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记嘱托 不辱使命 努力建设钨工业强国——在纪念方毅同志题词“振兴钨业”30周年暨中国钨工业科技创新报告会上的讲话

2011-08-15陈全训

中国钨业 2011年6期
关键词:钨业硬质合金科技

陈全训

(中国钨业协会,北京 100814)

各位代表、同志们:

30年前的11月,在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我国钨工业亟待振兴的关键时期,首次全国钨业科技大会在江西西华山钨矿召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并题词“振兴钨业”。方毅同志强调,振兴钨业主要靠两条: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会议提出了“开发应用,向深加工领域发展”的奋斗目标。1982年11月,方毅同志在株洲硬质合金厂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二次钨业科技大会,并题词“勇攀高峰”。

在两次大会的号召和鼓舞下,钨业界全面掀起了自主创新、科技攻关的高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科技创新热情空前高涨。一座座研发中心建起来了,一个个重点实验室运转起来了,一条条先进生产线引进来了。这些创新平台,涉及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等诸多方面,既有自主研发,又有引进吸收,既有单兵作战,又有联合攻关,大大提升了我国钨产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

今天,我们齐聚于此,纪念方毅同志题词“振兴钨业”30周年,回顾我国钨业发展的光辉历程,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风范,展望钨工业科技创新的美好前景。这是钨业界的一件大事、喜事。我相信,这次会议必将激励全行业进一步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建设钨工业强国步伐。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钨业协会,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嘉宾、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奋战在钨业发展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发扬光荣传统、铭记历史使命

钨是有色金属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我国的优势资源。钨工业的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从周恩来、李鹏、朱镕基到温家宝,一脉相承,一以贯之。

方毅同志与有色金属行业更是有着浓厚的情结,是有色行业杰出的领导、亲密的战友。以方毅同志“振兴钨业”题词为节点,我国钨工业大发展进入了历史的新时期。中国钨业协会,正是在薄一波、方毅、谷牧等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倡导下,于1985年12月20日成立的。那时,受“有水快流”主张的影响,我国钨业出现乱采滥挖、产量失控的无序竞争局面,迫切需要成立行业性自律组织。针对钨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国钨业协会通过长期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于1988年5月,上报了一篇题为《救救钨矿山——国营钨矿仍遭严重破坏的调查报告》,引起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1991年1月15日,国发[1991]5号文件将钨、锡、锑、离子型稀土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矿种,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对钨业下发的文件,至今仍是钨行业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此后,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治理、整顿、发展钨业的文件,实现了钨业形势逐步好转。

进入新世纪,我国钨工业开始了振奋人心的新跨越。经中国钨业协会呼吁,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的重视和关心下,原国家外经贸部、原国家经贸委、国土资源部于2000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钨行业综合治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是国发[1991]5号文件后的又一个重要文件,标志着我国钨业开始走向有序管理。这一时期,国家有关部委相继对钨产品配额、出口监管、钨精矿开采总量以及行业准入等问题作出规定,我国钨业生产经营秩序逐年好转,开采总量逐步得到控制,钨品出口平稳有序,价格逐年上升,钨企业逐渐走出困境。

2007年,我国钨业迎来百年华诞。这一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钨行业作出“坚持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实现钨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批示。顾秀莲、邹家华、徐匡迪等领导同志也为中国钨业百年发展题词。

在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关怀下,我国钨业全体干部职工,牢记嘱托,勇担责任,艰苦创业,开拓进取,钨工业发展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2010年,全国钨矿产量近10万t,销售收入500亿元,比2005年增长91.6%。硬质合金行业销售收入140亿元,比2005年增长62.8%。钨产品结构、质量、品种、规格不断优化,冶炼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深加工工艺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海外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国际钨市场定价权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钨矿采选工艺取得突破性进展

研究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采矿工艺,全面改进了矿山作业条件,改变了装备落后、效率低下的状况。白钨综合回收技术、黑白钨混合矿选矿技术以及强磁选机的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我国钨选矿技术的发展。其中,低品位白钨资源回收技术走在国际前列,破解了多项世界性难题。

(二)钨冶炼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以“萃取”和“离子交换”为代表的钨冶炼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所生产的仲钨酸铵、氧化钨等产品统领国际市场;采用低品位原料和废料生产高纯仲钨酸铵的技术日臻成熟;超细钨粉、纳米钨粉、超细和纳米碳化钨粉的生产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硬质合金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我国已成为世界硬质合金生产大国。钨深加工产品结构优化、品种规格齐全,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还出口硬质合金、钨材等深加工产品,钨品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株洲钻石2002年投产的数控刀片生产线、厦门虹鹭等在掺杂钨丝制取方面的主流技术,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四)钨行业联合重组、资源整合步伐加快

五矿集团整合江西、湖南等省的钨矿资源和冶炼加工企业。江钨控股集团形成了完整的钨产业链体系。厦门钨业整合了江西、河南和福建的钨资源,回收低品位白钨。株洲硬质合金集团逐步实现了企业集团化经营。江西钨业集团成为国内黑钨矿产量最大的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五)民营企业异军突起

以崇义章源、潮州翔鹭、江西耀升、珠江实业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经济总量占到全行业的1/3,他们分布在钨采矿、冶炼、加工和贸易的各个领域。

这些成就的取得,无不凝聚着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凝聚着全行业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心血和奉献。今天,我们重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批示,就是要铭记“振兴钨业”的历史使命,挖掘发展中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发扬行业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加快转变我国钨业发展方式,勇于担当起建设钨工业强国的历史责任。

二、加快建设钨工业强国

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钨工业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国内钨业“规模大但生产集中度低,产量高但产品档次低,重复建设多但研发水平低”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特别是钨精深加工总体水平还不足,重引进、轻创新,重单一技术、轻综合运用,重实验室研究、轻工程化转化的结构性矛盾还有待解决。

(一)钨冶炼加工生产能力过剩,产业集中度低

近几年,各地出现了投资开发钨产业热,盲目扩大生产能力。硬质合金企业“多、散、小”的状况依然存在,199家硬质合金企业年均产量86t,产能利用率只有62%,年产量1 000t以上的企业仅有3家。钨矿开采总量依然过大,导致资源消耗过快。2008年底,我国钨基础储量235万t,占全球47%,比2001年底降低11个百分点。

(二)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我国钨品出口主要以初、中级冶炼加工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仍需从国外大量进口。目前,我国硬质合金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但总产值占比却不到20%。深加工产品只占合金总量的23.5%。高精度、高性能、高稳定性数控刀片产量,仅占切削刀片总量的5.3%,年产量不足300t,需要大量进口。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硬质合金工业的科技投入不到销售收入的3%,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基础理论和原创性核心技术成果少,难以支撑尖端技术开发。高层次技术领军人才缺乏,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难以突破,行业整体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行业政策法规和监管亟待加强

2000年,有色行业管理体制改革,钨企业全部下放地方管理,一些有关政策法规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行业监管难以到位,在行业准入、经营监管、产业布局、中长期发展等方面缺乏国家战略层面的统一规划。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认清形势,迎接挑战,特别是要把握好“转方式、调结构”,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等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推进我国钨工业转型升级,逐步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环保达标、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1)大力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依照“统筹规划、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依法保护”的原则,着力抓好钨资源再生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开展钨资源战略找矿,加强现有钨矿山周边、深部“二次找矿”,缓解老矿山资源危机,延长矿山寿命。积极扶持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的技术改造项目和含钨废料综合利用项目。运用行政、法律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对钨矿开采实施强制性总量控制。

(2)深入实施科技强钨战略 鼓励企业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加快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由引进向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变,由注重单项技术研究开发向集成创新转变。对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给予政策扶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节能、减排、降耗,提高钨加工业的整体实力。

(3)积极推进产业重组和资源整合 加大战略资源的整合和控制力度,扶持创建集生产、科研、销售、投资为一体的集约化、资本化、国际化的大型钨企业集团,变资源优势为战略优势,不断提升大型钨企业的资本运作实力,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鼓励组建跨区域、跨行业、跨国界的钨企业集团,形成若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顶级企业集团。

(4)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强化行业监管 尽快推动制定国家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经营管理法规,进一步规范钨矿开采、冶炼、加工和贸易秩序,加强对行业的战略管理。将行业监管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完善钨行业准入标准,提高技术、安全、环保等行业准入门槛。逐步建立对钨原料交易、税费征收、开采总量等全过程、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

(5)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治自律作用 行业协会要坚持服务宗旨,紧紧围绕加快转变钨业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中心任务,充分发挥服务和协调钨行业发展的作用和能力;要深入行业调查研究,主动做好对企业的服务工作,特别是提供面向全行业的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引导和帮助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要在行业信息统计和发布方面有更多突破,在反映企业诉求、完善行业自律、推进科技创新、稳定市场价格、协调行业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继续有所作为;努力提高协会的协调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提升政府、行业和企业对协会的认可程度。

三、加快钨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科学发展,科技先行。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到,科技创新是钨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振兴之魂、强盛之本。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换届初始,就把行业科技创新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2011年8月份,成立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9月,又隆重召开了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向会议发了贺电,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至立、顾秀莲,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亲临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有色行业发展,对有色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视。这次大会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要求,总结了有色行业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定了“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行业科技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同整个有色金属行业一样,钨工业也面临加快科技创新和进步的迫切要求。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纷纷开始新一轮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2006年,党中央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这对钨工业加快科技进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天,我们纪念方毅同志题词30周年,就要以实际行动,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进步,实现钨业的产业升级,早日使我国从“钨大国”变成“钨强国”。

第一,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促进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发挥国家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大力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钨冶炼、加工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力争工艺技术装备、产品质量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建立和完善与科技开发和消化创新相关联的成果转化机制,引导资本市场和社会投资更加重视投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点推广应用钨精深加工新技术、新工艺;重点发展高精度、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硬质合金产品、精深加工高档产品。力争到2015年,实现我国钨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即“精深加工高档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加工产品总销售收入的比例从目前的25%左右提高到40%以上,硬质合金先进配套的高端数控刀具自给率从目前的10%提高到40%以上”。

第三,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高等院校要面向企业需求,面向市场,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企业要制定实施人才激励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要以研发项目为纽带,吸纳院所、高校的科研团队,在实践中锤炼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倡导产、学、研紧密合作,大力发展有色行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科技战略研究机构,推动行业自主创新。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广大一线职工在工艺改进、技术推广方面的主人翁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努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树立创新模范和创新明星,在全行业形成人人重创新、人人讲创新、人人会创新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我国钨工业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居安思危,着眼长远,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行业精神、奋发有为的开拓精神,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握机遇,沉着应对,为推动我国钨业由“储量、产量、消费量、贸易量”四个世界第一向“产品质量、工艺技术、资源价值、国际竞争力”四个世界第一的转变,为早日实现钨工业强国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各位代表身体健康、事业兴旺!

谢谢大家!

(2011年11月11日)

猜你喜欢

钨业硬质合金科技
球磨时间对再生料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基于Pro/E的核电轮槽可换硬质合金精铣刀设计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稀土元素对矿用低钴超粗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科技在线
超粗晶粒硬质合金截齿性能表征参数的探讨
《中国钨业》第六届编委会在京召开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