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磨店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2011-08-15宋桂国
宋桂国
(合肥龙岗综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安徽 合肥 231633)
关于推进磨店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宋桂国
(合肥龙岗综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安徽 合肥 23163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推动城乡融合互动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磨店乡抓住合肥市建设职教基地的契机,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紧扣加快发展主题,强化和谐发展举措,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抢抓机遇,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新平台,是摆在乡党委、政府面前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城乡一体化发展 规划建设 对策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推动城乡融合互动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在合肥市瑶海区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磨店乡抓住合肥市建设职教基地的契机,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紧扣加快发展主题,强化和谐发展举措,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抢抓机遇,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新平台,是摆在乡党委、政府面前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推进磨店区域城乡一体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区划调整8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关心重视下,经过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磨店乡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跨域,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快磨店现代化新城区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具备了良好时机和条件。
(一)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全区“一大三小”工业园布局思路,规划建设了磨店工业集聚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园区内“三通一平”基本形成,进驻37家企业中,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永龙、华皖、龙之杰和奔腾等一批规模较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成为工业发展的主平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全乡新增园艺面积达0.6万亩,相继培育形成少荃湖畔·人家、圣大枣园、雅景园等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农家乐”示范户,扩建王圩村100亩草莓基地,新建群治村食用菌生产基地70亩,初步构成“一园、一区、一片、一带”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建成长1.5公里的李鸿章美食休闲文化街,目前已入驻商铺、酒店50多家,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近年来,全乡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09年,全乡完成工商税收2269.76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50.6亿元,其中工业性投资2.84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0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2.66亿元、工业增加值7744.6万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综合考核位居瑶海区之首,经济实力增强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职教基地全面建设,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职教基地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论证,规划选址面积7000多亩,自2007年1月启动以来,全乡上下紧紧扭住职教基地这一磨店发展的关键点,举乡而为,全力推进,共累计完成职教基地建设涉及6个村 (居)、2001户、6468人、34.8万平方米建筑拆迁任务,高标准建设拆迁恢复点“少荃家园”、“文忠苑”小区,文忠苑一、二、三期已实现回迁,2200户群众实现回迁,拆迁区域内实现了由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区。“五横七纵”约40公里主干道路基本联网贯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公交、环卫等公共配套实施基本实现全覆盖,职教基地现有17所院校签约入驻,14所院校开工建设,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幼儿师范学校9所院校实现学生入住,目前基地入住师生总数近5万人,规划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和在建工程建筑面积共约123.7万平方米),职教基地的快速推进,对磨店区域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搭建起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良好框架。
(三)社会事业统筹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紧紧抓住被列入省市“千村百镇”、“十镇百村”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的机遇,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村村通”道路、改水、改厕、村庄环境整治等民生工程,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高度重视和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实际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根据入驻院校等用人单位需求和创业资源,积极争取市区劳动部门支持,在全市率先开展失地农民“订单式”培训,成立全省首家乡镇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统一建立了劳动力信息平台,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失地农民“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现已开设了计算机、物管、家政、苗木等专业,累计培训1475人,并大多实现了就地安排就业,初步形成了“先培训、后拿证、再就业”的失地农民转移就业机制。围绕“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的目标,为5290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合肥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1170名人员已按时足额领取养老保障金;乡财政补贴资金近30万元为70岁以上老人和困难群众、特困党员办理城镇医疗保险;切实解决群众农民子女上学问题,已完成关井小学、会棚小学拆迁规划选址,并即将建设。深入开展和谐磨店创建活动,切实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大建设顺利推进和社会稳定。
(四)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区划调整前,磨店乡经济基础薄弱,道路等基础设施恶劣,农村“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是一个典型的偏远型农业乡镇。区划调整之后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乡党委、政府抓住合肥市推进“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的有利契机,通过系统调研、全面谋划、科学论证,依托自身优势,确立了念好“三字经”,即产、学、游;打造“一城三区”,即职教城、南部工业集聚区、集镇商贸区,北部人文生态旅游区;实施“工业强乡、生态美乡、旅游兴乡、职教富乡、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努力向建设现代化新城区、合肥城区后花园方向发展的城乡发展布局和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系统编制了全乡发展总体规划、市职教基地发展规划、乡村旅游规划、排水专项规划等区域规划,为城乡统筹发展明确了依据,奠定了基础。同时,结合“两人一湖”、职教基地建设等方面,积极整合提炼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积极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全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框架基本形成,建设现代化新城区已成为我乡的发展模式。
二、推进磨店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区划调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磨店乡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职教基地建设为磨店区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挥了支撑带动作用,但相比其他先进地区,由于我乡发展起点低、底子薄、欠账多,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规划起点不够高。虽然近年来市区两级对磨店区域发展一直十分重视,相继制定并完善了全乡发展总体规划、市职教基地发展规划等区域规划,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磨店乡长期以来一直未纳入全市城市发展框架,规划起点较低,致使发展空间过于狭小,在项目引进、产业布局、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等方面,面临建设用地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城市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社会事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教、医疗卫生、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信息产业等发展,还难以满足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日益扩大的需求。
二是经济总量不够大。虽然近年来全乡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每年都以两位数速度递增,但由于乡域经济发展起步晚、底数小,全乡经济实力还很薄弱,可用财力匮乏,还需靠区财政转移支付才能维持正常运转,难以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较多的财力支持
三是农民素质不够好。虽然几年来,区乡两级通过实施“阳光培训”等方式,引导农村群众更新观念,加强技能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传统的小农意识还根深蒂固,农民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仍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有一技之长的人不多,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比较突出。
四是基层组织不够强。虽然近年来区乡两级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转变干部作风等方面出台了很多举措,但面对快速发展的形式,部分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仍习惯于沿袭传统工作思路和行政命令的工作方式,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对新时期农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一些干部作风飘浮,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部分村(居)基层组织驾驭能力不强,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较弱。
三、推进磨店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最高阶段,但不是城乡一样化,更不是农村城市化,其形态是城市与农村逐步实现结合,以城带乡、以乡补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当前,磨店区域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又有为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此,结合我乡实际,对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打造“一城三区”,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布局。坚持规划先行,从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出发,按照“一城三区”的空间和产业布局的总体规划,把握区域功能定位,明确发展重点,逐步打破城乡二元化格局,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改变,推动区域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一体化推进。一是做大职教城。围绕打造“安徽职教第一城”的目标,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认真总结经验,着力破解难题,继续举全乡之力加快推进职教基地建设,其中尤其是切实保障好职教基地建设施工环境,高质量做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力促入住院校和公共配套项目早开工、早建成。围绕实现职教基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职教基地规划,整体规划建设医疗、金融、文化等三产服务业配套设施,打造区域功能中心,超前谋划、合理调配好职教基地范围内治安交通、市容管理等社会管理问题,尽力为广大师生提供较为完备的生活学习环境,发挥职教基地在推进磨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二是做优南部工业集聚区。进一步加大园区管理力度,结合出台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和 《工业聚集区入驻企业管理办法》,一方面继续加大“两类”企业清理,堵塞管理漏洞,扩大税收来源;另一方面,增强服务企业意识,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促进园区内企业做大做强,发挥磨店区域工业发展的主平台作用。三是做强中部集镇商贸区。充分发挥合肥市职业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商贸、休闲、度假、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提升“李鸿章美食一条街”品位。统一、规划、定位,以“小、优、多、特、廉”为经营特色,针对中、低档次人群开发餐饮美食业;打造相山路商贸娱乐圈。以服务高起点、规划多元化为要求,以完善社区服务和增加沿线居民收入为目标,开发建设职教基地教师新村沿街商业楼,构建集休闲、娱乐、餐饮、商贸于一体的三产服务业长廊。打造文忠路中心商业集群。借助外力挖掘潜力,多措并举筹集资金,建设档次较高的商业集群,努力打造具有现代徽派气息的磨店 “中心商业综合圈”。四是做美北部人文生态旅游区。围绕打造“两人一湖”,建设合肥市城市“后花园”的目标,整合提炼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尽快全面启动少荃湖综合旅游开发项目,扎实推进李氏宗祠和李鸿章家庙的恢复重建工作,继续提升乡村“农家乐”旅游品位,全力打造国家人文湿地和历史文化名镇,繁荣磨店区域旅游业发展。
(二)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培育城乡一体化产业优势。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推进磨店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要求,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摆在突出位置。一要推进农业化经营。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扶持一批竞争力和辐射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规模化经营;科学布局农业功能区,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打响特色优势品牌,并逐步实现“一村一品”。二要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走科技兴农的路子;加快构建农业服务体系,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农业发展。三要完善农业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四要培育新型农民。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职教基地拆迁建设的新形势,加大“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教育工程的实施力度,增强农民务工、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群体。五要抓好区域布局,充实和完善现有“农家乐”项目,围绕水、园、林、路、庄做文章,加快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建设步伐。
(三)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增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条件,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筹推进。一是统筹推进乡域路网建设。一方面积极争取市区支持,进一步完善市政道路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增强承载和辐射能力,加速农村与城市对接。另一方面多渠道投入资金,大力实施“村村通、组组通”道路工程,不断为群众生产生活创造便捷的交通环境。二是统筹推进公共设施建设。采取“政府引导、多方帮扶”的办法,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农村安全饮用水、农村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农村改厕等工作,并逐步扩大有线电视、电话及燃气等入户率,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功能。三是统筹推进农村环境改善。抓住分别被省、市列入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和“十镇百村”示范乡镇、群治、张店、王圩、于湾等4个村被确定为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契机,继续做好四个村老村庄环境整治,加强磨店老街改造,继续大力实施“六清理三绿化”活动,加强农村环卫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环卫常态化管理,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四)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完善城乡一体化保障体系。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要继续围绕“老有所养、困有所济、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的目标,基本做到城市居民享受到保障的农村居民也同样享受,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是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有弹性、能转移、可持续的原则,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统筹推进和完善失地农民征地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城镇医疗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等,根据参保人员身份的变化和缴费能力的大小,实现各养老保险之间的自由转移,实现全民“老有所养”的目标。二是高度关注失地农民就业,继续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引导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参加“阳光工程”等专业技术培训,在全乡统一建立劳动力信息平台,与入驻院校、园区企业进行对接,积极开发市容、环卫、物管等公益性岗位,创造创业平台,鼓励失地农民创业、就业。三是完善文化教育体系。积极支持和协助乡域内中小学建设工作,统一整合会棚小学、关井小学搬迁重建工作,加强群治小学、张店小学等偏远学校改造,促进农村办学条件改善,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四是加快拆迁复建点建设。围绕“人口向集镇集中”的发展思路,继续加快推进 “少荃家园”、文忠苑居民恢复点建设,并在公正、公开、公平政策中,妥善有序做好拆迁群众回迁工作,确保实现 “拆得快、建得好、安得稳”的工作目标。
(五)夯实基层组织,着力提高城乡一体化机制保障。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全乡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强力推进“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致富、带富能力。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扩大选人育人用人范围和视野,真正把德才兼备、组织领导能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使用到村 (居)两委班子中,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二是扩大基层民主。积极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完善村务、党务公开、村(居)集体财务委托代理制的机制,推进农村管理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三是转变群众思想观念。从文明创建活动入手,促进乡风文明。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和“十星户”评比等创建活动,营造了乡风文明朴实、邻里和睦相处的环境。四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理念,落实信访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及时有效化解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切实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加快推进磨店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郑德舜
2011-03-16
宋桂国,合肥龙岗综合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合肥市委党校第36期青干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