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与网络监督
2011-08-15常永新
常永新
中共驻马店市委党校,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应用逐渐渗透各个领域。简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现象:一是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经济现象;二是各国政府大力建设电子政府的现象;三是国际上和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建设数字城市的现象;四是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对接现象。这四种现象预示着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它将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乃至政府的行政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发展迅猛
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局面大好。一是信息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依托光缆为主体,数字微波和卫星为辅助的全国数字干线网络基本已经形成。完整统一的通信网亦建成,移动通信覆盖全国95%的地区,GSM、CDMA移动制式通信与相同制式的国家、地区以及国内都已实现了漫游,数字数据网通达全国90%的县及县级市,计算机互联网覆盖到绝大多数的农村,即多媒体互联网基本实现了与电话网相同的覆盖,光电网最近几年覆盖速度相当快;二是专门信息系统建设成效显著。从“八五”开始,我国就开始建设金融、铁路、科技、经济、电力、民航、海关、财政、气象、统计、工商、灾害防御等12个国家级的专门信息系统,随后又相继建立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及环境监测等网络系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四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金税四大工程。此外,还有金卫、金智、金农和金盾工程等;三是各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也相当快。如上海的信息港,海南的智能岛,河南的大河网等。这些都为全国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基础,总结了经验。
2 参与权、知情权高涨,公众呼吁政务公开
由于战争年代秘密行政的传统影响,以及计划经济时代长期运动性行政的惯性,我国各级政府的政务公开状况一直不尽人意。政务公开只是作为一种要求,而不是政府的法律义务。往往是上级要求一下,领导重视一下,政务就公开一些,时过境迁,又回到原位。2007年国务院通过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虽然要求的非常细,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遭到有些权力部门的抵触,就很说明问题。多年来,在政府机关,人们司空见惯的官僚作风已形成多年。诸多的机构、公文、公章,往返的审批、输送和传递构成政府行政管理的一大奇观。工作上,刁难、推诿、推脱、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多数政府习惯于旧有的办公模式,在许多部门,政府工作人员仍坐在“柜台”后面,上班签到,下班关门。为此人们经常埋怨排队等候时间过长、在办事机构或者几个窗口间往返奔波等。
一些建立起来政府网站的部门,很多也是应付上级,提供一些材料、法规,付给别人一点钱,把本单位、本部门的简单信息往互联网上一传了事。网页中既不设置公众交流的板块,也不加载办事机构的组成和单位领导的信息,更有甚者,网页内容常年不更新,既不宣传也不维护,而只是充当个公告牌的作用,更不用说为公众解决实际问题了。人民群众作为纳税人和政府服务对象,确有权利了解政策法规、部门职能、机构设置、分管领导等信息,着力建设好政府网站是以人为本、科学服务、政务公开的迫切要求。
3 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督机制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公共有更便利的途径了解政务信息,也更应当有助于公众参政议政和纳税人对政府更强有力的监督,增强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促进政府规范、高效、廉洁行政,转变政府思维方式,变管理为服务,提过政府的公信力。让每个公民在网络面前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享受政府贯彻普遍的国民待遇而不是只对某些人提供服务,使政府的服务具有更直接、更高效、更公开、更透明、更公平的效果。人们随时随地监督政府的工作,最大限度地防范和消除政府工作人员的违法乱纪、不规范行政和腐败寻租现象,这才人民群众对政府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最终要求。针对目前政府网站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加以引导和解决:
1)网站必设版块与业务版块相结合。有些部门设立网站非常简单,只是上传一些政府法规,而对本部门、本单位机构设置、分管领导信息资料不加以完善;有些部门对公众应有的权利刻意回避,简化流程,既不承诺几个工作日内办妥,也不讲如果是部门原因没有办妥,该如何投诉,向谁投诉;有的甚至搞不清该项工作应当去哪个部门办理,负责人是谁。所以针对这些现象,政府电子政务或内网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统一要求各部门必设版块必须包含上述内容,业务版块则根据不同的职权加以细化,使公众登陆网站后,对该部门各项工作和办事流程一目了然,尽力建成“菜单化”的服务模式,提供工作效率。
2)设专职岗位,责任到人,及时更新、维护网站。针对很多政府网站“建而不管,管也管不好”的情况,则应加强对网站管理人的重视,让本部门懂政策、懂技术、有经验的网页编辑人员和校审人员从事该项工作,设定考核目标,量化考核项目,如一个月内上传了多少信息?过时的信息有没有及时改正?错误的链接多少天修复好了?等等。而绝不应该将本部门网站交由社会网络企业去做,要像办一份报纸那样认真、像审一篇文章一样细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务网站及时、高效的传达出更多信息。
3)建立互动机制,倾听民意,加强沟通与监督。完成以上两点,只能说我们为一个好的网站打好了基础,而建立互动,解决实际问题,接受公众的监督才能最终要求。恰恰是这一点上,目前做的还很不够,很多政府部门怕看到公众的意见,怕听群众批评,怕被监督,自然内心也不愿意去做这项工作。这就需要上级部门有信心建立完善的网络互动机制,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督促政府工作人员来完成。如涉及案件处理的部门,可以建立案件全程处理登记制度,凡受理的案件,定期公开案件处理的进度,不受理的案件注明不受理的理由,每个阶段都要设置版块让当事人和第三人表达意见及案件处理完毕后是否满意(也可采用百分制或优中差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