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环境价值”*
2011-08-15陈长
陈 长
(1.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上海200433;2.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2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环境价值”*
陈 长1,2
(1.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上海200433;2.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25)
环境包括资源和生态两部分,环境价值既包括有形的资源价值又包括无形的生态价值。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去认识环境价值,得出虽然环境价值不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解释范畴之内,然而,环境价值已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
环境价值;自然资源价值;生态环境价值
0 引 言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一方面环境是自然形成的,没有劳动参与;另一方面环境不能进行市场交易,因而天然的环境没有价值。时至今日,认为环境无价值的人已经不多了。环境有价值,应该有偿使用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人们对环境价值的认识差别很大,原因就在于对其内在形成机理的认识不同。坚持劳动价值论者认为,追加于环境资源的劳动构成环境资源的这部分价值自不待言,问题在于,自然界原有的没有劳动参与的自然力价值若被无偿地使用,必然会造成掠夺性开发利用的后果。现阶段对于环境的价值内涵、价值来源及价值构成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多种观点争鸣的状况,这既说明了环境价值理论本身的不完善,也说明了人们对环境价值研究的高度重视。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去探究环境价值问题。
1 马克思对环境价值的认识
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指的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的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包括资源和生态两个部分,是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1]。从环境概念可以看出,环境包括资源和生态两部分,环境价值应该既包括有形的资源价值,又包括无形的生态价值。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自然力价值即是一种有形的资源价值。按照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因为没有凝结人类劳动,自然资源没有劳动价值论意义上的价值(或者自然资源零价值)。马克思认为:“自然资源本身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只是形成使用价值,而不形成交换价值;同理,一切未经人的劳动就天然存在的生产资料,如土地、风、水、原始森林等等都是这样。[2]”马克思指出:“因为土地不是劳动产品,从而没有任何价值;瀑布和土地一样,和一切自然力一样没有价值。[3]”尽管马克思著作贯穿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马克思本人被许多学者视作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奠基者,当代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可持续马克思主义流派研究等等与时俱进地去探究马克思的生态思想,然而无形的生态价值并没有在劳动价值论的讨论范畴之内。因此,环境价值中的资源价值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范畴下被视为零价值,而生态价值未被涉及。总而言之,环境价值不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解释范畴之内。
2 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框架下的环境价值
2.1 自然资源价值论
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到大卫·李嘉图,再到马克思,均认为自然资源是无价品,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们所遵循的是劳动价值论决定下的自然资源价值为零的观点。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逐步开展对自然资源的价值和价格问题的研究,现就以下方面进行综述。
1)关于自然资源的价值决定
现有成果主要有李金昌的双重价值论、胡昌暖的资源租金论、王彦的有限资源价值论、吴军晖的价格决定价值论、蒲志仲的使用价值决定论及黄金贤的二元价值论等[4]。除此之外,国内颇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们从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中引申出了资源稀缺价值论、供求结合价值论和更高层次的天人合一价值论等等。近期成果有陈征[5]提出的自然资源可分为未经人类劳动加工开采的原生自然资源和经过人类劳动加工于原生自然资源基础上形成的自然经济资源。原生自然资源有价格、无价值;自然经济资源的价值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有价格而无价值,另一方面有价值又表现为价格。马艳[6]提出的自然资源虽然没有劳动价值意义上的价值涵义,但却有虚拟价值涵义。张忠任[7]提出的原生自然资源的价值为零,遭到破坏的环境具有负的价值。根据劳动价值理论,原生自然资源的价值为零,遭到破坏的环境具有负的价值。另外,对于土地的价格决定问题,他认为土地不是人类的劳动产品,因而不具有价值,但是土地是作为准资本品的使用价值(能吸收人的劳动,并且能产生剩余价值),在市场上成为交易对象,所以具有价格。
2)关于自然资源的价值实现
目前,自然资源大都是可以交换的,并且已经或逐步成为商品,实现其价值。安晓明先生在其博士论文《自然资源价值及其补偿研究》中指出:“能不能交换,是一种事物是否具有价值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就形式而言,价值是交换价值,只有有了交换价值,才能够实现价值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是,就交换的对象来说,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①具有稀缺性。没有稀缺性,也就没有交换的必要性。②具有可交换的物理特性或属性。一定的物理特性或属性是能否交换的条件。③具有可以衡量的、适当的体现方式,即确定一个合适的交换比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天然形成的环境资源已经越来越稀缺,特别是耗竭性资源,其稀缺性更是日益凸显。进入经济活动的自然资源,人们都会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其物理特性显现出来。以此同时,自然资源的交易市场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资源进行交换的具体形式也多种多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来确定交换比例,以交易价格形式呈现[8]。
资源价值的实现,体现了人类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交换关系。目前,自然资源的特殊性在于其所有权难以转移,而经营权可以转移。因此,实现自然资源价值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通过产权交易运作,它是现阶段自然资源价值实现的主要方法。使自然资源资产化,将自然资源的经营权由政府手中转移给以企业或个体等微观经营为代表的经营主体,实现两权分离,使经营者最终通过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获得收益,来实现自然资源自身价值。二是通过收税、费等,主要针对不能转移经营权、难以实现自然资源资产化的自然资源。政府可通过各种形式的税、费等间接实现自然资源的价值,例如:通过收取排污收费、特许经营、特种税等方式来实现环境资源价值。
2.2 生态环境价值及核算
生态环境不像一件商品,它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庞杂的大系统,劳动不仅在其中凝结、聚集地抽象形成价值,而且价值还可能在其中流转和传递。张发民等学者对生态环境价值的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价值的直接表现,即劳动使生态环境在数量、质量、组成、结构等方面发生变化,如劳动使大气、水体和土壤受到污染,使森林破坏、草场退化等。二是生态环境价值的间接表现,即劳动使生态环境中物物关系发生的变化或生态功能发生的变化,如过度放牧和开垦改变了草原的质量,降低了它们固着土壤、防止风沙和水土流失的功能;砍伐使森林受到破坏,影响了它们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自然灾害的功能。总之,生态环境价值实质上体现了劳动在生态环境中的流转。生态环境的价值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价值。如果把一般商品价值看成是劳动在微观人工化的自然物中的抽象,则这一抽象形成的价值是正值;如果生态环境的价值被视为劳动在宏观的人工化自然物中的抽象,则这一宏观抽象形成的价值往往是负值。
度量生态系统的价值主要有以下方式:一种是以恢复生态环境质量而花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劳动在生态环境中产生的价值在数值上等于恢复原来质量所要花费的劳动的加和。另一种是以治理费用来衡量。治理“三废”的费用就是投入生产的劳动在生态环境产生的价值。在工业生产中,为了使其排放的“三废”在生态环境中不形成负价值,那么就需要把“三废”治理到排入生态环境以后,不引起生态环境质量、功能发生变化的程度。除此之外,还有商品和劳务直接相关的评估方法,如市场价值法、生产率法、机会成本法、人力资本法、工资损失法、租金或预期收益资本化法、替代市场法、旅行费用法、费用分析法、试验评价法、调查评价法、意愿评估法等等[9]。
生态环境价值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概念,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随着绿色 GDP核算的开展①生态环境保护是一种生产性劳动,因而也创造价值。可将各类型的生态破坏损失从国民生产净值中扣除,即绿色GDP。,生态价值逐渐显现并得以增加,表现为从发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特征。显然,处在较低发展阶段的人们不可能对生态价值有充分的认识,但在解决了温饱问题达到小康之后,人们对生态价值的重视程度也即环境舒适性服务的需要必然会急剧提高。然而,对生态价值的鉴别、量化比较困难。目前还没有关于生态价值的成熟的定价方法,国际上主要采用一些替代法来计算生态价值。因其所得结果数额太大,往往难于为人们接受,更不便于应用②以Robert Costanza为首的12名全球知名的生态经济学家,在前人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将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所提供的服务归纳为大气平衡、气候调节、食物生产、上壤(形成、生)物控制、原材料等17个大类,对整个生物圈的服务价值作为初次评估,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1977年5月的《自然》Nature杂志上。这些科学家率先对全球生物圈的服务价值给出了一个保守的估计:对于整个生物圈来说,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价值每年在1654万亿美元之间,平均为33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世界 G DP约28万亿美元的118倍。。国内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的不同计算方法:对环境污染造成的生产损失、固定资产损失,通常用市场价值法;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失通常用人力资本法。
3 结 语
现代学者以生态学概念上资源环境的三种价值表达方式(即实在生态价值③作为生产要素直接进入社会生产过程而被人类经济活动消耗性利用所具有的价值,我们称之为实在生态价值。、功能生态价值④不经过经济系统而是由生态系统直接提供为社会生产与生活、人类自身生产及维护生态系统自身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我们称之为功能生态价值。、存在价值⑤资源环境及整体生态系统所提供支撑人类及人类社会存在的永久性的生态价值,它不只是对人类,而且是自然界的全部生物;不只是对当代人,而且对从过去到未来的世世代代人,均具有的价值。这种价值与当今的或未来的使用均无关,所以,国内外一些学者把它称之存在价值。)为基点,从满足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资源环境及整体生态系统的全部生态价值就构成为它的总经济价值。[11]”这也被视作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价值观。
人与环境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经历了从受虐到施虐再到平等的轨迹,以此同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心态也经历了从自卑到自负进而到自省的历程。人与环境之间是共生共存达成的和谐,而不是赁单向的把握所能实现的同一。人类的价值视野不应仅仅关注人类自身,而必须同时投向大自然,投向环境,从而走向环境价值的发现拓展之旅。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S].1989-12-26.
[2]马克思.资本论: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3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02.
[4]何承耕.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理论研究述评[J].福建地理,2001(4):1-5.
[5]陈征.自然资源价值论[J].经济评论,2005(1):3-6.
[6]马艳,李韵.自然资源虚拟价值的现代释义——基于马克思经济学视角[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10),80-85.
[7]张忠任.关于环境的价值与资源价格决定问题的理论探索[J].海派经济学,2008(21):62.
[8]安晓明.自然资源价值及其补偿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4.
[9]郭明,冯朝阳,赵善伦.生态环境价值评估方法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71-74.
[10]刘思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11]雷长群.可持续发展价值学论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125-129.
[12]陈长.引入环境的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10):1-7.
[13]陈长,邓丽霞.自然资源的虚拟价值模型研究[J].理论与当代,2010(1):16-20.
“Environmental Values”Based on Marxist Economics
CHEN Zhang1,2
(1.Marxism Research Institute,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hanghai200433,China;2.Marxism Economic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Center,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
Environment includes resource and ecology,and environmental value includes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ecological valu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vironmental value based on Marxian Economics,and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environmental value is beyond Marx’s Labor Axiology,however,it has been a very important subject.
environmental value;natural resource value;zoology environment value
F014.7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1.02.002
1673-1646(2011)02-0004-04
2010-10-18
陈 长(1972-),女,副教授,博士生,从事专业: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