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规模选择

2011-08-15何文婷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优势贷款融资

何文婷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一、前言

1.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我国目前属于劳动密集型禀赋结构,资本相对稀缺、劳动相对充裕。而在这种禀赋条件下,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和技术,在生产流程中多使用劳动、少使用资本的技术,集中优势资源,才能降低产品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剩余,提高国民人均收入水平。按照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处于该产业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由此,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在我国现有的要素禀赋结构上充分利用其优势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提高中小企业的生存力、竞争力也是改善我国要素禀赋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必然选择。

2.中小企业的问题和困境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强位弱势”的尴尬境地。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IDJY052)对2000多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53.8%的企业资金不足是发展最不利的问题,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高度的信息不透明就使得资金提供者所期望的让渡资金风险补偿更高。因此,在直接融资中,中小企业相比大企业的资金成本会更高。这样,多数的中小企业就被较高的融资成本排除在直接融资市场之外,中小企业只能选择间接融资作为外部融资渠道。从经营透明度、抵押条件、信息不对称、贷款处理成本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存在着很大差别,金融机构就会对大小企业区别对待。这样,中小企业融资就会特别困难。

此外,中小企业自身素质较低,内部管理不规范、诚信度普遍偏低、抵押资质不高、信息不易获得等特点更使得追求资金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统一的商业银行谨慎对待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导致其融资渠道困难。

3.中小企业的界定和中小银行的界定

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定义。我国对其的划分标准在不断变化。从根本上讲,中小企业在行业的发展中尚未取得支配地位,在产品的产量、价格方面缺乏一定的决定权。从具体指标上,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从业人员、资产总额、销售额指标都比较低。

华夏银行行长樊大志在2010年第15期发表的《开拓小企业融资新路》中提出以单一销售规模按“大型、大中型、中型、中小型、小型、微型”等“六级分类”法来划分企业类型,其中后三类确定为“中小企业”、后两类确定为“小企业”。本文认为此观点清晰科学、简易可行,细分的中、小、微三个层次,更有利于解决小型企业和微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将中小银行定义为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的所有银行,包括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地方性银行为主。这些银行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小,经营存、贷款及其它金融业务,与地方中小企业的联系更为紧密的信用机构。

二、融资理论基础

1.融资中的信息经济学理论

一般来说,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企业仅依靠内部积累很难满足其全部资金需求。这样,外部融资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只有资金的使用者直接参与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资金提供者并不直接参与,这样就会导致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代理问题。通常,熟悉企业经营状况的资金使用者会比资金提供者知晓更多的信息。他们在事先的谈判、合同签订中就更具有信息优势,这就有可能使资金提供者承担更多的风险,损害他们的利益,从而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选择何种融资方式,按照不同的融资方式是否取得资金,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发生的概率,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关键之所在。

2.银行融资过程中的角色

信息不透明程度越高,投资者在让渡资金过程中所要求的风险补偿就越高。这样,在直接融资中,中小企业相比大企业的资金成本会更高。然而,这种高成本只有那些高收益、高风险的中小企业才能支付。而多数中小企业就会被高的融资成本排除在直接融资市场之外。而金融中介的专业化程度能够较低融资成本,并且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来约束和监督资金使用者。所以这种方式对资金使用者信息透明度要求较低,使得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主要的外部融资选择。

银行贷款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重要间接融资渠道。银行一方面具有资金蓄水池的功能,吸纳存款使得资金从资金剩余者流向银行;另一方面具有信息收集的功能,发放贷款使得资金从银行流向的资金需求者。通过甄别,签订合同对资金使用者进行约束和监督。整个融资链条中银行利用其信息优势,以专业的机构身份解决了直接融资的更大的信息不对称,然而根本的信息不对称并没有消失,只是转移到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的不对称。

银行存在的本质在于信息的优势,怎样降低信息的不对称,也就成了银行保持信息的优势和控制风险的关键。

三、中小型企业的特征和关系型贷款

面对中小企业这种特殊贷款个体,银行需要怎样保持自己信息优势呢?

银行信贷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受到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等问题影响使得银行实行“信贷配给”。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经营不稳定,资本实力弱,缺乏足值有效的抵押担保品;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披露不充分或者根本不披露,财务体系不健全,提供审计合格的财务信息及经营状况比较难,中小企业的信息具有很强的私人性特征。

银行在面对这种特殊贷款个体进行贷款时要维持自身的信息优势,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和提高利润,就必须对贷款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包括企业所有者的人品、经营能力、企业声誉、社区评价等信息的搜集。而这些信息就是“软性息”。

软性息,也称“意会信息”(tacit information)是指无法通过简单加总的数码式信息获得,而只能在有限区域中通过关系合同或特定的经历得到的信息。软性息的特点:第一,不以量化,不能靠财务信息而获得,更重要的是很多的信息是靠调查者的主观评价;第二,不易短时间内快速获得,而是依靠多种渠道的接触所积累沉淀的关于经营者和借款企业经营状况等相关信息而做出的;第三,不易传递,软信息不能量化,具有模糊性和人格化特征也就不易传递。

银行在为中小型企业贷款时,银行要降低信息不对称,就务必要生产软信息,而软信息需要银行和贷款企业长期的接触、调查与合作积累而成,这就形成了关系型贷款。

20世纪90年代关系型融资(relationship finance)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关注,它认为银行与企业的长期深入接触可以了解许多内部信息,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形成关系银行的比较优势。但对于关系型融资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统一的概念。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Boot(2000)将关系型融资定义为银行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银行进行了关系专用性投资以获取企业专有信息,并通过与企业的长期交易来预测这种投资的盈利前景,寻求回报。

四、中小银行在关系型贷款中的比较优势

1.大银行的特点和优势

与软信息相对应的是“硬信息”,也称“数码信息”(codified information)是指那些可以计算数字、书面或口头报告的信息及通过分析这些信息的内容可以得到的信息。从银行在贷款决策信息上来看,财务报表、资产抵押和信用评级等所涉及的决策信息主要是易于编码、易于量化和传递的“硬信息”,而基于这种“硬信息”的贷款被称为市场交易型贷款(Transaction-based Lending)。

为什么大银行在硬信息收集和交易型贷款上具有比较优势呢?从大银行自身的特点就可以得到答案:1、资金规模大。大银行的规模庞大,资金雄厚,对企业有更多的选择权,与小银行相比其投资组合更具多样性,能够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对大银行更不愿发放小额关系型商业贷款。一种观点认为,发放小额关系型商业贷款会造成规模不经济(Williamson,1988);2、组织结构复杂。大银行层次结构复杂,决策权要实行多层次委托,信息需要逐传递。大银行的组织结构擅长于生产硬信息和发放市场交易型贷款。由于软信息具有模糊性和人格化等特征,在组织机构复杂的大银行里,就难以用书面报表形式进行统计和归纳,成本优势。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单位贷款成本随着贷款的规模的上升而下降,面对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会使大银行的单笔贷款成本提高,从此失去了成本优势;4、技术优势。由于大银行具有人才优势和研发能力,技术的创新,会不断增强大银行的在处理硬信息的和流程化贷款的能力,这就进一步巩固了在交易型贷款上的优势。

由于资金规模大、组织结构复杂、成本优势以及技术水平和人才配备领先,大银行对易于编码、量化、传递的财务报表和抵押担保等“硬”信息进行搜集、处理来安排、发放贷款。同时对资金雄厚的大银行来说,相比小量频繁的中小企业贷款的规模不经济而言,其更倾向于大额资金的贷款市场。因此大企业更受到大银行的青睐,而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经常被大银行拒之门外。

2.中小银行的特点及优势

相比大银行的虽然在人员配备、网络分布、机构规模、硬件设施,中小银行自然稍逊,但他们凭借具有独特优势的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向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安排、发放贷款。

首先,由于中小银行大多是地方性的,因地制宜的长期近距离地接触当地中小企业,他们有渠道来获取各种非公开“软”信息。例如通过企业的供应商、雇员、顾客等基层信贷员可以获得企业经营者的个人能力、信誉以及企业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信息,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成长区域的声誉和信用是其生存和发展赖以生存的源泉,成长区域的信誉、信用等人文关系就可以被中小银行当作约束中小企业的途径和方法。

其次,中小银行有资金规模小的特点,使其有动力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服务。由于资金规模的限制,其在大额贷款市场上竞争力不强,而在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市场上却能达到其规模经济的最优贷款数额。

再次,中小银行的组织结构扁平使其更有效率的处理关系型贷款中的“软信息”。具有模糊化和人格化特征的软信息,通常难以通过标准化的书面报表形式在组织结构复杂的大银行内部传递。而中小银行由于代理成本低,代理链条短,可以节省交易费用和缩短决策时间,从而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额度小、贷款急、次数多的需求。因此,中小银行对“软信息”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

综上所述,中小银行在收集软信息和关系型贷款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中小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具有比较优势,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不断完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或缓解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2]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经济研究,2002

[3]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5

[4]林毅夫,孙希芳.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8等

[5] Strahan,Philip E.and Weston,James P.,1998,“Small business lending and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the banking industry”,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2,821—845.

猜你喜欢

优势贷款融资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融资
矮的优势
融资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画与话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