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思路建议

2011-08-15于福清

中国牛业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保种种质遗传

于福清

(全国畜牧总站,北京 100125)

畜禽遗传资源是培育新品种、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物质基础,是重要的生物资源。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全面加强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实现有效保护、科学利用,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1 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现状与成就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生态、气候条件多样,众多的民族及不同的生活习惯,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畜禽遗传资源,是世界上畜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这些畜禽遗传资源大多具有繁殖力高、肉质鲜美、适应性强、耐粗饲等特性,如高产的太湖猪、肉质鲜美的北京鸭、产绒质量上层的绒山羊等宝贵的资源,对于丰富世界物种资源、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些畜禽遗传资源在畜牧业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改善国民膳食结构,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国历来重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坚持把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增强科技支撑、强化资金支持、参与国际合作作为推进畜禽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1.1 拥有丰富多彩的畜禽遗传资源

据《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2004)统计[1],目前我国已认定的畜禽品种、配套系和遗传资源576个,是世界上畜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这些畜禽资源大多具有繁殖力高、肉质鲜美、适应性强、耐粗饲等特性,大部分品种在畜牧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原始素材,是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1.2 法律法规建立健全

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通知》,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全面加强包括畜禽资源在内的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与管理。2006年颁布实施的畜牧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出台了《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等10个配套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强化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1.3 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2007年,农业部设立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负责畜禽遗传资源的鉴定、评估和畜禽新品种、配套系的审定工作,承担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论证及有关咨询工作。经农业部批准,2010年,全国畜牧总站成立了畜禽资源处,专门从事畜禽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承担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各地专门成立了畜禽遗传资源管理部门,如安徽省成立了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江苏、黑龙江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

1.4 保种体系初步形成

组织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和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国家先后投入5亿元资金,建设了一批重点畜禽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2008年验收并公布了第一批119个国家级畜禽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2],初步建立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采取活体保种和遗传物质保存相结合,抢救了五指山猪、矮脚鸡等一批濒临灭绝的畜禽品种,使100多个珍贵、稀有、濒危的畜禽品种得到了重点保护。

1.5 资源调查和种质评价取得积极进展

资源调查是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2004年,农业部在4省区启动畜禽资源调查试点工作,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展开。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历时5年全部结束,发现并鉴定了甘南牦牛等86个新资源,摸清了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家底。编写完成了《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7卷志书,已交付出版社,有望今年出版发行。同时加强了畜禽品种资源的基础研究,先后启动了“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理论与技术”、“中国地方畜禽品种遗传距离测定”等项目,开展了部分畜禽遗传资源的种质特性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在畜禽系统保种理论和保种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我国开展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利用提供了科技支撑。

1.6 开发利用取得实效

运用现代育种技术,通过选种选育,许多地方品种的主要优良性状得以保持,生产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如山麻鸭、绍兴鸭的产蛋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经选育的辽宁绒山羊的产绒量提高了近1倍。自主育种取得新进展。以地方品种为主要素材,在适当引进外血的基础上,培育了大通牦牛等86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其中自主培育的蛋鸡配套系种鸡市场占有率约达40%,长毛兔新品种的产毛性能居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自我供种,多个黄羽肉鸡配套系成功利用矮小基因,实现了父母代种鸡节粮15%~20%[3]。这些品种具有适应性强、品质风味好等特点,在提高我国畜禽生产水平和畜产品质量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缓解了对国外引进品种的依赖程度,加快了畜禽良种国产化进程。

1.7 国际合作积极推进

本着积极参与、履行职责、加强合作、维护国家利益的原则,农业部积极参与动物遗传资源领域的地区合作和国际合作。参加了畜禽遗传资源国际大会,参与起草了《动物遗传资源因特拉肯宣言》和“畜禽遗传资源全球行动计划”,承办了亚洲地区动物遗传资源国家协调员研讨会,认真履行国际义务,在制定全球和区域资源保护战略中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畜禽资源保护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具体表现在:

2.1 资源的遗传丰富度在降低

由于单纯追求产品数量增长,导致“重引进、轻培育,重改良、轻保护”的现象普遍存在,猪、牛等家畜的血统数锐减,遗传丰富度持续降低。

2.2 保种体系不健全

虽然建立了119个国家级畜禽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但至今还有43个品种没有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保护区的建设数量少。对濒危资源缺乏有效的抢救性保护措施。

2.3 保种投入不足

目前,企业、个人承担了80%以上的保种任务,尚未完全形成以国家为主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局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多数保种单位的设施设备陈旧,仪器老化,手段落后,人才流失严重。无法有效开展品种登记、性能测定等工作,品种混杂严重,优良特性退化。

2.4 科技水平不高

种质评价工作滞后,对畜禽的优良特性挖掘不够。缺少地方畜禽品种的保护、选育和开发利用指导方案。品种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滞后,目前只有30个国家级保护品种有国家或者行业标准。

2.5 开发利用程度不够

保种和开发利用脱节,缺乏创新机制,大部分地方畜禽品种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成经济优势。

3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思路建议

按照分级管理、重点保护的原则,突出监测、评价、保护和利用四个重点,全面推进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

3.1 开展畜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

继续深入开展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对已知畜禽品种的群体规模、品质变化、濒危状况、保种效果等进行动态监测,对引入品种的生产性能、健康状况、适应性以及对生态环境和本地品种的影响进行测定和评估,健全动态监测评估及预警机制,及时掌握资源动态变化,科学预测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趋势。

3.2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种体系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健全体系的原则,建立健全国家和地方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保护体系。家禽和家兔保种采取保种场保种为主、基因库保种为辅,家畜和蜜蜂保种采取保种场和保护区保种为主、基因库保种为辅。采取活体保种和遗传物质保存技术,完成对已知畜禽种质资源的收集入库,维持并更新一定规模种畜禽及其遗传物质,使我国珍贵、稀有、濒危的畜禽遗传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在此基础上,考察并收集国外优良畜禽种质资源和优良基因,进一步丰富我国畜禽种质资源。

3.3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加强科研开发能力建设,完善畜禽保种理论,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有效、科学的保种方法。研究集成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综合配套技术,提高保种工作的科技水平。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效果监测技术体系。深入开展畜禽种质资源评估,建立评价技术体系,对国内外畜禽品种的种质特征和遗传特性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效开展推进种质鉴定、性能测定、品种登记等工作。加快制修订畜禽遗传资源及保护评价、濒危登记、鉴定评估等国家或行业标准。

3.4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础研究

研究我国家畜家禽及其近缘野生种的起源、进化和分类。研究畜禽功能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筛选影响肉、蛋、奶、毛等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主效基因。研究分子数量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对重要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进行分离、克隆、测序和定位,开展优异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确定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对象的分子生物学根据。建立遗传资源基因库的分子生物学。加强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研究并提出畜禽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机制。

3.5 大力推进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实现产业化开发

对具有独特性状和市场前景的优良地方品种,要大力开展本品种选育,提高其生产性能,开发其独特的产品市场,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实现资源的直接利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利用杂交优势,以地方品种为母本、引进品种为父本,积极开展商品生产。有计划地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专门化品系、配套系和新品种培育。以名牌品种为依托,通过严格规范和独特的生产加工方式,生产出系列化优质产品,全面带动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

3.6 构建畜禽遗传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制定畜禽遗传资源分类分级标准和编目体系,制定畜禽遗传资源数据标准和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完成数据采集、整理和编目,建成以畜禽遗传资源网络数据库系统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平台。

[1]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编委会.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E].2008年第1058号

[3] 谷继承,杨红杰,于福清.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探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0,46(14):13-15.

猜你喜欢

保种种质遗传
非遗传承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夷陵黄牛的保种及杂交改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