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冶金动态·

2011-08-15

中国有色冶金 2011年4期
关键词:企业

·国内冶金动态·

N2011058“白钨矿铵盐不变体系闭路冶炼工艺通过省级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

由江西理工大学万林生教授主持完成的2009年度江西省教育厅重大产业化项目“白钨矿铵盐不变体系闭路冶炼工艺”通过江西省科技厅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介绍,该项技术成果对延续近百年的白钨矿酸、碱浸出-铵盐转型冶炼工艺体系进行了根本性变革,首次在国内外开发了铵盐不变体系闭路冶炼工艺和技术,改变了现有的白钨酸碱浸出工艺体系,解决了磷铵难以彻底浸出白钨矿、深度回收磷酸铵及深度除杂、钨酸铵体系短流程工艺优化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为创造我国新一代无污染闭路循环白钨冶炼工艺,实现白钨高效冶炼和零排放奠定了工艺和理论基础,对优化工艺技术条件,实现无污染闭路循环白钨冶炼的工业化,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和科学价值。

据已完成的半工业化试验结果表明,冶炼金属回收率达到99%,APT产品加工成本下降30%,实现了白钨冶炼废水零排放。成果使每吨APT成本降低10 600元,预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244亿元,全国每年减少废水排放2 400万m3,氢氧化钠排放4.16万t,氨氮排放2.04万t,对我国环境保护和人民身体健康以及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N2011059 废旧有色金属再利用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2011年,我国废旧有色金属产品再利用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将取得重大突破。由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典型废旧金属产品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项目于2010年正式启动。该项目以再生利用价值高、带动产业链长、技术水平要求高的废杂铜、废铝易拉罐、废电线电缆、废五金、废钨合金材料等典型废旧有色金属再利用为主要研究内容,将重点突破废杂铜直接再生制杆国产化成套技术、废铝易拉罐保级还原技术等45~55项关键技术,研制废易拉罐熔炼炉、单辊式废电机分解利用设备、大批量中小型轴承的磨损修复成套设备等关键设备18~22种,实现关键设备100%国产化。该项目的实施,将为推动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N2011060 我国海外有色金属矿业项目超40个

在7月5日举行的“2011(第九届)中国国际有色金属矿业论坛”上,中国有色工业协会副会长尚福山表示,根据协会跟踪的情况,目前有色金属企业海外开发与合作项目已超过40多个,其中31个项目已确认铜资源储量7 175万t、铅资源储量910万t、锌资源储量2 300万t。

面对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情况,尚福山建议,中国有色企业应加大国内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加快新矿山建设力度,并以骨干企业为主加快国外矿产资源开发合作。他说,海外矿产资源开发之所以强调骨干企业,是因为在海外开矿各方面的情况跟国内并不一样,对企业的能力要求较高,否则,很容易陷入被动的局面。国内企业已经获取的海外资源要发挥效益,预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尚福山表示,未来5年行业的产能增速将会放缓,预计到2015年十种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镍、锡、锑、镁、海绵钛、汞)产量将控制在4 500万t左右。目前铅锌冶炼和铜铝加工都比较分散,行业协会将推动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他还介绍,淘汰落后产能方面,铜和铝行业的任务已完成得差不多,铅、锌行业还有比较多的落后产能有待淘汰。

N2011061 赤峰四期10万t/a锌项目焙烧系统顺利投产

5月28日,由中国恩菲承担设计的赤峰中色库博红烨锌业有限公司四期建设工程焙烧车间进行投料试车,焙烧炉经20多个小时升温后进行投料,于次日下午顺利产出焙砂,生产能力已达到设计产量;余热锅炉、收尘及制酸系统均运转正常。

据了解,浸出、净液、电解等后续工序也将于近期陆续进行投料试车,并将于2011年6月底完成全流程试生产。

赤峰中色库博红烨锌业有限公司四期工程是在原有一、二、三期年产锌锭11万t规模基础上的再扩建,达产后将形成锌锭总生产能力23万t/a,硫酸35万t/a的规模。四期工程完成后该公司将成为我国大型有色金属工业企业,装备达到国内同等规模先进水平,企业的经济效益会显著增长,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N2011062 西部矿业年产10万t电锌项目开建

5月中旬,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10万t电锌氧压浸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该项目位于甘河工业园区内,建设周期为2年。项目的总投资金额为49 682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产电锌10万t、硫磺4.5万t、精镉450 t。

由于使用了国际上先进的氧压浸出技术,这一项目对原料适应性很强,金属锌的总回收率可达97%以上,且其他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也优于传统冶炼工艺。为此,青海省发改委将该项目列为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并争取国家专项资金2 821万元。

N2011063 锌空气电池研制成功

华南理工大学日前研制出AA型锌空气电池。

N2011065 素罐式煅烧炉余热发电工程项目通过鉴定

检测结果表明,该电池在放电电流、容量以及质量比能量等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据介绍,锌空气电池是一种以空气中的氧气为正极活性物质,金属锌为负极活性物质,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电能的一种化学电源。该电池体系在原理上具有很高的比能量,理论比能量高达1 350 mWh/g,实际比能量是同型号碱性锌锰电池的3~4倍,是普通同型号干电池的6~7倍。

锌空气电池还具有原材料便宜易得、放电性能稳定等优点,其生产和使用过程没有环境污染,是一种绿色电池。

N2011064 南山铝业“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槽项目”获发改委批准立项

近日,由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槽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并获2 000万项目资金支持。

本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是在已广泛应用的第一代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槽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磁场模型、物理场模拟研发出的具有更大节能效果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先进技术,可使吨铝直流电耗低至12 000 kWh以下的国际领先水平,完全有能力达到和超过国务院颁布的《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所提出的国内电解铝厂吨铝直流电耗达到12 500 kWh的要求。

项目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设备选型,并根据“节能设计必须与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进行项目工程设计。生产原料基本采用闭路循环系统,外排泄基本不含有害物质,全过程均设有污染治理措施。污染治理水平先进,污染物排放符合排放标准的要求,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在最小限度。

“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槽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的推广应用,将使我国铝电解工业生产技术和电耗指标位居世界领先水平,对实现有色金属节能减排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国家节能减排的重大需求。

由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炭素罐式煅烧炉余热发电工程(4.5 MW)”项目,通过了由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

据了解,该项目是利用铝用炭素罐式煅烧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1 000℃以下的高温废气作为热源进行余热发电,在不增加生产能耗的前提下,整个热力系统不燃烧任何一次能源,电站的产品——电力直接用于公司的生产及生活用电。

项目建成投产后,平均余热发电量为3 500万kWh/a,约占全厂用电量的90%左右,节省标准煤1.16万t/a,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20万t/a。该项目工艺流程合理,技术成熟,环境效益好,经济效益显著,总体技术在铝用预焙阳极行业中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N2011066 祥光铜业公司年产40万t阴极铜工程全面建成投产

近日山东祥光铜业公司闪速熔炼炉、闪速吹炼炉相继投料,标志着祥光铜业年产40万t阴极铜工程全面建成投产。祥光铜业二期工程成功对接后,产能可提高50%,可实现年产阴极铜60万t、黄金20 t、白银600 t、硫酸170万t、其他稀有金属1 000 t的目标。祥光铜业是继美国肯尼柯特公司之后,世界上第二座采用闪速熔炼和闪速吹炼工艺的铜冶炼厂。祥光铜业二期工程的建成,使企业在技术、安全、环保、节能、高效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N2011067 谦比希铜冶炼有限公司艾萨炉第一炉期创新世界炉寿纪录

作为世界上首座成功使用国产耐火材料的艾萨炉,谦比希铜冶炼有限公司艾萨炉自2009年1月20日10∶58点火至2011年5月31日11∶30停炉,连续运行29个月,创造了艾萨炉第一炉期炉寿的世界最高纪录。该炉第一炉期共处理铜精矿(干)97.6万t,处理冷料6.2万t,产出合格粗铜33.28万t,烟气制酸68.3万t,全面超越各项设计指标。

N2011068 安徽八成涉铅企业关闭或停产整顿

今年上半年,安徽省环保厅对全省百余家涉铅等重金属企业进行了集中整治,八成企业被关闭或停产整顿。

目前,在安徽全省97家铅酸蓄电池企业中,已有26家被关闭或拆除,55家停产整改,关停率达83.5%;在9家再生铅企业中,已取缔关闭4家,停产整改4家,处在生产状态的仅有1家,关停率达88.9%。

N2011069 云锡10万t/a铜冶炼EPC项目预计9月竣工

由中国瑞林工程技术公司承担的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10万t/a铜冶炼EPC项目日前施工图设计工作已全部完成,设备材料采购工作也已接近尾声,设备到场率85%以上。目前,项目现场正处于紧张的施工安装中,除炉渣选矿系统外,湿法冶金系统、烟气制酸及废酸废水处理系统主体建筑工程的施工已完成近90%,炉渣选矿系统的基础部分也正在施工中,各系统到场设备已安装就位,管道制作及安装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预计项目在9月份竣工交付。

N2011070 国内首条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废渣生产高标号水泥生产线在鄂尔多斯开工

近日,内蒙古通世泰化工集团鄂尔多斯市伊蒙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02万t利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废渣生产高标号水泥项目在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开工建设,标志着国内首条利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废渣生产高标号水泥生产线诞生。

伊蒙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是国内首创的利用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是大唐国际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煤、电、灰、铝、水泥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是目前自治区内设计产能较大,生产工艺最先进、环保措施最配套的生产水泥项目。该项目是以大路工业园区多家工业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和当地大量的风积砂、脱硫石膏、燃煤等为原料,利用先进的CKK气化焚炉技术处理大量城市生活垃圾结合干法水泥窑分解技术生产多种高标号水泥,具有先进高产、节能低碳、优质环保等特点。

该项目占地750亩,总投资24亿元人民币,建设规模为24 800 t/d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生产水泥402万t,商品熟料298万t,实现年产值12.9亿元,上缴国家利税2.56亿元,每年可转化废弃物400万t以及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减少粉尘排放量197.54×108m3/a。

N2011071 中国已有62个有色金属品牌产品在伦敦交易所注册

随着中国有色金属冶炼技术水平的提升,生产的冶炼产品也得到了全球市场的认可,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有铜、铝、铅、锌、锡、镍、银、铝合金等8种产品的62个品牌已先后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和伦敦金银市场注册。

这些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铝箔、PS印刷版板基、电容器用高压阳极箔质量水平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工业交通用铝型材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精密铜管产品向“高、精、强”方向快速发展,产品质量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大量出口美国等发达国家;海水淡化装置用铜合金无缝管大量出口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N2011072 南国铜业年产15万t铜冶炼项目在京通过技术评估

6月10日,广西南国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5万t铜冶炼项目,在北京通过了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的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标志着该项目的环境影响审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广西南国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5万t的铜冶炼项目由河池市南方有色冶炼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选址位于扶绥县广西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占地约2 000亩,总投资35.9亿元,其中环保投资达1.97亿元。该项目是崇左市建市以来投资额最大的工业性项目,也是第一个报环保部审批的工业项目,列入2011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范围。

N2011073 陕西4家有色企业入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陕西省发改委公布了2011年第一批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产品名单,在涵盖有色、水泥、建筑材料、发电企业等行业的38家企业,有色金属企业占4家。

这4家企业分别为:东岭锌业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利用工艺为从工业废气提取硫酸。陕西东岭锌工艺有限公司,利用有色金属冶炼烟气及铅锌副产品提取硫酸。陕西东岭冶炼有限公司,利用有色金属冶炼烟气及铅锌副产品提取硫酸胺。府谷县玉丰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焦炉煤气提炼有色金属。

根据《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申报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企业,生产工艺、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环保要求,不产生二次污染。

经认定的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或采用资源综合利用工艺和技术的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享受税收、运行等优惠政策。

N2011074 鑫慧铜业10万t电解铜项目计划2013年投产

山东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致力在新疆打造“北金南铜”的产业布局,加大在南疆地区对铜冶炼的投入。企业向其控股的新疆鑫慧铜业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在新疆喀什建造年产能10万t的电解铜冶炼项目,计划投产时间为2013年。鑫慧铜业“难处理矿多元素综合回收项目一期工程”早在2010年投产,年产1万t粗铜。此次扩建是企业“难处理矿多元素综合回收项目二期工程”,包括9万t粗炼和10万t精炼,投产后企业年产电解铜可达10万t。

N2011075 新疆将淘汰46家铜铝铅落后产能企业

6月底前,阜康冶炼厂、恒昌冶炼的落后产能将会拆除完毕。2011年包括这两家企业在内的13个行业46家企业被纳入自治区落后产能淘汰名单。

其中,两家铜冶炼企业,新鑫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的阜康冶炼厂共淘汰落后产能1.1万t;电解铝企业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伊犁铝厂淘汰落后产能0.65万t;铅冶炼企业恒昌冶炼有限公司淘汰落后产能1.8万t;铁合金企业实达铁合金冶炼有限公司淘汰落后产能0.8万t。其中,实达铁合金、伊犁铝厂、新鑫矿业3家的落后产能设备已于3月份拆除。

N2011076 新源稀土3 000 t抛光材料生产线在包头投产

日前,包头新源稀土高新材料有限公司3 000 t稀土抛光材料生产线在包头市正式投产。

该项目由包头新源稀土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近亿元,项目分为三期,达产后可生产6个规格的产品,年产抛光粉3 000 t,年产值7.5亿元,年缴利税1.4亿元。

据了解,2010年,全球稀土类抛光材料的用量达到3万t,其中中国大陆用量2.2万t,3 000 t的生产能力意味着可以解决全球用量的10%,国内用量的13.6%。

N2011077 奥光太阳能多晶硅项目在眉山铝硅产业园区动工

四川奥光年产3 000 t太阳能多晶硅项目日前在四川眉山铝硅产业园区举行奠基开工仪式,与该项目同时开工的共有82个项目,总投资110.2亿元。四川奥光硅业有限公司年产3 000 t多晶硅项目选址四川眉山铝硅产业园区,新建年产3 000 t多晶硅生产装置、供应系统、公用工程、环境保护工程、安全保护工程等工程。该项目总投资28.5亿元,其中环保投资6 150万元,占总投资的2.2%。

N2011078 中国恩菲签订津巴布韦Hopewell铂钯矿项目可研合同

6月6日,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与环球铂业有限公司(GPR)在津巴布韦哈拉雷签订了Hopewell铂钯矿项目的可研合同。

环球铂业有限公司是万宝矿产资源有限公司与津巴布韦国防部及矿业部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Hopewell项目是中国恩菲在非洲市场签订的又一个大型采选冶联合企业咨询合同。

N2011079 梧州30万t再生铜冶炼项目9月底试产

广西梧州30万t再生铜冶炼项目计划将于9月30日产出部分粗铜,明年9月30日全部完工,形成30万t的产能。

据了解,梧州年产30万t再生铜冶炼工程建于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内,是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的新建项目,总投资约22.4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16亿元。

N2011080 湖南花垣建世界顶级电解锰企业

世界顶级电解锰企业──湖南东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日前正式落户湖南花垣,其旗下的年产15万t电解锰生产线及深加工项目正式投产之后将实现年产值30亿余元,实现利润4.5亿元,上交税费达3.6亿元。

湘西州锰锌加工业是湖南省重点扶持的50个产业集群之一,也是湘西自治州的重要支柱产业。花垣县锰矿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据了解,本次奠基开工的年产15万t电解锰及深加工项目,将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设备、最先进的工艺进行建设,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旨在打造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电解锰及深加工基地。该项目占地1 000亩,总投资12.59亿元,分三期组织实施。

N2011081 世界最先进产能最大电解铝厂年底在兰州永登投产

甘肃省重点工程——总投资45亿元的连铝公司淘汰落后环保节能技改项目,是当今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容量最大、单系列产能最大的铝电解工程,同时集成了当前最先进的节能技术和成果。项目设计年产原铝38.8万t,配套建设20.5万t/a预焙阳极生产系统。目前,电解厂房已全部完成,一区电解槽建成试产,电解二区、三区土建基本完成,辅助生产系统建设正按计划推进,全部生产能力于年底建成投产。

N2011082 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紫金矿业着力破解我国低品位难处理金矿难题

中国黄金行业首家、福建省首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紫金矿业,该实验室将着力破解我国金矿低品位、难处理开发利用难题,进一步提高我国黄金资源利用率,提升我国黄金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据统计资料显示,随着我国黄金资源的不断开发,易处理金矿石资源日趋减少,难处理金矿石的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低品位、含砷含碳、复杂共生难处理黄金资源储量丰富,但目前难处理黄金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主要存在采矿损失率高(10%~30%)、贫化率高(20%~40%),金的综合回收率低(低于50%),选冶过程对环境影响大等问题,给我国黄金生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困难和损失。

紫金矿业的低品位黄金和有色金属资源利用水平,湿法冶金技术居行业领先地位,该公司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获得22项发明专利和36项实用专利,2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紫金矿业,将依托该公司的科技优势,主要开展生物预氧化技术、难处理金矿热压预氧化技术、超细磨技术、浮选新技术、含金矿物浮选药剂、工艺矿物学、含氰含砷废水综合利用、含砷废渣综合利用、选冶过程模拟与优化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绿色、环保、高效的选冶技术,大大缓解我国低品位、难处理金矿开发利用过程中突出关键问题,并开展技术战略联盟、合作框架、内部交叉讲学等创新合作模式,不断发掘和拓展合作内容,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开发平台;通过技术应用研究,向同行业推广10项以上技术,输送创新人才30~50人,增强技术辐射能力,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实验室将在科技部、科技厅的培育和指导下,最终建设国内一流的共享、开放的研究平台和交流平台,大大提升我国黄金产业的综合利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N2011083 贵州省氧化铝晶种分解节能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从贵州科学院获悉,由该院研发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微扰动平推流晶种分解技术及其装备”新技术将在中铝所属氧化铝生产企业广泛推广,为我国氧化铝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节能减排、促进产业升级做出重要贡献。据了解,我国氧化铝企业的晶种分解技术及装备大多采用全混搅拌分解技术,能耗较高。贵州科学院苏向东博士组织科研团队进行了长达3年多的技术攻关,开发的生产设备在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投入生产应用,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该项目已在中铝贵州分公司完成14台中型锥形底分解槽工业试验并用于生产,压缩空气消耗量比原来节省90%,产品质量稳定。每年节约2000多万度电,创经济价值1300万元。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