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开化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2011-08-15邵涌峰

浙江水利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开化县节水型节水

邵涌峰

(开化县水利局,浙江 开化 324300)

开化县地处钱塘江源头,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否合理不仅关系着开化县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还关系着下游乃至衢江、钱塘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与保护工作。加强节水减排工作,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用水全过程监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对进一步促进开化县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

1 开化县概况

开化县地处浙、皖、赣3省7县交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1886 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7.97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8.2亿m3,是水资源条件较为优越的地区。境内大小溪流纵横交错,主要河流属钱塘江水系的马金溪、池淮溪、龙山溪和马溪等,流域面积2092.11 km2;另有属于长江水系的苏庄溪和下庄溪注入安乐江,流域面积261.85 km2。

开化与常山交界断面水质全年大部分时间达到国家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全县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县共建成各类水库、山塘98座,总库容8319万m3;电站60座,总装机43107 kW。

由于位于钱塘江源头,多年来,开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按照 “生态立县、特色兴县”的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工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城镇污水处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于2009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之一。

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2.1 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

开化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7.97亿m3,现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01万m3,为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4.38倍,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是蓄水工程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全县现状仅有中型水库2座,农业和生活用水多直接从河道取水,山区河道调蓄能力差,季节性缺水较为明显,尤其在每年的7—9月份农作物需水高峰期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2.2 水资源利用方式仍粗放,整体利用效率偏低

开化县现状万元GDP用水量276 m3,水田平均用水量673 m3/667m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67 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20%,在浙江省属于偏低水平。这一方面与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节水意识相对淡薄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相对滞后、灌溉技术落后、管理方式粗放等因素有关。

2.3 缺乏高效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手段

现状涉水事务多头管理,如水利局负责全县水资源管理,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制度等;规划建设局负责城镇供水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等。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商和沟通,没有形成合力。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改革力度,但未从根本上理顺并建立统一、高效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此外,涉水事务社会管理的规划、政策、制度等措施还不完善,难以有效规范和监督管理社会用水活动。

2.4 主要依靠行政节水,公众参与和节水动力不足

开化县水资源总量较丰富,水质较好,群众参与节水的程度和意识不高。水资源管理主要依赖行政手段,市场调节和经济手段运用不够,利用市场配置水资源尚处于探索阶段。表现在县域外部,尚未建立完善的钱塘江源头节水减排、生态环境保护与下游受益地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的积极性;县域内部,水资源费还不能完全体现水的资源价格,尚未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水价不能真正体现水的价值,节水多停留在政策鼓励层面。

2.5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源头水资源保护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用水量急剧增加,然而,从现有的水利条件来看,水资源的供水能力增加空间有限,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季节性缺水将更加明显;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生活和农业污水排放量将不断增加,水质呈逐渐恶化趋势。生态、水资源的保护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3 开化县节水型社会建设总体思路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开化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水资源面临问题的重要途经之一,能有效缓解水资源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其本质特征是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3.1 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

3.1.1 深化体制改革,实现统一管理

(1)全面推行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一水务机构,将原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涉水事务进行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区分好水务基础设施的公益性和经营性,根据不同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投资机制与运营模式,逐步建立国家、地方、用水户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

(2)健全用水节水管理网络。成立节水办公室,农业用水建立以县节水办公室-水管单位-用水者协会为纵向的节水管理体系;工业节水构建以县节约用水办公室为中心,行业系统为干线,用水单位为节点的节约用水管理网络;城镇生活用水构建以县节约用水办公室,社区、小区和用户为主线的管理网络,全面系统地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工作。

(3)深化农村和城镇水价改革。按照“节水减排、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开化县行业用水水价。

(4)建立节水型社会绩效考评制度。鼓励扶持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活动,通过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及其它优惠措施,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支持节水改造,鼓励使用节水型器具等。

3.1.2 以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全面落实各项制度

以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全面落实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计划用水制度、用水统计与监督制度、节水减排制度等,建立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在落实现有国家政策的同时,根据需要制定或修订适合开化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地方性管理办法,细化规范用水行为。

3.2 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更加协调的经济社会结构体系

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建立与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重点发展以两硅、两药、光伏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建设工业平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以名茶、食用菌为重点的高效生态农业,大力推进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居家休闲旅游为重点的生态型服务业,利用交通条件显著改善的机遇,加强与黄山、千岛湖、三清山等周边著名景区的合作运营,潜心打造省际黄金旅游线路。

3.3 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体系

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和技术体系,大力开发与推广先进实用的节水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逐步建立设施齐全、配套完善、利用高效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在提高农田灌溉用水利用效率的同时,控制灌溉用水总量,推广测土施肥技术,发展高效生态节水农业。

(2)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按乡镇、片区建设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配套再生水回用系统;分散的村庄推广微型污水处理系统,如沼气池等。

(3)继续推进“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提高乡村集中供水工程覆盖率,配套用水计量系统,实施计量收费,防止水资源浪费。

(4)加快对跑、冒、滴、漏严重的城市供水管网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降低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

(5)加强公共建筑和住宅节水设施建设,普及节水器具,推广节水型便器、节水型洗衣机等。

(6)以光伏产业、有机硅产业为重点,建设工业用水重复利用设备和工业废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先进的节水型工艺和技术,推行清洁生产。

3.4 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因此要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包括:①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县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宣传节约用水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科学知识等,提高公众节水意识;②强化节水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约束,倡导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立开化特色的节水文化和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③通过成立城市行业用水者协会、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参与式管理组织的建设,及公众参与的制度平台、信息平台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公众参与节水型社会、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工作机制。

4 结 语

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开化县向现代水利、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不仅有助于实现“生态立县、特色兴县”的发展战略目标,为下游人民送去一江清水,还为其他类似地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猜你喜欢

开化县节水型节水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同题赛场”走进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节水型抽水马桶
踏遍青山人未老——记开化县林场退休职工、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余贵顺
上海:以节水促减排 以减排抓保护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