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行先试推进宜居先导区建设

2011-08-15韩艳萍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小店区宜居先行

韩艳萍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 030012)

先行先试推进宜居先导区建设

韩艳萍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 030012)

2010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省委书记袁纯清在“7·29”讲话中提出,要对市和重点县及有关区域,省里酌情赋予“试验区”、“示范区”、“先导区”。在这个大的发展机遇面前,小店区作为全省第一强区,走在改革试验的先行行列势在必行。但是,在转型发展中,小店区仍存在重北部轻南部、重高端轻低端、重建设轻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可以通过先行先试,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合理运用优惠政策,协调发展各项事业,积极实施社会管理和大力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等途径,扎实推动小店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先行先试;小店区;宜居先导区

2010年12月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省委书记袁纯清在“7·29”讲话中提出,要对市和重点县及有关区域,省里酌情赋予“试验区”、“示范区”、“先导区”。在这个大的发展机遇面前,小店区作为全省第一强区,走在改革试验的先行行列势在必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川平同志在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指出,要在城市南部、汾河两岸建设国际一流、组团式布局的新城,5年初具规模、10年全部建成。这个新城的核心就在小店区,在这样一个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内,小店区建设宜居先导区是势在必得。

一、面对机遇,反思不足

近几年,小店区在建设宜居城市中作出了很多成绩,这不仅仅是从政府工作报告的数字中看出来,而是切切实实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因为小店区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扩张区域,也是大太原核心圈中太、榆双城的前沿地带,不仅地界广,而且后劲足。小店区已成为太原市转型跨越发展的排头兵,但是也有一些短板、一些瓶颈、一些失衡。主要表现在:

(一)重北部轻南部

以太长高速入口为界,大致把小店区划为北部和南部,差距非常明显。这里主要是因为原来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城区,各方面基础设施原本就比较好,再加上近几年开发力度比较大,另外还有一部分城中村改造,使得这个地区的发展快速飞跃。比如,南内环街、王村南街、亲贤街和长风街、坞城路及南中环的发展,就有了一些大都市的味道。相比而言,南部地区发展速度就相对滞后,即使是区委、区政府所在地的发展也与全区发展相比相对落后,没有真正脱胎换骨,融入到小店区的整个发展中。

(二)重高端轻低端

在小店区有许多重点项目,总投资800亿元的80个重点项目建设,14个项目建成运营,38个项目开工建设,13个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完成投资101.3亿元。其中大多数是高端项目,如法国家乐福、北京王府井、名海星河湾等国内外名企名店落户小店区。诚然,高端项目不仅能加速本地区的跨越发展,而且具有转型发展的标杆作用,但是在发挥引领作用方面就相对弱些。主要是因为这些高端项目的异军突起,远远超过了其他项目发展的速度,基础项目和低端项目远远落后于高端项目,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车头只顾自己跑,车身在那原地不动或是动得缓慢,那么我们全区发展的这趟车就会失衡,更无法实现弯道超车了。

(三)重建设轻管理

在整个小店区,基本可以划分为:原来的老城区,新开发的新城区,已经改造的城中村,原来的老郊区,即将改造的城中村,纯粹的农业农村。这些区域交错林立,没有明确的界限,发展特色模糊不清,管理难度很大。原来的老城区大多数是学校、企事业单位,级别大都比小店区高,区级协调管理很难开展;新开发的新城区大多是由房地产商开发,只顾自身经济利益,不顾外部效应的社会利益;城中村改造更是举步维艰,成为大都市发展中的沼泽地;原始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无心搞农业,就等着卖地挣钱。面对这样复杂的局面,全区的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将任重而道远。

二、先行先试,解决问题

通过分析以上问题,找出制约小店区建设宜居先导区的因素,明确宜居绝不是盖几座高楼,贴一些标签,做一个模子,刷一点绿色,而是实实在在地按照市委九届七次会议提出“扩大规模、提高水准、完善功能、加强管理、彰显特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一)理顺行政管理体制

先行先试,在山西被列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要举全区之力积极申报试验区。小店区要借三区融合之力,借力打力,列出综合试验区的一套组合拳。借鉴列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武汉城市圈以及列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河南郑东新区、辽宁沈阳铁西区等地建设经验,实现小店区在全省的引领带头作用。通过创新政府运作模式,建立起高效廉洁的政府行政管理运行体制;通过创新干部选拔和任免机制,建立起透明、简洁、实用的干部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进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府综合行政管理体制。

(二)扩大县域发展的自主权

加大扩权强县工作力度,扩大县域发展的自主权,鼓励试验区进行先行先试,把“规划、执行、监督、管理”融为一体,并把这些权力下放到基层县区,授予试验区对企业、项目扶持政策的制定权限。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建立起社区功能完善、基层文化事业繁荣、科技教育卫生事业全面进步的社会管理体制;探索建立起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体制机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创新土地管理方式,加大土地管理改革力度;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土地收益分配,增强政府对土地供应的调控能力。争取省市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调产资金用于专项支持试验区产业发展和重点企业、项目建设。

(三)协调发展各项事业

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起和谐、稳定的城乡关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充分体现现代规划理念和高标准建设要求的现代化宜居新城;探索建立起一套城中村整体拆迁、整体建设的全新机制;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形成现代都市风格的城市风貌。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积极促成城市带动农村的全面发展;在新城建设中,要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和规范的物业管理;在城中村改造中,建设一批外来人员集中居住的公共租赁住房;在南部地区,加强服务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

(四)积极实施社会管理创新

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扎实推进配套改革试验,如省直管县和乡镇财县管等。国家将按照山西省前3年上缴财政的平均数额,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财政转移支付,预计转移支付金额每年将超过100亿元。山西将从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转型发展基金用于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革除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率,提高政府各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增强服务能力,形成促进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大力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目前山西已经有多个转型发展的重大项目正在对接,山西享有着“先行先试权”。以先行先试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区域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实施“科技创新跨越工程”。围绕产业转型中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推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技术支撑,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F299.21

A

1008-8431(2011)04-0023-02

2010-04-20

韩艳萍(1972-),女,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责编:施琳洁)

猜你喜欢

小店区宜居先行
劳动创造幸福 绽放生命之花
——太原市小店区举办首届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
“剪纸春联”送祝福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君子气韵浸润长风少年——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长风小学“君子文化”少先队活动掠影
宜居的海底城市
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健康养生“手”先行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宜居大化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