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整合问题探讨
2011-08-15周志文周志钧
周志文,周志钧
(1.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海南海口571100;2.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务处,北京100038)
执政资源是政党执政所必需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历史资源、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等。“执政资源”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理论建设上升到新的水平。执政60多年来,我们党对执政资源整合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执政资源整合实践的基本经验
1.深挖历史资源,坚持开展党的优良作风宣传教育。执政历史资源是执政党发展的根基,历史资源越丰厚,政治动员力则越强大。我们党的历史,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艰苦奋斗史、开拓创新史,这是能够对全党和全国人民产生巨大激励作用的精神力量和重要资源。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加强了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锤炼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创新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内涵深刻、特色鲜明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全国各族人民更清楚地认识了历史发展规律,更准确地把握了社会前进的方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我国发生的历史巨变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坚定了团结奋进、迎接各种风险挑战的决心。
2.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和拓展文化资源。执政文化资源是执政党发展的灵魂,核心是主流意识形态,决定着政权性质。执政以来,我们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基本原则上不丢“老祖宗”,在现实问题上又敢于突破“老祖宗”。综观执政60多年来的执政历程,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拓新境界,创新理论资源,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了执政文化资源的内涵。执政以来,我们党坚持批判继承吸收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传统优秀文化现代化、西方有益文化中国化,保证始终有一个坚实的执政文化依托。坚持发扬光大“人定胜天、刚健有为”的主体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自强不息、不畏外辱”的民族气质等传统文化精华,摒弃“安贫乐道、信而好古”的抱残守缺态度、“三纲五常”的奴性文化、“三从四德”的等级宗法意识以及鄙视劳动、轻视工商的就业观念等糟粕;积极学习科学精神、民主思想和人文主义以弥补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对不足,排斥以追求个人利益为最高目标的极端个人主义、以金钱和财富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念、孤独空虚的颓废心理、追求感官刺激的腐朽生活方式。
3.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夯实经济资源。执政经济资源是执政党发展的基础。执政党只有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巩固已有的发展成就,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不断夯实执政的经济资源。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出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面临着城乡、区域、阶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等新矛盾。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模式和战略,就会对发展实践和结果乃至对执政党的经济资源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为此,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继承“发展是硬道理”思想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打牢政治资源。执政政治资源是政党巩固政权的核心资源,即执政党在国家权力机构中的权力资源、组织资源、公信资源的总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践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凝聚着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坚实的政治基础。科学、民主、合法执政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民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不断完善执政方式,推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让亿万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统一和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现实认同感,极大地扩大了执政的政治资源。
二、新时期执政资源整合面临的主要问题
1.利益格局调整给执政资源整合带来新课题。国民经济的增长带来我国利益格局深刻的调整。高速的经济增长造就了中产阶级的逐步壮大,橄榄式的阶层结构正在逐步形成,纷繁复杂的经济事务使新社会阶层公共事务强烈的参与感正在凸显;经济社会转型加快步伐下的社会公平性在恶化,底层群众向上流动日趋困难的同时,特权阶层“权力代际”关系不断增强;曾经的高等教育产业化塑造了一批未来的“中产阶级”,数以千万计的大学生正在回归到工人阶级的行列中,具有高学历、高技能的“普通劳动者”势必对已有的生产关系形成冲击;当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土地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常年累月束缚在农村的劳动者,城乡收入的级差和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形成了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流动,准城市居民的安身立业难以忽视。在经济增长战略日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之后,收入分配战略的实施正在成为未来执政者的重要课题,而伴随收入分配战略而来的是对建立公平公正、民主自由秩序的呼声。由经济增长引致的阶层调整和利益诉求成为未来执政资源整合必须考虑的社会环境。此消彼长的社会阶层结构业已形成暂时固化的利益格局,不同阶层在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达成了未来改革的共识——通畅的利益诉求渠道和健全的利益表达机制。执政党必须考虑如何整合执政资源以满足不同阶层合理的利益表达和诉求。
2.公民权利意识增强和党员主体意识淡薄对执政资源整合形成新考验。日益深入的工业化生产、加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正在构筑新的社会生态。“人民当家做主”的传统符号正在转变为“公民权利至上”的现代理念。实现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成为未来我们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部分。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官民文化及传统上的统治而非服务意识、控制而非管理意识阻碍了公民权利的实现。与公民权利意识增强同步的是部分党员干部主体意识的淡薄。一些党员唯领导和上级意见是从,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以致党员责任意识虚化,缺乏独立的人格和健全的主人翁心态,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意识不强。一些党员对党内生活态度冷漠,对党内政治生活不热忱、不主动、不关心、不参与,常以旁观者的姿态对待党内政治生活,继而形成“政治冷淡”。事实上,官僚主义、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只是当前部分党员干部主体意识淡薄的表象,而不能准确把握执政形势下的角色定位和接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则是这种表象的实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处理党员主体意识和公民权利意识二者之间的矛盾,是执政资源整合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3.国际共运形势走低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给执政资源整合提出新要求。上世纪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得极端的意识形态之争逐步淡化,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以及越共正在进行的“革新开放”把构建合理的生产方式提上日程,而古巴共和国窘迫的经济环境及逐步推进的市场化改革更是促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逐步由主观见之于客观,通过合理的体制机制追求物质财富的最大化逐渐替代了曾经“姓资姓社”的本源之争。与之共存的是北欧国家对民主社会主义的不断尝试,“福利社会”正在成为西方社会争相效仿的标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而又不失效率本身已在西方国家逐步成为现实。无论从文明融合还是从优劣借鉴,无论是西方国家的自我怀疑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不断改革,市场主导和政府干预已成为两大阵营的发展共识。以2008年以来国际社会对金融危机的诊疗为例,强大的国家投资使得一向放任自流自由发展的资本主义基本理念受到冲击,而颇带政府主导计划色彩的我国在全球一片萧条的境遇下依然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50%以上的贡献。在纷繁的理论和发展的实践面前,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吸纳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理念,成为执政党整合执政资源面临的原则性问题,且给执政实践带来新课题。
4.传统文化回归和西方文化冲击给执政资源整合形成新挑战。主导社会进步的文化理念需建立在具体的精神文明建设上,国家的和平崛起尚需坚实的文化基础。市场经济带来的观念震荡和经济增长引发的文化变迁使得社会发展的文化内容日益多元化,沿袭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几经衰落又再一次靠近社会主旋律,传统的义利观、荣辱观正在主导着新一轮价值观的形成,儒家文明不仅在国内大行其道,写入课本登上讲台,而且逐渐成为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支撑。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个兼容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思想体系正在引领着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样,与市场经济相应的西方价值观也在冲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时俱进是文化再生的基础条件,深刻改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如何正确面对已有的传统文化和外来西方文化对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以包容的心态构建未来社会的主流文化是执政资源整合的重要内容。
三、执政资源整合的路径选择
执政资源整合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前景。在经济全球化、国内外形势复杂化、社会利益矛盾凸显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执政资源整合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为此,必须统一认识,探讨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加强执政资源的整合,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继续深挖执政的历史资源,增强对执政的历史认同感。歪曲苏共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而否定苏共70年的执政历史,使苏共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最终导致苏共党亡政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认真研究、大力宣传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历史成就,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挖掘历史资源,坚持不懈地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成功经验启迪人、历史教训警示人,使全国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智慧和开拓进取的力量,把党的历史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动力。
2.以包容性增长统领执政经济资源的持续开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主线,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我们党应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实现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奠定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机会平等,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以增强党员主体意识为切入点,夯实执政的政治资源。以增强党员主体意识为切入点,增强党员的主体地位,促进人民主体作用发挥,是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重要举措,是执政党夯实政治资源的主要途径。对执政党而言,党员的主体地位实际地展现于其所领导的国家建设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自觉地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取决于党组织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党员自觉地履行义务和合理地行使权利;取决于党员增强主体意识,确保党组织团结一致,提高整体战斗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4.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丰富执政的思想资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仍然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坚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继续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作铺垫,建立有效的兼容机制,充分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使多元思想在社会变化中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1] 王洪伟.论科学发展观与执政资源的整合与拓展[J].武汉学刊,2007,(6).
[2] 傅学良.论现阶段党的执政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目标[J].传承,2010,(18).
[3] 王瑞芳.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变化与整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4] 刘杰.论人民政协的整合执政资源功能[J].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09,(4).
[5] 杨莉.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执政合法性资源面临的挑战及整合与重构[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