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2011-08-15米翔
米翔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老年科 广西桂林 541002)
l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就诊患者100例,根据2004年WHO及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继发性高血压、妊娠及不能配合者,未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肿瘤、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等),无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的禁忌证。其中,男60例、女36例,年龄46~80岁,平均60.1岁。随机分为2组。左旋氨氯地平+依那普利组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6~79岁,平均62.2岁。左旋氨氯地平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47~80岁,平均58.1岁。2组年龄、性别及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停服降压药2周。左旋氨氯地平+依那普利组:每天服用施慧达2.5mg,依那普利10mg,1次/d。左旋氨氯地平组:每天服用左旋氨氯地平2.5mg,1次/d。疗程均为4周。服药2周后,如血压达到130/80mmHg以下,或收缩压(SBP)下降20mmHg,或舒张压(DBP)下降10mmHg,则继续服药;反之,则增加药物剂量,左旋氨氯地平增至5mg/d,依那普利增至20mg/d。所有病例均观察4周,以最后5次血压平均值为治疗后血压,与基础血压进行比较。
1.3 观察内容用药期间每天早晨测肱动脉血压、心率1次
分别于实验前和结束时抽取晨间空腹静脉血测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并进行比较。
1.4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
血压达到130/80mmHg以下或SBP下降≥20mmHg,或DBP下降≥10mmHg。有效:血压未降至130/80mmHg,但SBP下降10~19mmHg或DBP下降<10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治疗4周后,左旋氨氯地平+依那普利组SBP/DBP下降(18.864±17.15)/(15.18±13.82)mmHg,明显高于左旋氨氯地平组(12.33±9.18)/(11.05±8.76)mmHg(P<0.05)。左旋氨氯地平+依那普利组显效42例,有效16例;左旋氨氯地平组显效15例,有效16例;左旋氨氯地平+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左旋氨氯地平组(77.5%)(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心率、肝肾功能、血脂、血糖无异常变化。
3 讨论
高血压是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患病人数最多的疾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经过多年来,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在其病因学、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降压达标与心脑肾靶器官保护是抗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虽然各种降压药和大型临床试验不断推出,高血压药物治疗策略不断更新,但控制率仍不理想。单一药物治疗有一定局限性,联合用药是血压达标的保证。左旋氨氯地平是第三代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与受体结合和解离的速度较慢,即药物作用缓慢而维持时间长,降压过程缓慢,谷/峰比>50%,能持久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显著降低24h、白昼及夜间血压,并且能降低清晨高峰期血压[1],从而不会导致血压大幅度变化而影响重要脏器的血供,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同时该药有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2]。该药不良反应小,疗效和耐受性好,为临床常用的长效钙离子拮抗药。依那普利为第二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临床常被推荐为治疗高血压病的首选药物。单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常力不能及,血压达标率最高不超过60%,若剂量增大则易出现不良反应[3]。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ACEI与钙离子拮抗剂药均同时降低肱动脉和主动脉压力,合用可增加疗效,还具有降压以外的靶器官保护作用。本研究显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明显,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不影响血脂和血糖代谢、对肝肾无损害,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理想组合。
[1] 郭晓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0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1(5):79~80.
[2] 李文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33(16):24~25.
[3] 李军伟,周云芳,邱相君,等.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的健康人体生物等效性[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9):1685~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