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就业后的社会适应状况浅析

2011-08-15张付梅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毕业生学会中职

张付梅

(河南信息工程学校,河南郑州450011)

社会适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观念、态度、习惯和行为等,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关于现代化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四项培养目标: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与人共处、学会生存。这四方面的内容所反映的都是社会适应方面的基本要求。社会适应有两种方式:一是个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和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这属于生存适应;二是尽最大可能去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发展的需要。社会适应实际上就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扮演社会角色的能力、在社会交往中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自信和安全感、能与人良好相处、心情舒畅、合作良好、少生烦恼等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适应社会必备的基本素质。搞清楚中职生毕业后社会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中职生自身缩短阵痛期,顺利走向社会,对于搞好中职生在校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职生就业后出现的社会不适症状

1.纸上谈兵,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适应工作岗位要求。一些中职毕业生自身缺乏正确定位,无法将自身所学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纸上谈兵,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比如小李是郑州某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他的梦想是进入大企业成为管理者,但毕业后只找到一家小型私营企业的销售岗位。他认为这与自己的目标相去太远,比较灰心,对公司安排的销售培训也没有兴趣参加。领导知道了小李的想法后,认为他迟早要离开公司,而且不能专心工作,所以一些比较核心的工作也就不交给他了。

2.贪图享受,不想吃苦。一些中职毕业生在进入职场时存在这样一种心理误区:认为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学业有成,接下来的就该是享受了。所以到了企业后他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自由散漫,纪律松散,还有不少中职生更不想吃苦受累。

3.定位不准,自命不凡。一些中职毕业生自视清高,这山望着那山高,左顾右盼,频繁跳槽,甚至一时来气,招呼也不打,账也不结便走人。遇到难题也不愿意开口请教别人,结果不但难以逾越工作中的障碍,也失去了进步的机会。

二、中职生就业后出现社会不适症状的原因

1.教育偏差。中职教育承袭计划经济模式,没有很好地更新观念,面向市场办学,不重视社会反馈,服务意识差。未按市场经济要求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教育内容。中职的整个教育过程都放在了与职业或职业群相关的职业基础课程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上,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交际能力的培训,忽视了学生基本人格的培养,只注重教会学生认识、改造外部世界,忽视了培养学生认识主体自身。

2.社会原因。当今我们正处于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中职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社会和时代深刻变化的影响,在心理特征、文化素质、思想观念、毕业就业等方面都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国际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国内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糜烂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影视或网络传入我国,像洪水猛兽般腐蚀着青少年的思想,使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大有市场。加之社会上一些人认识上有偏差,认为,读书无用,读中职更无用,“中职无用”论使厌学情绪普遍高涨。

3.家庭影响。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多,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跟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束,加上隔代的溺爱,使孩子变得自私、缺乏同情心、大手大脚、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怕苦怕累,经受不起大的挫折,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也给中职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尤其农村出来的中职生,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剧烈冲突,使其社会化程度大打折扣,对其第三次断乳即社会化适应有较大影响。

三、消除中职生就业后社会不适症状的对策

1.在学校层面上。第一,按市场经济要求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纠正长期以来学校存在的学生单纯应付考试、脱离实际、脱离社会、不注意全面提高素质的现象,真正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重视社会反馈,面向市场办学,增强服务意识。第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目标从注重掌握专业知识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来,重点抓好学生良好的人格和内心建设;教育对象要从抓“两头”学生转变到“为了每个学生”上来;教育内容从理论为主、技能掌握为辅转变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上来;教育要求从规范管理一体化转变到人性化、因材施教上来;教育方法从满堂灌转变到行为引导、激发学生内在动因、发展智力上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新。第三,学校要加强对中职生的心理辅导。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的心理品质、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中职生走向社会必备的心理健康要求。心理辅导是中职学校的必开课程,开设这一课程对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和走向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决不能以任何理由减少或取消这门课程。第四,加强社会化教育。社会化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信念与知识能力为目标,通过教育与训练使学生扮演未来的成人角色,为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作准备。基本要求是学会生存,这是道德人格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让学生走出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在活动种能感受到社会的要求,学会交流、学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请进来方式,让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优秀毕业生、企业家来学校搞讲座,让学生提前感受工作的艰辛,使学生认识到成功需要付出努力,提前感受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做好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

2.在学生层面上。第一,认清环境及自身角色的变化,主动适应社会。只有正确认识由学生生活环境到职业生活环境的变化,适应新的环境,才能改造环境。学生生活环境是经过加工的、秩序化的环境,职业生活环境是自然的、未经设计的环境。另外,学生生活是浪漫的、想入非非的;职业生活是现实的、郑重其事的,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思想言行一般不直接转化为社会现实。还有,学生生活属非分配领域,同学之间不发生大的利益冲突;职业生活属分配领域,相互间利益关系明显。只有认清这些,做好角色转换,才能适应毕业后的岗位要求。第二,全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中职生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改造社会。中职生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我决策能力。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中专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做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中专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二是实际操作能力。有调查显示,应届中职毕业生到岗工作后,实际知识转化率不到40%,而且,多数学生不能把这些知识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中职毕业生在学校学的只是基础性的东西,积累的是理论知识,与工作所需要的实际操作技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刚参加工作的中职毕业生一定要注重动手能力和经验的积累,只有尽快熟悉业务知识,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三是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比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复杂。中专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中专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第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当代学生择业的主要目的。由于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毕业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在发生着变化。许多中职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往往把高收入和舒适的工作环境放在首位,缺乏远大理想和事业心;还有的毕业生好高骛远、自视清高,不想到那些条件较艰苦地方工作。因此,踏入工作岗位后,中职毕业生们一定要及时修订职业生涯规划,根据现实环境调整期望值,尽量把期望值定得切合实际、现实一些。对暂时较低的待遇和回报,应本着“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态度,注重先学好本职技能,以后再谋求各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第四,学会心理适应。一般来说,新人职场总要从最底层开始做起,而且,初上工作岗位,难免出现差错,这很正常。职场新人首先要学会的是心理适应,学会适应艰苦、紧张而又有节奏的工作,不要轻易在一些小挫折面前灰心丧气、缩手缩脚,而要总结经验教训,从此不犯类似的错误。其次,既然步入了职场,那么你已经是一个社会人,而不再是学生了。此时若再将从前养成的懒、娇等不良习惯带到工作中,那么自然会招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1] 何永强.情商培养与道德人格形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2] 高子壮.重视情商教育培养职校生环境适应能力[J].煤炭高等教育,2003,(6).

猜你喜欢

毕业生学会中职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学会分享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最“叛逆”的毕业生
学会分享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