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新市民素质教育策略探究——以郑州市为例

2011-08-15马燕文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市民素质教育教育

马燕文

(郑州师范学院科研处,河南郑州450044)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我国城市化进程驶入了快车道,在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规模也大幅度扩张。一方面,由于土地被征用一大批原先居住在城郊的农民失去了土地,脱离了农业生产劳动。另一方面,来自农村乡镇的农民,大多没有接受过全面的职业教育,目前在城市已有了相同固定工作的“农民”。这两类农民,形成了当前城市的新市民。城市的新市民的出现,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要使这些已经在城市有了一定就业和居住基础的人员尽快地适应新型的城市生活,关键的问题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公民素质。只有当他们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思考方式都发生质的变化,并在权利义务上与城市市民基本平等时,他们才能真正融入了城市并成为新一代的城市市民。

一、国内关于新市民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

1.青岛市的做法。青岛市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在全市开展“告别农民、做好市民”的教育活动,他们在社区和小城镇开设了“市民文明学校”,针对新来城镇定居的农民和外来务工经商的农民进行文化和公民素质教育。他们还开展文明单位、文明个人的评选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自觉摒弃小农意识和陈规陋习,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其中,城阳区在公民素质教育中,创造性地开展家庭文化“五个一”建设,即一个书橱、一百册图书、一份报纸、一幅字画、一盆花,以此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青岛市的做法新颖、扎实、有效,值得各地借鉴。

2.张家港市的做法。张家港市开展了新市民“五个一”法制教育活动:一是免费向新市民赠送一套法律书籍;二是在新市民集居点开展一次新市民法律咨询服务活动;三是组建一支以“自己人教育自己人”新市民普法小分队;四是举办一次新市民业主法制专题讲座;五是组织一次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新市民法制演讲比赛。通过“五个一”法制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动新市民接受多层次、多模式、全方位、全覆盖的法制教育,使新市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体会到法制的严肃性和学法的重要性,提升了新市民的公民素质。

3.成都市的做法。成都市推出了由成都团市委、市总工会和市妇联等单位牵头成立的新市民学校,该校是面向全成都市民开放的公益学校。学校主要教学目的是帮助新市民群体尽快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快新市民融入城市和社区,实现向公民身份转换的进程。为鼓励更多新市民积极参与学习,新市民学校还采取了流动办学的方式,即只要报名人数符合条件,就由任课老师带着教材和各种教学用具前往授课。新市民学校不需要缴任何费用,只要想来听课的都可以报名参加,不设门槛,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学校主办方表示,为适应农民工学习的需要,新市民学校以两个月为一个培训周期,其中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体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也选在周末或者晚上工余时间,学时为两小时左右。农民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安排学习,而只要凭自己报名时领取的学员卡就可自由刷卡学习,学习内容主要由改善认知水平、提高适应能力和培养情感意识三部分构成。农民工如果修完学分,就可获得成都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的结业证书并受到奖励,即使没有修完学分,只要累计到一定学分也可以凭学分兑换奖品。

二、目前郑州市在新市民素质教育方面的做法

1.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自2004年起,郑州市在全国把城隍庙、博物馆等文化馆舍率先向新市民开放;在全市开展了新市民文化阵地共建活动,依托社区资源相继建立新市民俱乐部;在全市建筑工地推行文化室建设工程;开展了“送文化进工地”活动,市直部门和市民群众先后为新市民捐赠各类图书期刊及音像设备;采取政府规划、企业出资等方式,先后设立了阅报栏近千个,使新市民每天都能及时了解形势政策;市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还以流动博物馆、图书馆的形式使新市民就近享受到文化美餐。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整合、拓展了新市民素质教育资源,解决了新市民素质教育缺乏场所和舞台等问题。

2.举办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是深受新市民欢迎。根据这一群体的需求,郑州市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富有郑州特色的公益文化活动品牌,如广场文化活动、邻居节活动、红色经典电影进工地、心连心艺术团进工地等。广场文化活动集中在每年5到10月,新市民可以在市内各大广场上免费观看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与公益电影;邻居节活动以“友爱、文明、和谐”为主题,通过社区文艺演出、体育比赛、邻里交流等形式,促进邻里之间,特别是社区新市民与社区居民之间和睦相处;利用政府采购方式,选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主旋律的经典电影,每年为工地免费放映数百场次;市曲剧团等艺术专业团队组成的“心连心进工地艺术团”,义务为新市民送上精彩的慰问演出。

3.构建社会关爱体系。公民素质教育只有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才能得到新市民的拥护和参与。多年来,郑州市坚持教育与服务并重,每年的中秋、春节等重要节庆日,市领导坚持到新市民集中的工地、企业慰问;每年以“新市民看郑州”为载体,组织为郑州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新市民代表畅游郑州;春节等节日是新市民返家高峰期,组织“流动售票车进工地、进企业”,现场预订发售各类车票,在新市民密集的地方开通“爱心巴士”,集中接送他们到车站乘车;发动社区居民将家中闲置物品捐赠给新市民。同时,还坚持每年开展各种类型的评选表彰活动,推出了一大批进城务工新市民先进典型,对评出的先进典型,除通过媒体舆论等方式大力宣传外,还给予解决郑州市常住户口、优先择业等奖励。这些活动增强了新市民对郑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调动了他们参与公民素质建设的积极性。

4.完善社会参与机制。新市民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程,必须形成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为此,郑州市专门建立了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订下发了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方案,将农民工的教育、服务工作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如,以劳动保障部门为主体,累计培训新市民百万人次,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市劳动保障、司法、公安等部门采取选派专职人员兼任工地和企业法制副经理等方式,深入新市民集中的地方宣传形势政策、讲解法律法规,提高了新市民的政策法律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

三、关于进一步推进郑州市新市民素质教育的建议

1.尽快制定并实施“郑州市新市民素质教育工程”。一是要编制郑州市针对新市民素质教育纲要。根据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教学培养目标,设立相应的专项培训课程,并根据新市民在城市生活和就业的有关特点及规律,制定可供他们灵活选择的套餐式的教育培训计划。可委托现有社会教育机构(如成教、技校、职校、夜校等)开展教学工作,也可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工业园区和进城务工农民居住比较集中的社区设立专门的教学培训点。二是要多方出资为“郑州市新市民素质教育工程”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可考虑采取政府部门、用工单位、个人三方面按一定比例分担的方式,以解决该项教育工程的基本经费需求。同时,动员、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以及现有社会教育资源的支持,调动社会教育机构承担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性。目前,郑州市的新市民不少人没有条件和机会接受公民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实施“郑州市新市民素质教育工程”,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和协调,通过设立资助名额等形式,为广大进城务工农民提供受教育机会。三是要建立与“郑州市新市民素质教育工程”相配套的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四个层次的考核制度。可从户籍登记、劳务市场管理、税收等相关环节着手,一方面鼓励进城务工农民接受必要的新市民素质教育,引导他们尽可能抽时间参加;另一方面鼓励用工单位把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纳入员工教育培训计划,保证进城务工农民能够受到相应的城市新市民素质教育。同时,制定新市民素质教育的绩效考核体系,保证公民素质教育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在教育方式上,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一是要曲线选择教育对象的主体。新市民素质教育对象的主体十分明确,就是因各种原因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朋友。但是真正到了制定实施方案阶段,直接面对农民工的教育往往操作难度很大。这是因为,一方面农民工上班时间不可能安排停产学习,另一方面农民工很少有节假日,季节性放假各单位又参差不齐,时限不同,假期长短也不同。面对教育对象主体时间不能确定的问题,可以把教育主体确定为新市民及其家属。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教育对象的稳定,避免浪费资源。二是要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确定教育地点。把课堂搬到新市民聚集的工作和生活场所去,这样虽然培训师资人员比较辛苦,但方便了群众,也有利于教学班的管理,便于为学员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三是要依靠基层组织有效地组织新市民学习。基层政权组织对群众的组织和管理有一套成熟的办法,能够保证学员每天按时上下课,维持课堂的良好秩序。依靠基层组织参与教学管理,成为新市民素质教育质量保障的有效措施。

3.在教育内容上,要适应需求并进行调节。一是要把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先导性内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新市民,他们日常学习、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是,如何最快速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对公民素质教育这样基础性、非学历教育,缺乏学习的激情。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教学效果甚至教学程序的落实同样会大打折扣。为此,建议在教育培训动员及授课的“开场白”中加入激发学员学习动力的内容,如,讲清楚新农村建设很快将形成的现代化模式,农村人口即将大批量地融入城镇,需要为适应这样的生活环境尽快作好准备;新市民大多数的子女将来肯定会作为下一代文化人融入城市成家立业,从培养子女的角度也需要自身具有现代文明的新市民素质等。这样的激励和引导,能够强烈拨动传统亲缘的敏感神经,将使多数学员由被动转向主动,这就是其具备了学习动力。二是要把满足学员对公民素质的实用性需求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为推进新市民素质教育,建议在编著针对新市民素质教育教材时,加大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用到的内容,这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是广大新市民融入城市真正成为新市民所必备的素质。这样的教学内容,转变观念与实际运用兼顾,满足了学员需求,丰富了教学内容,效果将更好。三是要把保持学员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辅助性内容。组班教学具有连续性,学员容易产生疲劳,建议保持教学内容日日常新,与现实生活实例紧密结合之外,还要穿插发教材资料、奖励小礼品、实例讲评、示范演示等寓教于乐的方式,使课堂教学始终处在互动状态,始终保持学员有学习乐趣。

[1][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直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焦国成.公民道德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英]帕特丽夏·怀特.公民品德与公共教育[M].朱红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6]王卫东等.当代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市民素质教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