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2011-08-15栾量海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历史进程阶段性历史性

●栾量海

(中共威海市委党校科社部,山东威海 264200)

一、原由

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的基本理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的基本理论、指导思想。近几年来,随着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要集中出一批精品、力作,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著,理论界尤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热门理论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热门理论研究课题中,自然而然地包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涉及并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和发展。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共分为四条,其中首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完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1],必须在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这就很有必要准确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二、起点

准确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首先是准确界定起点。要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前条件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内在特定的质的规定性,具有自身独特的本质的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和时代基本特征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作指导,根据时代基本特征,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顺应时代潮流和趋势,更立足中国独特国情,最终解决中国的问题,并且具有中国的风格和气派,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具体实际情况和时代基本特征三个方面并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前提,时代基本特征是外部环境和条件,中国具体实际情况是归宿,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则更具有决定性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前条件,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历史条件,包括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思想条件和主要创立者个人条件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前条件尽管有着必然的联系,在于,先前条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先前条件的结果,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于,先前条件还不是、不等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者不是一回事。

同时要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差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的历史前进过程,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时算起,不断地前进。这是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特定的质的规定性、自身独特的本质的内涵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加上相关的先前条件的历史发展过程,不是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还有相关的先前条件,是二者加在一起构成的历史,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前条件出现算起,往后不断地发展。这是因为,任何思想史都是由思想本身和先前条件构成的一个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虽然有着一致的一面,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主要、大部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主要、大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但也有着差别的一面,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前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前条件。二者不完全相同。

最终要把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质”、“内涵”作为断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起点与否的依据、标准。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质”、“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否则,就不是。最早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质”、“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否则,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前条件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

搞好了两个厘清,特别是把握了依据、标准,就可以准确界定,哪些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哪里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

以下这些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仅仅是、刚刚是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根本不具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和时代基本特征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质”、“内涵”,只是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前条件,并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只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开展的宣传、使人们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活动,还是不具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和时代基本特征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质”、“内涵”,还是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前条件,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不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

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中,个别卓越的先进分子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运用。基本指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质”、“内涵”。意义很大,第一次提出而指明了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很有限,仅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向,即,走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想法,远远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丰富理论成果,并且不知道因而没有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尽管拉近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距离,还是不具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和时代基本特征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丰富理论成果之“质”、“内涵”,还是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前条件,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亦不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条件下,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出世。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重要的政治和组织基础。但是,成立伊始往后一段时间,中国共产党还不成熟,只是朝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者。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走向成熟,成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完成和不断推进者。虽然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势必达到,还是不具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和时代基本特征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质”、“内涵”,还是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前条件,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仍不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

那些差距较大、相去甚远的观点,把上述这些本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看作起点,原因是没有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前条件的区别,把二者混为一谈,同时没有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差别,把二者完全等同,最终没有把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质”、“内涵”作为断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起点与否的依据、标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主要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这清楚地指明,主要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勇敢探索下,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顺应时代基本特征更适合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形成。提供了深谙中国革命规律、指明中国革命方向、确保中国革命胜利的“土生土长”的自己的基本理论。虽然还没有提出和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3],是毛泽东同志于后来1938年10月14日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政治报告中最早提出和使用的,但瑕不掩瑜,完全具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和时代基本特征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质”、“内涵”,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特别重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破天荒、开创性成果,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此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毫无疑问,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

三、经历阶段

准确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主要、主体是准确界定经历阶段。要区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概括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第一大理论成果到位,因而分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第二大理论成果由于当时的局限,仅限于邓小平理论,后面如何不可能考虑到,还不到位,因而还不分明。那时,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还不是全部分明。在党的十五大的基础上,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创立的所有创新理论成果,以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将会创立的所有创新理论成果,统一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第二大理论成果到位,因而分明。从党的十七大起,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全部十分分明。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经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首先,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紧接着,找到了逐步过渡并将“和平赎买”变为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道路,最后,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其相应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第一大理论成果,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完成的,毛泽东同志是第一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创立者,正是据此划分和确定的。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历经30多年,首先,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紧接着,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情况,深化了这条道路,再紧接着,以胡锦涛同志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适应新形势,进一步深化了这条道路,今后还要相当长时期继续不断深化下去,其思想认识将越来越提升,其主要代表者即主要创立者将越来越多。与其相应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第二大理论成果,是以邓小平同志等若干人为主要代表接连不断完成的,邓小平同志等若干人是第二大理论成果接连不断的主要创立者,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正是依据这两点划分和确定的。

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有着内在的联系,在于,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前一个时期的前一个内容,后者是后一个时期的后一个内容。

也要区分两大理论成果中的阶段性理论成果。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有不同阶段的不同内容,因而有阶段性理论成果,有三个: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开篇。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创立为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的,正是据此划分和确定的。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续篇。是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创立为解决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正是依据此划分和确定的。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第三篇。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初始阶段创立为解决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正是据此划分和确定的。

三个阶段性理论成果,虽然必然联系,前推后继,但明显区别,分属三个不同阶段,是三个不同内容。要区分开来,不能混淆。

从党的十七大统一整合起,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阶段性理论成果,比较分明。到目前为止,已经产生的,有三个: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和奠基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篇。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创立的,邓小平同志是主要创立者,正是据此划分和确定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续篇。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创立的,江泽民同志是主要创立者,正是据此划分和确定的。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是第三篇。是以胡锦涛同志等为主要代表创立的,胡锦涛同志等是主要创立者,正是据此划分和确定的。

目前已有的三个和以后还会有的越来越多的阶段性理论成果,虽然有着相同、一致的一面,即,同属一体、同出一辙,但又有着不同、差异的一面,即,逐个提升、逐个递进。虽然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要区分开来,不能混淆。

还要区分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和两大理论成果中阶段性理论成果两个层次。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是第一层次。两大理论成果中的阶段性理论成果,是第二层次。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和两大理论成果中的阶段性理论成果,是两个层次,不能混淆。

最终要把是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是否两大理论成果中的阶段性理论成果作为断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历阶段与否的依据、标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的两个大阶段;否则,就不是。是两大理论成果中的阶段性理论成果,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的小阶段;否则,就不是。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情况都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历阶段。

搞好了三个区分,尤其是把握了依据、标准,就可以严格分清,哪些不是准确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历阶段,哪样才是准确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历阶段。

以下这些不是准确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历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历阶段,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一分为二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构成的三个阶段。表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延伸并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准备、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还在继续三个阶段。把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作为一个阶段,可以。但是,把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拆开,把前半部分搞成一个阶段,把后半部分搞成一个阶段,搞成两个阶段,不可以。没有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中的阶段性理论成果构成的阶段,不可以。只是部分不是全部按照和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两大理论成果中的阶段性理论成果来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历阶段,不能完全、具体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历阶段,不能具体、细致反映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中的阶段性理论成果构成的阶段,尤其是不能具体、细致反映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今后的阶段发展。节外生枝地把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拆开,把本应为一个阶段搞成两个阶段,在后半部分多搞成一个阶段,是否也要把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拆开,把本应为一个阶段搞成两个阶段,在其中哪一部分多搞成一个阶段,并且,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第二大理论成果中若干个阶段性理论成果的一个或几个互相交错和包含,是的话,随之而来,由于理论成果众多又分层次本来就复杂、不易区分、表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更复杂、不易区分、表述了,这不符合党的十七大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至今后的所有创新理论成果统一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之简明、易于表述的精神。比较严重地影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科学性。带来一系列问题。不是准确的界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历阶段,是第一大理论成果和第二大理论成果的三个阶段性理论成果构成的四个阶段等等。表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四个阶段等等。第一大理论成果为一个阶段,可以。第二大理论成果的若干个阶段性理论成果为若干个阶段,可以。但是,没有第一大理论成果中的阶段性理论成果构成的阶段,不可以。没有第二大理论成果为一个阶段,不可以。第一层次的第一大理论成果为一个阶段,第二层次的第二大理论成果的三个阶段性理论成果为三个阶段,等等,前后排列在一起、排列为四个阶段等等,没有区分而是混淆第一和第二两个不同层次的第一大理论成果和第二大理论成果中阶段性理论成果及其构成的阶段,不可以。只是有些不是彻底按照和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两大理论成果中的阶段性理论成果来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历阶段,不能完全、分明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历阶段,既不能清楚反映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构成的阶段,也不能清楚反映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中的阶段性理论成果构成的阶段,特别是不能清楚反映现在和今后还要相当长时期继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成的阶段。影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科学性,不是准确的界定。

究其原因,是没有完全区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也没有完全区分两大理论成果中的阶段性理论成果,再没有区分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和两大理论成果中阶段性理论成果两个层次,最终没有把是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是否两大理论成果中的阶段性理论成果作为断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历阶段与否的依据、标准。

以下才是准确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历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历阶段,是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和两大理论成果中的阶段性理论成果构成的两个大阶段和诸多小阶段。表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大阶段,在第一个大阶段中,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三个小阶段,在第二个大阶段中,经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等若干个小阶段。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为第一个大阶段,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第一大理论成果的三个阶段性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第一个大阶段的三个小阶段,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第二个大阶段,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第二大理论成果的若干个阶段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等,为第二个大阶段的若干个小阶段,均可以。全部、彻底按照和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两大理论成果中的阶段性理论成果来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历阶段,能够完全、具体、分明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历阶段,遵循和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阶段的科学性,避免了种种问题,是准确的界定。

最后需要强调指出,按照党的十七大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至今后的所有创新理论成果统一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之简明和易于表述的精神,按照整体性,为了科学、简明和易于表述、全面和具体、可行,只能从两个不同层次的全部大小理论成果来断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历阶段,断定为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和两大理论成果中的阶段性理论成果构成的两个大阶段和诸多小阶段。至于每一个阶段中,的确有种种独特的情况,特别是在后半期,的确有为后一个阶段打基础、向后一个阶段过渡等情况,但始终不应拆开,再搞一个阶段。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

[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0.

[3]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猜你喜欢

历史进程阶段性历史性
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意义
试论藏传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中国共产党百年劳动立法的历史进程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
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跨越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
新谢泼德火箭:历史性的垂直软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