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智力缺陷儿童心理及行为特点分析
2011-08-15李家菊
李家菊
重庆市出生缺陷与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 400020
智力障碍儿童是特殊人群,在智力障碍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智力限制及周围人群的支持不足等,在心理及行为上不同于健康儿童,轻度智力障碍的儿童通过后天的学习及康复训练,自身行为能力能够达到接近正常儿童的水平,能够基本适应社会生活,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智力缺陷儿童的康复情况及学习能力与其行为及心理异常状况密切相关。本研究就智力轻度缺陷儿童心理及行为特点进行分析,期望为其康复训练及学习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就诊的智力缺陷儿童,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ZSC)测试选出智商在45~75分的儿童60名作为研究组,其中男36名,女24名,年龄7~12岁,平均(9.0±2.8)岁。选择同期健康儿童6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5名,女25名,年龄7~12岁,平均(9.0±3.6)岁,两组儿童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评估方法
1.2.1 儿童智力评估方法 所有被试儿童均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修订本(C-WISC)全式的测试[1],由同一名经过培训的专业心理测试人员进行操作和评分。该量表包括11个分测验:常识、填图、类同、图片排列、算术、积木、词汇、拼图、领悟、译码、背数、迷津等12项内容组成,按条目累加分别构成言语智商及操作智商。各项内容条目得分加权平均为后总智商。
1.2.2 儿童心理评估方法 儿童心理状态测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CR)量表”,量表包括8个内容量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被试者在总量表和各分量表上的得分越高,则说明焦虑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采用统一时间集体测验法进行评定。
1.2.3 儿童行为评估方法 儿童行为评估采用儿童行为(CBCL)量表,行为问题部分共120项,按0、1、2三级评分。有些项目需描述,评分者应根据描述内容决定是否记分,各项目分别代表9个因子:分裂样行为、抑郁行为、社交不良、强迫性行为、躯体主诉、社交退缩、多动问题、攻击性行为及违纪行为,将得分描记在行为问题剖析图上,可以观察儿童行为的倾向性及得分的高低,高于划界分即为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