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岛?祸岛?

2011-08-15李永增专栏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8期
关键词:核泄漏核能福岛

■李永增专栏

福岛?祸岛?

■李永增专栏

日本的核泄漏灾难仍在继续,全世界每天都在关注着福岛。这是一场自然灾害,也是一起工业灾难,所带来的影响早已超出了国界。

随着风向的不断变化,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的大量放射性浮尘,已经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被仪器捕捉到。尽管各国政府纷纷发布安民告示,信誓旦旦地保证那些可怕的漂浮在空中的微粒不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任何影响”,但恐慌正不知不觉地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蔓延。比如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谣盐”现象,你不能以简单的“无知、可笑、荒唐”来表示某种居高临下,它真实地反映了普通人的无助、无奈。谁都明白那一袋碘盐充其量也就是一根稻草,但当灾难降临时,有一根稻草总比什么都没有强,尽管在风浪中企图靠稻草求生无异于痴人说梦。

核电站、反应堆、和平利用原子能,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的高新技术、前沿技术,属于当之无愧的人类智慧的最高结晶。完全出乎意料,强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给福岛第一核电站带来了灭顶之灾。正是这突如其来,将一座本来取之不尽的能源宝库,转瞬变成打开了盖子的潘多拉魔盒,直接威胁人类和所有地球生命的核泄漏,并正以神不知鬼不觉的“魔力”,快速向大自然扩散,福岛周边的空气、土壤、海水和地下水都遭到严重污染。按照美国人的标准,核电站周边50公里范围内人类必须迁离。天灾造成的损失,虽然触目惊心,但总归可以计数,总是有限;而核泄漏的危害与后遗症,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是难以估算的。

其实,早在《周易》诞生的年代,中国人就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一阴一阳的两面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核能也是如此。核能的发现与利用是人类的一大突破,核能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正面的作用有多大,反面的影响就相应有多远。不单是核能,人类发明的一切事物无不如此,包括石油的发现与使用、天然气的发现与利用等。如此看来,发生在日本的核泄漏灾难,绝非日本人倒霉。它给全世界所有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工业项目敲响了一记警钟,天灾加人祸的教训,足够让真正聪明的人们反思。

第一,所有的设计都存在缺陷,找不到尽善尽美,更没有十全十美。把核电站摆在海边,在选址上就潜伏着巨大的风险。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遭遇强震并触发海啸,影响印度洋周边多个国家,印度南部就有一座核电站受淹。福岛并未汲取前车之鉴,结果酿成今日大祸。我国沿海地区同样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板块,在距离海平面不足几米的地带,摆放了数不清的工业项目,有些甚至就建在填海造地的地面上。随着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即使没有地震海啸,此类选址的可靠性已然打了折扣,更何况灾难突袭。

第二,磨刀不误砍柴工,莫为蝇头小利而痛失大局。办企业当然离不开管理,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管理被简化为一句话,那就是压缩成本,改善投入产出。此言不假,但要赚取利润还有一个根本前提:安全生产。日本人的性格是认真的、拘谨的、刻板的,日本企业的管理一直被我们视为楷模,然而福岛核电站的灾难也使我们看到了日本企业的另一面。今天的中国流行四个字:以人为本。改革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办好企业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以人为本。记住这四个字,我们干任何事情就都有了圭臬。

第三,万一出事,务必第一时间与社会保持顺畅沟通,切忌神秘兮兮。这是亡羊补牢、以图东山再起的基础。大的工业项目本来就与“天地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灾难降临,直接威胁到周边环境与社会,企图关上大门自我消化,或者向社会隐瞒灾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福岛核电站的案例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中国许多企业的当家人、管理者普遍对社会舆论有一种畏惧心理,因为社会是复杂的、不受控的,习惯单线思维的人感觉陌生,敬而远之就成了遇事的首选。这当然不妥。自我神秘的结果肯定引来猜测四起,谣言四起。失去社会信任的代价将是百口莫辩。

日本的核泄漏灾难仍在继续,全世界每天都在关注着福岛。这是一场自然灾害,也是一起工业灾难。它所带来的影响早已超出了国界。

猜你喜欢

核泄漏核能福岛
福岛:日本宣布将把污染水倾倒入海
海洋升降流动力学机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探讨
第十四章 地狱之城——核能
东日本大地震文学作品的生态价值
例谈计算核能的五种方法
论日本福岛核污染跨界环境损害的责任
核能对节能减排做出了哪些贡献
揭秘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