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市和谐社区与和谐家庭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1-08-15王玉敬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居民家庭社区

王玉敬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市情社情研究室,河南郑州450042)

社区建设问题是当前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对此问题非常重视,去年曾专门部署对此问题进行调研。作为社区中最小管理单元的家庭,在社区建设和居民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三个先进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况

1.伏牛北社区。该社区为典型的杂居院型社区,位于郑州市西郊城乡结合部,面积0.8平方公里,现有居民楼院10个,家属楼41幢,常住居民2512户,6952人,暂住人口770人,涉及18个公共单位,另有批发市场、汽车站、银行、加油站等6个重点部位。社区的特点是楼院多、楼栋多,居民结构复杂,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和财力支撑,基础设施较差,曾经被当作中原区社区的负面教材。近几年来,社区着力于解决群众出行、就业、生活等实际困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以好儿媳、好女婿、好妻子、好丈夫、好婆婆、好儿女等评选表彰为示范,树立尊老爱幼、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典型,倡导正气新风;以“和谐邻里亲、社区一家人”、邻居节以及经常性的棋牌、书法、秧歌比赛等丰富的社区文化交流活动为载体,加深了解、增进理解、促进融洽;以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为保障,组建“夕阳红”、“共产党员”等义务巡逻队,以群防群治构建完善的治安防控体系。社区先后荣获郑州市文明社区、绿城最和谐魅力社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等数十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中央综治委和省、市领导曾多次到社区视察,对和谐社区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良好的和谐社区建设,带动了社区和谐家庭建设。通过和谐社区建设和谐家庭活动的推进,该社区居民最大可能地熟识了,有事情彼此商量了,吵架、打架等邻里纠纷被见面时的亲切问候所替代,家庭内的矛盾纠纷被融洽的社区氛围所融化,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蔚然成风,“真情共筑一个家”已成为社区全体居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社区在建设中强调,要从“情”字入手,在“做”上下功夫,创造出了以“一看、二会、三本帐、四上门、五牵挂、六必访”为主要内容的亲情工作法。其中的“五牵挂”是,以孝心牵挂老人,以爱心牵挂孩子,以热心牵挂下岗职工,以真心牵挂刑事帮教人员,以诚心牵挂孤残人员;“六必访”是,生活困难必访,下岗失业必访,家庭矛盾必访,邻里纠纷必访,婚丧嫁娶必访,热点难点必访。

2.电新街社区。该社区为郑州新力电力有限公司职工住宅小区,位于郑州市棉纺西路7号、8号院,总面积9万平方米,现有居民楼35幢,居民1720户,4530人,社区内游园、花坛、草坪等景点错落有致,绿化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米,建有警务室、卫生服务站、居民活动中心等场所等,居民结构单一,主要为新力电力公司职工,整体素质较高,且不乏各方面的文艺和组织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单位型社区有着较为稳定的单位财力支持,单位为了职工利益,在诸多方面会给予社区建设一定的支持。近几年来,社区以创建“文明家庭”为主线,以加强宣传教育为抓手,充分发挥辖区人才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各类交流、评选和表彰活动,树立文明楼栋、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以典型带动和谐家庭建设,营造了构建和谐家庭的良好氛围。社区先后被评为郑州市文明社区、郑州市家庭精神文明示范社区、河南省文明社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等,社区居民徐惠芳家庭被评为河南省“五好”文明家庭,陈斌家庭的才艺表演经各级妇联推荐在中央电视台三套《神州大舞台》栏目播出。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活动,在社区大力倡导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引导居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稳定、和谐、良好的家庭关系,社区居民家庭和睦、幸福、美满。目前,该社区优雅的硬件环境与健康的精神文明建设相辉映、相协调,推动了社区各方面建设良性互动。

3.风和日丽社区。该社区是2003年开发、2004年正式入住的新建小区,位于郑州市煤仓北路16号,面积0.3平方公里,有居民楼院4个,居民楼63幢,2300多户,7247人,含3个共建单位。社区的特点是环境优美,居民大多文化程度较高,且以年轻人为主。社区成立以来,坚持以规范化的制度建设和高质量的服务为基础,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为载体,着力营造和谐、美满的社区生活氛围,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断提高,社区家庭幸福和睦,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社区、文明社区。在创建和谐家庭工作中,社区大力开展“十佳和谐家庭”、“恩爱夫妻”、“孝顺媳妇”、“好媳妇”、“好丈夫”、“好母亲”等优秀家庭角色的评选,对优秀典型既给荣誉,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引导和形成相知相助、平等友爱、良好和谐的社会风尚。该社区积极推进构建“夫妻恩爱、亲子和谐、孝敬长辈、邻里和睦”的和谐家庭,努力推动社会和谐家庭文化建设,荣获省科普示范社区、省商业示范社区、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40多项荣誉称号。在消除社区不安定因素方面,注意做实做细基础工作,对辖区居民逐一入户、了解情况,同时十分关注“两劳”人员的帮教工作,及时了解其思想、生活情况,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改过自新。

二、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建设过程中,问题社区大部分是由都市村庄转化而来的社区,从农民转向市民的过程中,觉悟、素质的提高大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由于长期以来聚集的矛盾比较多,外来人员又占很大比例,因此问题较为突出,建设和谐社区的任务相对艰巨。这次我们随机选取其中之一的孙八寨社区作为案例,对其进行“解剖麻雀”,从而找出共性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整改措施。该社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物业管理混乱。经调查发现,电的问题最为严重。一是停电会立刻导致停水,因为大多数居民都使用地下水,没有电抽水机就无法转动,因此居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二是一些小区一到冬夏用电高峰就停电,每天停电多达几十次,由于使用的变压器功率太小,超负荷就自动断电,物业对此置若罔闻。三是乱收费现象比较普遍,物业每度电收0.75元,比市场价高近50%,居民有苦无处诉。不仅如此,水的问题也很突出,有几个小区的用水是孙八寨村社区原11组供应的,几百户居民从入住小区后,就经常遭遇停水问题,最长的一次长达五六天,为此,河南都市频道等媒体多次来采访报道。另外,一些小区的管道煤气价格高得离谱,许多居民买房时被迫交纳煤气集资款,但从未用过。

2.公共服务设施较少。该社区绿化不好,公园太少,广场太小,广场的厕所长期锁门成了摆设,因此居民活动大受有限,只能坐在一起打麻将。另外,横穿社区的一些新修路夜晚常常没有灯光,路灯成了摆设;长江路与京广南路的大片绿地非常漂亮,但都是在高压线下,电磁辐射相当强。

3.信访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由于拆迁安置、宅基地纠纷、基层干部腐败等问题,村民的上访与诉讼从未中断。2009年10月孙八寨的村民曾到市政府和省政府上访;在京广路与航海路交叉口南面,自行车道和人行道被土石堵了几十米,旁边一个老汉住在帐篷里,上写“还我土地”。据悉,该路段几年来已经几次被拦堵,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4.街道管理有名无实。交通管理混乱,没有停车场所,乱占道现象比较普遍,上下班时间经常堵车;道路上坑坑洼洼,随处可见污水,下雨天更是一片汪洋;家属区附近噪音太大,到处都是电焊机、切割机发出的声音;街道两旁门面房、简易房、违章房将垃圾倒在路边,风一吹满街都是垃圾。除了创建文明城市那一段时间还勉强过得去,其余时间就是脏、乱、差。

三、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为加快郑州市社区和谐家庭建设,我们建议党委、政府在今后工作中应着力从宏观上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组织领导,形成保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在推动家庭和社区和谐发展中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建设的领导。要层层建立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党委领导、文明办牵头、民政主管、妇联协助、部门配合”的领导机制和“政府部门强力推动、社区自治组织自主运作、居民和家庭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要把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各级职能部门的政绩考核范围,把在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纳入各级党委政府表彰序列。要建立政府调控与社会调节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积极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建设创造条件、提供资源、搭建平台。鼓励各种社会团体和公益性组织从自身职能特点出发,大力开展公益活动、志愿活动和文化活动,积极关怀救助贫困、空巢、单亲等家庭,为家庭和社区的和谐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社会支持和救助。

2.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指标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和谐为目标,以生活质量为核心,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和谐社会指标测评体系,并将和谐家庭、和谐社区作为两项重要指标纳入其中。在和谐家庭指标中要区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在注重衣、食、住、行等物质指标的同时,更要重视德、情、意、智等精神指标,因为在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生活质量更多体现在家庭的精神文化层面。对每个人而言,家庭是成长、成熟的摇篮,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家庭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幸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稳定。家庭文化是家庭成员的黏合剂,是家庭成员精神的归属和心灵的港湾。只有在和谐的社区氛围中,才会减少诉讼、上访、打架、堵路等消极现象的产生;只有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才能降低夫妻吵架、家庭暴力、众叛亲离、子女不孝等现象的发生率。

3.加大各项投入,真正为群众谋利益。一是加强硬件建设。科学、合理地调整划分社区,按照城市规划要求配套建设社区办公用房,加大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扩大社区建设资金的筹资渠道,建设多功能活动室、文化图书档案室、卫生服务站、户外文体小广场等社区服务和活动场所,免费向辖区家庭和居民开放,为建设和谐社区、和谐家庭提供物质保障。二是整合社区资源。将社区资源广泛动员和组合起来,推动家庭成员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社区对家庭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家庭与社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共建共享和谐的良好局面。三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家庭和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宣传家庭和社区的发展与变化,及时反映家庭和社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映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建设的成果,营造全社会合力支持和推动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

4.加快理顺社区工作体制,充分发挥好社区的服务职能。社区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是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必须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理顺社区工作体制来解决。目前一个社区工作站需要负责的工作事项达到20多个大项过百个小项,涉及社区建设、安全生产、计划生育、劳资纠纷、社保、劳保、初保、民政事务、城市管理、工会、妇联、共青团、出租屋管理、综治、维稳等多项工作,几乎所有的行政职能部门都将任务分解到社区,任务层层下达,但职权和利益并没有随之下放。比如,安全生产包括消防安全的责任都落实到了社区,但社区并没有相应的执法权,也没有履行职能对应的专业人员和专项经费。社区工作站经常需要给安全隐患单位下发整改通知书,但事实上工作站并没有履行这项职能所应具备的执法权。社区管理中权责利不一致还体现在社区干部的待遇与其工作量和付出相比,相对偏低。社区工作人员承担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交给的繁杂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但待遇普遍偏低。这种权责利不对称情况严重影响了社区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和谐家庭的建设也就难以顺利进行。

5.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社区工作质量与效率。社区事务的繁杂性及社区居民需求的多样性必然要求社区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开发新的管理模式和手段。目前,信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在一定程度上应用到社区,但由于部门条块管理等原因,社区各个信息系统尚不兼容,如出租屋管理系统与计划生育系统,大多数信息内容一致但必须重复录入两套系统,而且系统利用效率低,带来了工作上的重复和低效。课题组在社区工作站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工作人员普遍反映相关信息系统不兼容,必须重复劳动,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当务之急是上级政府需要认真调研,牵头开发社区信息网站工作平台,把公安部门的户籍资料信息、计生部门的人口信息、房屋租赁部门的出租人口信息,以及卫生、安全、综合治理等多项工作所需要的信息,统一整合到一个社区工作信息处理平台上,必将大大提高社区工作站的工作效率。这就需要各相关部门必须从大局利益出发,全力配合,完整准确地提供相应的数据及匹配的格式。与此同时,加强网站建设,开发在线服务居民平台,利用互联网有效服务居民。

猜你喜欢

居民家庭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高台居民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