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和防疫保健是猪场控制疫病的两大法宝
2011-08-15张建伟
张建伟 田 中 李 浩
(河南省西峡县畜牧局,河南西峡 474500)
生物安全和防疫保健是猪场控制疫病的两大法宝
张建伟 田 中 李 浩
(河南省西峡县畜牧局,河南西峡 474500)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近几年来国家对生猪行业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我国农村的养猪业已趋于规模化和专业化,这极大的提高养猪业生产力,为防疫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暗藏了疫病传播的巨大风险,因为疫情一旦发生,损失将是十分巨大,有可能是将以前的资本积累全部付之东流,作为猪场的管理者一定要对动物疫病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用生物安全措施和防疫保健措施来控制疫病风险,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的概念是现代养殖生产中保障动物健康的管理体系,也称生命安全。生物安全是指用疫病综合防治措施,预防动物传染病传入和在场内流行的一系列措施方法,规章制度和技术规程。现代养猪业的特点是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饲养密度高,空气污浊、粪便多,易发生和传播疫病。因此,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的猪场必须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尊重猪的自然习性,为猪群创造生产条件和环境,让猪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生长潜力,应对一切可能的挑战,才能有效预防疫病的传入,并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猪场的病原微生物含量,从而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给养猪人带来较高的经济回报。
生物安全措施的意义包括通过采取生物安全措施来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发现感染之前通过车辆,人员等途径向非感染地区传播;通过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快速发现疫病,控制疫病。总之,通过生物安全措施的实施,可减少70%的间接传播风险。
2 防疫
防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猪体免受疫病的侵袭,广义的防疫包括,猪场整体环境建设、消毒、疫苗免疫、免疫监测、疫情监测、隔离、病死猪和污染物、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猪群的保健等,将这些内容系统化、具体化、制度化,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并且严格的贯彻实行。狭义的防疫,指免疫接种,就是通过打疫苗使猪体获得特异性的抗体,从而对该传染病具有抵抗力。正常状况下的防疫即免疫接种,要根据防疫计划制定防疫程序,防疫程序是猪体获得有效免疫的重要保障,制定防疫程序时应根据本场猪的免疫情况,猪场周围地区猪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结合本场猪母源抗体的水平及免疫效果监测的结果,并考虑猪的年龄,以及使用疫苗的种类、性质、接种途径等因素,综合考虑,来制定适合本场的科学的防疫程序,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免疫接种。紧急接种是在猪场周围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其流行而对疫区或受威胁区内尚未发病的猪进行的紧急免疫接种,可以使用免疫血清或疫苗,使用血清较为安全、有效,在猪瘟、口蹄疫等烈性传染病爆发时在疫区应用疫苗。广泛性紧急接种是切实可行的办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紧急免疫接种时注意所用疫苗剂量应加倍甚至数倍;对于已经感染的猪,接种后发病率有可能增加,但很快就会下降,阻止该病流行;使用血清时最好使用本猪场制备的免疫血清或康复血清,以免将其它猪场的某些病原引入本场;使用疫苗时最好应用血清型和流行病病原血清型一致的疫苗以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
3 保健
保健的目的是预防疾病和最大程度的发挥猪的生产潜力。对于没有疫苗或疫苗防治效果不理想的疫病,则应针对性的选择适当药物进行预防,保健药品要满足不同日龄、不同生产状态猪的保健要求。因为通过保健能增强猪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少发或不发病,即使发病也容易治疗。猪场的保健用药大致包括以下方面。
3.1 季节性保健用药
猪场一些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节随着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增加,饲料易发霉变质,如果猪的机体抵抗力降低就极易引发猪瘟、猪链球菌病、猪乙型脑炎、猪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等;冬春季节空气干燥气候变化大,容易引发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如猪肺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气喘病、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胃肠炎等。因此根据季节的变化,在疫苗预防的基础上,选用以下药物:支原净、泰乐菌素、金霉素、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头孢唑啉、林可霉素、氟甲砜霉素以及喹诺酮类药物进行保健,常采用脉冲式或联合用药方式给药,以保证猪群健康。
3.2 阶段性保健用药
在养猪生产中,根据猪的生长发育特点通常将其分为:哺乳仔猪,断奶仔猪,生长育肥猪,种公猪和种母猪 (空怀母猪,妊娠母猪,泌乳母猪)等阶段,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一些病的发生也有不同的特点,如仔猪红痢常发生3日龄以内的仔猪,仔猪黄痢常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仔猪白痢常发生于1周龄~30日龄仔猪,水肿病常见于5~8周龄的猪,猪丹毒主要侵害架子猪,蓝耳病导致仔猪 (包括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死亡率是最高的,所以根据猪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来预防和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
3.3 保健用药抗应激
应激可引起猪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改变,导致猪生长发育迟缓,繁殖性能下降,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生产性能降低,免疫力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一般来说,外来品种的应激反应要高于培育品种,而培育品种的应激反应要高于本地品种。引起猪应激反应的因素很多,如天气过热过冷、饲养密度过大、运输、断奶、去势、转圈、防疫注射、更换饲料及饲喂方式都能引起猪的应激反应,因此在猪场的管理上除了尽可能减少引发应激反应的因素外,还要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VC、VE、电解质、镇静剂和中草药 (党参、黄芪、刺五加)等,以增强猪抵抗应激能力。
3.4 做好驱虫工作
猪场驱虫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猪场驱虫必须对全场所有猪群统一进行,防止未驱虫猪群和驱虫猪群间产生交叉感染;空怀母猪,妊娠母猪,泌乳母猪,种公猪统一驱虫后间隔3个月再驱虫一次;仔猪应在保育阶段或生长阶段各驱虫一次;引进的猪应在并群前10天驱虫一次。驱虫用药应以安全、高效、广谱、低毒、廉价和减少应激为原则。驱虫可选用 “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复方驱虫剂为好。它不但能驱除猪体内的线虫,还能驱除螨虫以及原虫,而药物安全性能好,怀孕母猪甚至临产母猪等各阶段的猪都能用。
总之,对于猪场的疫病防治,除应搞好生物安全、防疫保健工作,还应加强饲养管理,推广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搞好卫生消毒,防鼠灭蚊和疫病净化工作,只有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才能取得满意的防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