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戊型肝炎28例临床分析

2011-08-15朱复生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21期
关键词:人民卫生出版社黄疸肝炎

朱复生

(天津市大港油田总医院 天津 300280)

戊型肝炎既往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主要流行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我国已有10余个省、市、自治区发现有本病存在[1]。随着我院对肝炎标志物检测工作的开展,对大港油田地区发生的戊型肝炎作一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6年12月至2011年3月期间于我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患者,共28例,其中男25例,女3例,男:女8.3∶1,年龄28~67岁,平均(46.9±8.1)岁,>60岁者6例(21.4%)。全部病例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正案的标准。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得单纯戊型肝炎23例(抗-HEV阳性),重叠感染5例:乙(HBV)、戊重叠感染3例,甲(HAV)、戊重叠感染1例,甲、乙、戊三重感染1例。病前有明确接触史者2例,经常在外就餐或近日曾出差、旅游的16例(57.1%)。

1.2 临床症状与体征

发热11例(39.3%),多为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偶有体温高于39℃者。1例病前腹泻,有食欲减退者27例(96.4%),恶心、呕吐者22例(78.6%),乏力28例(100%),腹胀2例(7.1%),皮肤瘙痒6例(21.4%),肝大3例(10.7%),肝区叩痛8例(28.6%),巩膜黄染28例(100%)。

1.3 实验室检查

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LT40~5190U/L,AST56~3650U/L,高活性(>正常10倍)者24例(85.7%)。血清胆红素51.8~613.6umol/L,>171umol/L者17例(60.7%)。凝血酶原时间测定5例均正常,血小板1例明显减少(0.2×109/L)。

1.4 治疗及转归

所有病例经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食物,经典能量合剂加强支持疗法,静点茵栀黄60mL或80mL,或予门冬氨酸钾镁20mL退黄。有5例因ALT>3000u/L予静点甘利欣降酶,其它予以对症治疗。ALT及AST降至正常时间为13~56d,平均30.8d,<30d者19例(67.9%)。T-BIL恢复正常时间14~90d,平均40.2d,>30d者13例(46.4%)。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黄疸消退缓慢的13例中,6例予以鲁米那30mg,3次/d,口服,均收到明显降黄效果。

2 讨论

HEV是一种RNA病毒,为嗜肝病毒。本文资料表明戊型肝炎有如下临床特点:以消化道传播为主(57.1%有饮食因素),并呈急性经过(病程<6个月)及散发性;发病年龄以中、老年男性为主;血清酶学改变明显(主要指ALT、AST),高活性者占85.7%,平均30.8d恢复正常,恢复时间<30d者,占67.9%。多为黄疸型,本组病例全部是黄疸型;血清胆红素显著增高者多见,>171umol/L者,占60.7%。酶学改变恢复正常时间与退黄时间不同步,黄疸消退时间明显延长,>30d者,占46.4%,这种不同步从肝功化验演变上看,貌似“酶疸分离”,但临床经过不支持,无重症乏力及严重消化道症状,也无肝性脑病等合并征。值得提出的是本组戊型肝炎多发于中、老年,此与教科书[2]报告常见于青、壮年不同,是区域局限性,还是散发性戊型肝炎就有如此特点,临床报道不多,还有待进一步观察。HEV造成肝细胞在胆红素的摄取、转化、肝细胞内运行和排出肝外等各个环节中,发生障碍导致肝细胞黄疸。有资料表明,肝细胞性黄疸一般不超过170umol/L[3],但本组总胆红素60.7%>171umol/L,且退黄时间滞后于ALT、AST的恢复时间,为一突出特点。至于引起肝细胞黄疸的各个环节中,究其哪一环节占主要因素,尚不清楚,因鲁米那有利于肝细胞内运载蛋白Y和Z的生成,可使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改善胆红素代谢,本组病例加服鲁米那均有明显疗效,似说明HEV有引起淤胆之嫌,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针对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要重视对中、老年加强戊型肝炎的预防,关键是对水、粪的管理,改善饮食卫生,切断肠道传播途径,同时,对发病者完善祛黄手段也是改善治疗关键所在。

[1] 庄辉.我国非甲非乙肝炎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1,12(6):377~378.

[2] 梁扩寰,李绍白.肝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55~557.

[3] 林兆耆,戴自英.实用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416~1418.

猜你喜欢

人民卫生出版社黄疸肝炎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世界肝炎日》
鲁晓岚:黄疸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