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法”治疗支气管哮喘161例临床分析
2011-08-15陈晛
陈 晛
上海市闸北区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上海 200072
支气管哮喘系常见而顽固的疾病,笔者以压耳与穴位贴敷,严重者配合口服中药为主治疗效果较好。自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治疗161例,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61例,其中男105例,女56例。年龄:1~5岁17例,6~10岁11例,11~20岁15例,21~30岁15例,31~40岁24例。41~60岁46例,61~80岁33例。病程:0~5年62例,6~10年37例,11~20年42例,21~30年15例,31~40年5例。发作时间:3~5月间发病16例,占10%,6~8月间发病15例,占9%,9~11月间发病37例,占23%,12月~2月间发病77例,占48%,常年发病16例,占10%。
2 治疗方法
2.1 敷药,中药止喘散:白芥子、细辛、甘遂、元胡、防风、炙麻黄、光杏仁等药,寒喘加附子、肉桂,热喘加生石膏、瓜蒌,过敏性哮喘加乌梅、僵蚕,共研细末分四包,每包加鲜生姜糊60g分成7等份敷于双侧心俞、肺俞、隔俞和膻中6小时,胶布固定,一疗程4次,每周1次。“三伏”天和“三九”天各敷一疗程,用于预防。平时发作,及时治疗。
2.2 压耳,取穴:支气管、平喘、肾上腺、前列腺、以水红花籽用胶布贴压,春夏每周换2次,秋冬10天换2次,双耳交替,重者双耳同贴,每日按压3~4次,每次5~10分钟,发作严重者按压20~30分钟。
2.3 服药,大发作之时,除压耳敷药,寒哮冬喘配服小青龙汤加减,热哮夏喘配服麻杏石甘汤加减,发作休止期常服金匮肾气丸或六味地黄丸,严重发作病人呼吸困难缺氧时用少量安茶碱、地塞米松等。
敷药期间忌食生冷和腥辣及房劳。减少接触过敏源。
疗效标准:1、治愈:(1)、咳喘消失; (2)、听诊肺部无罗音及哮呜音;(3)、胸部X线检查恢复正常。2、好转;(1)、用药后症状明显改善, (2)、发作次数明显减少,3、无效,一疗程后症状体征未见改善。
治疗结果:治愈68例,好转86例,无效7例,治愈率42.2%,好转率53.4%,总有效率95.6%。
3 病案举例
例一:李某某,男,75岁,2005年8月27日初诊。患者曾于12年前发病,以后每逢受凉发作,寒冬加重。体检:体温37.1℃,心率90次/分,两肺可闻哮呜音和较多干性罗音,少量湿性罗音,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6.8*109/L,中性70%,淋巴30%,X线胸透:两肺纹理增粗,肺野亮度增强。气急、胸闷;动则更甚,不能平卧,面色晄白,张口抬肩,喉中喘呜,舌淡暗、胖有齿印,苔白稍厚腻,脉滑。诊断哮喘性支气管炎,轻度肺气肿。中医辨证:脾肾阳虚。用本法后第三天即有好转,敷药4次后咳喘明显减轻,又以参蛤散1料补肺益气固肾,咳喘消失,两肺哮呜音及罗音消失,X线检查:增粗之纹理消失,肺野亮度减弱,随访2005年冬季未见发作,2006年入伏入九又敷药压耳,寒天亦未发作。
例二:余某某,女,24岁,缫丝厂工人,2006年3月4日初诊,该因车间气温高,2005年8月上夜班时觉得喉塞气喘。尔后白天不咳,每晚9时至第二天早上5时咳喘,上班从高温到常温时发作明显,严重时不耐饥饿,饿则喘甚,亦不能卧,喘时背后痒,住几家医院均诊断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服安茶碱、扑尔敏,只能当时缓解,不能阻止发作,听诊两肺有哮呜音,X线胸透:提示肺纹理增粗脉细弦,舌淡尖红,证属邪热迫肺,失于清肃,夜劳伤肾,纳气欠佳,以止喘散加生石膏12g,僵蚕10g研末,鲜姜糊调敷并压耳,方法如前。敷药1/2料后,发作减轻,一疗程结束,发作停止。背后亦不觉痒,嘱服人参胡桃汤加乌梅巩固,一年后随访未见发作。
例三:张某某,男,70岁,咳喘10年,近三年常年发作,每当进“九”即卧床不起,终日咳喘气急,吐白沫痰靠气雾剂喷吸缓解。2008年12月14日初诊,张口抬肩,脉迟滑,舌淡胖,苔腻,手足欠温,听诊双肺布满干性罗音,肺下部有湿罗音。中医辨证:肾阳不足,脾失健运,寒饮阻肺。止喘散1料加鲜姜糊调敷,压双耳,内服小青龙汤加葶苈大枣泻肺汤,10天后便能下床,风小和暖之日也能散步1公里。
例四:徐某某,男,7岁,2007年1月20日初诊,家人反映,从小瘦弱,一年四季怕风,每次感冒后必发咳喘,经使用抗生素,并加用激素类药物输液,病情方可减轻,今年入九以来不出门边,终日咳喘难平,X线检查:两肺纹理增粗,听诊双肺闻及干湿罗音及哮呜音,诊断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外寒内饮证。用止喘散加鲜姜糊贴敷,以附桂散为引同时压耳穴,并加服平喘中药,半月后咳喘大减,可出门玩耍,一月后咳喘止。经2008年与2009年“三伏”和“三九”天相继进行“三联”治疗,随访未再发作。
体会:白芥子、细辛、甘遂、元胡四味中药为明·张景岳治喘之方,常用于冬病夏治,一般用于三伏天穴位贴敷,为了增强效果,使四季发作的病人都能得到治疗,故加入麻黄、光杏仁以增强肃肺止咳平喘,加防风增强抗感染、解痉之力,辨证以生石膏、瓜蒌末,附子、肉桂末,乌梅、僵蚕末为引可增强散热、温阳、抗过敏之能。膻中、心俞、肺俞、隔俞七穴是主治气喘咳嗽的要穴,且临近肺脏,通过七穴敷药,使药效直达病所。夏天气温较高,人体腠理疏松,此时用中药治疗哮喘,效果更好。因为此时药效更可驱邪外出,减少和防止疾病发生。特别是以经络传感理论和能量转换理论为指导,采取内病外治方法,在“三伏”天用中药糊敷在上述穴位上,可将药物的势能(药效)变成人体抗病的动能 (抗病能力)。并以生物全息理论为指导,加用水红花籽压耳的支气管、平喘、肺穴使气至病位,肾上腺穴消炎抗过敏、抗感染、扩张支气管,缓解痉挛;前列腺穴能产生前列腺素有强烈的扩管作用,诸法合用,可迅速控制症状,支气管哮喘病情复杂,变化多多,压耳与穴位敷药病人易于接受,再区别原因加服中药,急则配用汤剂,缓则配丸巩固,“三九”天强化一次治疗,乘病邪集中,予以攻伐,这样冬夏并进相得益彰。如此连续三年“三伏”、“三九”各治疗一疗程不少人可获得临床治愈。“三联”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过敏性哮喘避过敏源,老年性哮喘平时注意补肾纳气,顽固性哮喘又从祛痰和增强体质两方面入手,综合治理,定能取得满意疗效。
以上只是一孔之见,敬请专家同道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