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领导者在兵团政治社会化中的独特作用探析

2011-08-15李迎春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戍边兵团社会化

李迎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校 新疆 五家渠 831300)

政治社会化是研究个人和社会分别通过某种途径,塑造与传递政治价值与观念,使社会成员由“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从而适应社会政治生活的过程,也是社会对社会成员的政治教化和社会成员接受这种政治教化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政治社会化既是政治体系的自我延续和功能运行机制,又是个人成长为政治人,获得政治角色的重要手段。

一、政治社会化历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无论是个体政治素质的获得,还是共同体政治文化的传播、维持和延续,都离不开政治社会化这一基本途径。更重要的是对于社会政治体系而言,政治社会化是维持统治、增强公民对国家和政权的认同感,扩大政治统治合法性基础的基本手段。正因为政治社会化能够实现某些重要的社会价值,所以政治社会化问题一直受到中外历代不同类型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

1、各国统治者非常重视政治教化

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当统治有意识地用本阶级的政治文化影响社会时,便产生了政治社会化现象。例如,在古希腊城邦的斯巴达军事专制和雅典时代,斯巴达用强制的方法使年轻人接受军事训练,迫使他们服从国家;而雅典则以民主政治的方式把政治权威建立在公民的政治自由和平等上,采取参与选举和平等议事的方法来实现政治社会化。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力主建立一个社会安定、人人幸福的“乌托邦”,在这样的社会里以长期的公民教育来选拔“卫士”和“哲君”,使不同特质的人“各尽其能,各守本分”,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中的作用。亚里士多德也早在他的《论政治》一书中强调了公民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政治的一部分,是国家最重要的工作,用以训练公民行使参预政权的能力和培养人们遵纪守法的习惯。美国是研究政治社会化最早的国家,在利用政治社会化进行政治教化,以规范公民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意识方面,美国是最成功的国家。对公民的教育在美国的独立战争时期、建国后的移民浪潮时期、战后冷战时期,以及美国在国际社会的超级大国地位逐渐加强时期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使美国统治所需的公民意识逐步树立。统治集团进行系统教育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和社会秩序的思想是各国统治者所推崇的。因此,各国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总是采取不同的方法,坚持用自己的意志去培育人,宣扬统治阶级所倡导的观念和理念,以期使教育对象认同其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

2、我国统治者历来高度重视对民众的教化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称著于世,历朝历代无不深谙“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道理。历代统治者总是通过控制教育,把有利于维持统治秩序的思想、理论灌输给全体社会成员,力图将整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言论、行动纳入大一统的轨道。自汉武帝以后基本上是以儒学为历代主导的统治思想,对儒学思想和理论的灌输体现在社会和教育的各个方面。首先,儒学经典是历代官府学校的基本教材,自汉武帝诏令设置太学以来,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就构成传播儒学的中心网络,对儒家经典的教授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其次,儒家学说也是私学的基本内容。私学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借以向社会传播官定儒学的又一主要途径。隋唐以后,儒家经典更成为私学教育的主体内容。特别是发端于唐,兴盛于宋的书院,是私学的高级表现形式,以传播儒家义理之学、修养之道为已任。再次,儒家思想的教学内容还渗透到儿童及初学者的启蒙和通俗教育中。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也是封建时代儒家学说传播和延续的重要一环。儿童在家庭和各种类型的学塾,包括私塾、义学、书馆等范围内接受会堂教育,初步形成与封建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情感、观念和价值取向,为日后步入社会、忠君报国打下心理和情感基础,让儿童阅读经书以及历代名贤大儒的经书注解,让他们了解古代圣贤的处世、立身、齐家、治国之道,以培植他们符合统治秩序的人格特征。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传播和延续对我国政治生活发挥巨大作用,维护了封建社会政治秩序,维系了封建专制统治。既实现了个体学习和接收政治文化,获得“政治人”属性的过程,又成功地塑造了统治阶级所需要的政治人格。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武装和统一人民群众的思想

政治文化的阶级性特征,决定了一个社会具体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在政治体系中,主导的政治文化总是政治体系认可的政治文化,是统治阶级倡导的政治文化。阶级社会的历史表明,任何阶级的统治,都离不开思想的统治,都离不开政治社会化,统治阶级总是利用其强有力的政治社会化手段,向社会成员传播具有明显政治倾向的政治信息、政治知识、政治理想和政治价值观,推行有利于维持自己统治的行为准则,引导社会成员成长的方向。“政治社会化”的概念是美国政治学者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以往未使用政治社会化的概念,但一贯十分重视用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去武装、去统一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思想。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毛泽东在《矛盾论》一书中指出:“当着如同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时候,革命理论的创立和提倡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上述论述,都强调用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武装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群众的极端重要性。在社会主义国家,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过程,也就是实现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二、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是我国政治社会化的成功典范

兵团政治社会化有其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兵团在屯垦戍边60年的历史过程中,成功的将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传递给兵团广大的干部群众,兵团人树立起了牢固的政治意识,高度的政治认同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履行政治任务的同时创造了兵团辉煌的事业。历史和实践证明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是我国政治社会化的成功典范。

1、以维护国家利益和边疆稳定为重,实现了高度的政治认同

兵团人高度的政治认同,主要表现为对国家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兵团就是一个缩小的中华大家庭,虽然兵团人来自五湖四海、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各不相同,但是在60年屯垦戍边的共同奋斗中,兵团人对屯垦事业、对兵团有着强烈的认同和归属感,形成了共同的政治情感。兵团人能够始终将屯垦戍边作为一种神圣的使命在履行,就是对国家利益最大的认同。在履行使命过程中,始终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兵团人更多的选择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对个人利益的放弃就是对屯垦戍边事业最大的认同和维护。

2、对政治文化的传承和接纳,形成具有独特内涵的兵团精神

政治文化是公民对整个国家政治体系、政治制度等方面的认同和情感。兵团在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兵团文化。艰苦奋斗、保家卫国、不怕牺牲、扎根边疆、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都是兵团文化的重要内容,兵团文化在兵团人对兵团的认同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这些特殊的感情通过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单位等途径传播到每个兵团人和他们身边的人。在兵团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那些先进人物的事迹曾经感染了许许多多的兵团人,强化了兵团人对兵团屯垦事业的认同和感情。在兵团60年屯垦戍边的实践中,形成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容的兵团精神。兵团精神是兵团文化的精华,是兵团人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成为几代兵团人克服艰难险阻,开创兵团屯垦戍边事业新局面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3、政治文化内化为兵团人鲜明的政治品质,形成强大的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的精神阵地

几十年来,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经历过很多变化,兵团人的身份也有过诸多变化,但是身份的改变了并没有带来兵团人角色改变。坚定地完成屯垦戍边使命已经内化为兵团人的政治品质之中,对于国家和使命的认同无形中演化为兵团人的天职,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纪律性投身于各项政治、军事任务和生产建设之中,忠实地履行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构筑了维护新疆稳定和国家领土完整的牢固的精神阵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新疆历来是我国反对分裂的前沿阵地,在历次反分裂斗争中兵团不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成为维护国和程度和中流砥柱。

4、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与成就是兵团政治社会化的最终成果

政治社会化作为政治体系功能运行机制,通过政治文化传播,影响政治活动的实际运行过程,在政治体系功能实现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与成就就是兵团政治社会化影响兵团政治、经济、社会良好运行,是其政治实现功能的最主要的表现。1954年,兵团组建时有军区农场34个,牧场8个,拥有耕地77.2千公顷。经过近60年的发展,兵团总人口已达254万人,下辖14个师、185个团场(其中建筑工程团11个)、4391个工业、建筑、运输、商业企业,有健全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司法机构,形成了经济上具有生产力水平起点高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快的特点,建成了机械化、规模化的大农业,兴建了新疆第一批现代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和商贸流通业,建起了石河子等一批军垦新城。只有在兵团政治社会化把兵团人培养为建设兵团、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合格的政治角色的基础上,兵团才有了被建成边疆绿洲上一颗璀璨明珠的牢固基础。

三、政治领导者在兵团政治社会化中的特殊作用

政治领导者是指那些在政治实践中脱颖而出的、具有一定的政治才能、掌握国家权力、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的人物。由于政治领导者在社会和政治事务中具有特别的影响力,因此政治领导者在社会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列宁曾经说过“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政治家和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关系是授权和代表的关系,政治家接受了其职位,就表明其接受了授权,成为该阶级的政治代表,领导本阶级去实现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要求。各级各类的领导干部即是我国的政治领导者,他们是不同层次的代表我国国家利益的“政治家”,他们在政治生活的不同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的政治社会化进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兵团政治社会化中政治领导者的政治影响力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国家领导人的影响,二是兵团的重要领导,三是团场及连队的基层干部。

1、国家领导人的影响

国家领导人的政治影响力更多的是基于其作为政治权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政治领导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动员支持功能,即通过大规模的宣传、教育等各种动员形式,努力减少政策方案在实际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阻力和各种成本,调动民众对政策方案的积极支持。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动员功能则表现的最为显著和重要。1952年2月,毛泽东在军队整编命令中曾号召即将投入屯垦戍边的战士:“你们过去曾是久经锻炼的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战斗部队,我命令你们将在生产建设的战线上,成为有熟练技术的建设突击队。你们将以英雄的榜样,为全国人民,也就是为你们自己的未来幸福生活,在新的战线上奋斗,并取得辉煌的胜利。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毛泽东的号召激起了战士们由军人转变为投身于屯垦事业的建设者的热情和信心。1955年,毛泽东号召:“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1958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动员青年前往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当年移民边疆的青年有43万人,1959-1961年内地青壮年到边疆国营农场工作的达93万人,随迁家属43.8万人。国家其他的重要领导人如: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都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对兵团人给予过各种激励,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

在转型社会里,政治领袖也有可能依赖于自身特有的能力、智慧或是意识形态获得政治的合法性,得到民众对政权和国家的认同。国家领导人是党和国家的象征,对领导人的拥护表达了人民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和支持。因此,兵团人通过对领袖的支持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的情感和热爱。国家领导人对兵团的号召和激励作用,既有来自重要职位的权威,同时也取决于领导者的学识、能力、品德、作风和语言等个人品质的魅力等。在兵团的政治社会化中国家领导人起到增强兵团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政治情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强烈的政治认同的作用,也正是怀着这种强烈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认同,激发了兵团人怀着“小我只有溶于大我之中才有价值”的豪情,以昂扬的热情、为新中国献身的理想追求、重整河山的无畏气概投身于保家为国的屯垦事业中。1954年10万大军顺利地实现集体转业及后来的大批知识青年从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来到兵团参加建设,就是最好的例证。

2、兵团领导的影响

兵团领导是党和国家在兵团的一面旗帜,他们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绝对主导的组织中,无论在政治影响还是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兵团人对国家的热爱,对共产党的感情在他们身上得到寄托。对他们命令和指示的执行体现了战士对首长的服从,又使兵团人对国家的感情得到抒发和展现,无形中更强化了兵团人战胜困难,无私奉献的意志。如1951年4月,王震将军到石河子视察二十二兵团直属大队视察春耕生产,看到拖拉机刚刚翻起的黑色封土壤,他十分高兴。当拖拉机开来时王震将军招手停车,在关心地询问驾驶员后,纵身跳上驾驶室,开动机车耕地,犁出的地又平又直,令在场的人赞叹不已。王震将军跳下机车对驾驶员说:“你们要开好铁牛,发扬南泥湾精神,多开荒地,建设新疆,多为新疆人民做好事。你们还要为农民们作示范,为社会主义大农业开路,将来你们就是西北地区农业的开中功臣……”王震将军的行为和要求让农垦战士切身感到了来自兵团领导的鼓励,看到了兵团事业发展的前景,并增强了通过每个农垦人的力量能够创造美好前景的信心和力量,从而坚定了他们创造兵团美好未来的信念。由此,可以看出兵团领导人作为一面旗帜在农垦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他们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对兵团的行政管理中,同时对兵团人政治信念的树立,政治价值观的塑造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团场及连队基层党员干部的影响

基层党员干部是团场及连队的骨干,他们具有坚强而一致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他们是将国家和兵团的社会、政治和道德的价值观向广大的群众传输的重要力量,在职工群众的政治塑造中有直接的影响力。团场及连队的基层党员干部在兵团政治社会化中的影响,最体现主要在具体的生产管理和职工群众的生活中。1950年1月,响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号召,王震将军发布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劳动生产之外”,这其中的任何人就理所当然地包括基层的党员和干部。50年代,在兵团初创时期,新建设农场缺乏物资和粮食,困难重重。期间党员、干部处处为职工群众树立榜样,使同志们深受教育。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军队参加生产,能够改善官兵关系,因为官兵一起从事生产劳动,互相帮助,能够进一步加深官兵的友谊。基层的干部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了解职工群众,关心职工群众的生活和疾苦,关心职工群众在思想政治上进步,有的放矢的对职工群众进行帮助和教育,和职工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共同的生产中基层的党员干部又往往是劳动和生产的能手,他们是普通职工和群众的标杆,在职工群众中他们的威信更直接,更有说服力,为职工群众树立了生产和政治思想塑造的榜样,他们的存在无形中就对其周围的人们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猜你喜欢

戍边兵团社会化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戍边壮士歌
戍边追梦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