洁从教的法律准绳。各高校也在积极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完善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等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从而为高校廉洁从教文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

2.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当前高校廉洁从教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高校廉洁从教文化的健康发展。一是高校廉洁从教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从教育部启动的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到教育部党组发出的《直属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规定,针对的重点主要都是高校领导干部,而对于高校教师廉洁从教尚未提升到重要位置。一些人认为高校教师既不管钱、又不管权,没有贪污腐败的条件和基础,即便发现一些教育不公、学术腐败等问题,也仅仅把它停留在教师的道德品行层面来评判,并没有上升到廉洁从教文化的高度来认识,这就使得高校廉洁从教文化建设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二是国家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缺乏统一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尚无一部全国统一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难以发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高校教师廉洁从教的引导约束作用。尽管一些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也制定了各自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但也标准不一,只有软要求,没有硬指标,从而削弱了廉洁从教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尊师重教氛围的营造和落实还没有完全到位。在2007年教育部第8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曾坦言:“虽然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待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还有很大的差距。”高校教师的高强度劳动、高标准要求和定调较高、落实较低的社会回报,难免会使一些教师对国家的教育政策和职业价值、职业地位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廉洁从教价值观的养成。

三、高校廉洁从教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建设高校廉洁从教文化,关键在于教育引导高校教师树立廉洁从教的职业价值观,养成崇高的师德师风和优良的教风、学风。要坚持不懈地通过教育、制度、监督等多种途径,大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廉洁从教内化为广大高校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筑牢廉洁从教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高校廉洁从教文化,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筑牢广大教师廉洁从教的思想基础。一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高校教师头脑。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明辨是非美丑。尤其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蕴含的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等基本价值,内化为高校教师的自觉追求,使之成为教师廉洁从教的价值导向。二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升高校教师境界。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使广大高校教师深刻认识到廉洁从教是促进校园和谐、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具有廉洁品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决定性因素,是净化学术环境、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从而把廉洁从教的要求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结合起来,增强廉洁从教的自觉性与坚定性。三是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砥砺高校教师品行。善于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事例教育广大教师,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激励广大教师修身养德,严于律己,坚守民族气节,提升民族品格,使廉洁从教成为广大师生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四是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高校教师风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崇尚科学、辛勤劳动,探寻真知、追求真理,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在困难面前同舟共济,在荣誉面前互相谦让,在利益面前讲风骨、讲气节、讲操守,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2.注重培育优良师德师风,提升廉洁从教的文化自觉。廉洁从教是为师之本,也是师德师风的重要内容。建设高校廉洁从教文化,必须大力培育优良的师德师风,使廉洁从教成为广大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行动。一是引导高校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的性质、功能、地位和大学精神的要义,了解教师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真正理解“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3],尤其是深刻体会教师职业的神圣性对高校教师道德品行和廉洁从教的内在要求,从而增强高校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廉洁从教的自觉性。二是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充分利用校内外媒体和舆论阵地,宣传师德师风的内涵、意义、时代要求和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用廉洁从教环境文化抵制腐朽、消极文化的渗透和影响。综合运用教师岗前培训、专题教育、理论学习、支部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师学习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强化法纪意识和廉洁意识。积极开展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办学精神学习教育活动和师德师风、“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评选表彰活动,在实践中铸造优良师德师风。三是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尊师重教变成切实的、生动鲜活的真正理念和真实行为,多为高校和教师排忧解难,教育主管部门应统筹促进各地、各类高校协调发展、公平发展,带动全社会都来尊重教师、关爱教师,使广大高校教师感受到尊严和价值,找到心灵和情感的寄托,从而唤起内心良好的道德信念,促进道德人格的升华。四是为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的环境。高校应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落实教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建立校内利益调节机制,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从而增强尊师重教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激发和保护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使广大教师自觉接受、认同和遵守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3.严格规范教书育人行为,形成廉洁从教的长效机制。建设高校廉洁从教文化,还需要以严密、科学的制度来体现廉洁精神、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形成促进廉洁从教文化的强大合力。一是建立高校教师道德行为规范。从国家层面上讲,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有必要根据高校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制定一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把廉洁从教作为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应依据实际,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体化,突出导向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周密、具体的规范体系,充分发挥其对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和廉洁从教的导向、约束作用。二是健全高校教师师德考评体系。各高校应克服重教学和科研实绩评价、轻师德评价的倾向,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业绩考评的重要内容,把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依法执教、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等作为师德师风考评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建立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切实发挥师德师风考评的竞争激励作用,促进教师不断完善自身师德修养。三是形成高校教师廉洁从教监督机制。把廉洁从教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之一,列入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发动师生员工共同监督教师廉洁从教行为,构建社会、学校、师生共同监督教师廉洁从教行为的机制。尤其是要加强对教学、学术活动等重点领域的监督,严格各类辅导班、课程考试、学位授予、研究生录取、出国留学推荐以及科研项目、经费和成果管理的程序和监管,不给可能产生的贪腐行为留下滋生的土壤。四是完善高校教师廉洁从教激励措施。弘扬新风正气,坚持奖励和惩处相结合,大张旗鼓地奖励表彰师德高尚、廉洁从教的教师,在职称评聘、定职晋升、津贴分配等方面向师德高、师风好、教风正、学风淳的优秀教师倾斜;同时对违反职业道德的教师给予离岗培训、待岗、辞退乃至追究法律责任等实质性惩罚,在高校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1] [3]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7-09-01.

[2] 温家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N].光明日报,2009-10-12.

猜你喜欢

师德师高校教师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新时代民办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研究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组织人事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谁远谁近?
教职工音乐活动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影响
基于模糊多标准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