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合理使用新闻背景与深度报道的效果

2011-08-15芦林波薛玉文

科技传播 2011年8期
关键词:背景深度材料

芦林波,宋 丹,薛玉文

东辽县电视台,吉林 辽源 136300

背景材料往往是用来对新闻事件中的主要事实起衬托、对比、说明、解释和补充等作用的,一条脍炙人口的新闻构成,新闻背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尽管不一定每篇新闻都要写背景,但一篇好的新闻,特别是深度报道,却经常需要靠必要的背景材料来为它作阐述和补充,它是烘托主题的绿叶。否则,就好像有人把荷叶摘掉,只剩下荷花一样,满塘摇曳的荷花会顿时黯然失色。所以,新闻背景越来越受到新闻界的重视、记者在写作时的运用和读者的关注。胡乔木很早就提出在新闻写作中要注意背景材料的应用,他曾指出:“他(读者)读你写的新闻时,既不会随时翻字典,看地图,查各种参考书,也不会把你过去的作品和其他有关的新闻找到一起对读。你得在你的新闻里,每一次供给他详细的注释,纵断面和横剖面的背景,色、香、声、味,呼之欲出,人证物证一应俱全。这样,你的新闻就叫做‘立体化’了,就叫做让人明了了。”

确切地讲,新闻背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背景指的是写作过程中直接涉及的背景资料。广义的新闻背景除了包含这一层面的意义,还具有另两重意义,即新闻事件产生、发展的广阔的时代背景和被采访者的背景情况。因此,狭义的新闻背景所涉及的只是整个新闻背景的一部分。新闻记者在运用狭义的新闻背景时,必须以广义的新闻背景作为自己的坚实的基础,用宽广的眼光去看问题。不然很容易捉襟见肘,导致目光短浅、就事论事。(姜泽林《新闻眼里看背景》,载于《青年记者》)。

深度报道是一种作解释或者作为分析的报道,它是一种加有背景,给新闻揭示更深一层意义的报道,注重系统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它通过具体事实的分析揭示事物的实质,阐明对事实的见解和态度,藉以影响,引导社会舆论。由此可见,背景材料在深度报道中的地位。其实深度报道源于西方新闻界。这种报道关注的是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生活现象,找到现实生活中人们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全方位、多角度给予展示和解答,并结合背景材料的分析,进行理性的阐释。它之所以赢得了众多人的赞誉,就在于它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真实、迅速地予以解答,解疑释惑,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

那么记者如何把握新闻背景以及合理使用,使其在深度报道中发挥作用。

我们记者若不能从宏观方面,不从大的社会与时代背景出发,全面地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就无从对新闻事件作出正确的估计和判断,就不能让受众搞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更无法使报道具有一定深度。

当前,我国群众的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他们不仅要求新闻的数量大,而且在新闻的体裁、文风、技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工作者给人以“一桶水”的新闻,必须以“十桶水”作储备,诗人的功夫在诗外,记者何尝不是这样?

我们掌握了新闻背景材料又怎样去运用,使新闻报道更有深度呢?一篇新闻的特点与意义,常常寓于当前情况与过去情况,此一事物与彼一事物的比较之中。比如,在一个大湖中有一些打鱼的船,还有一群群的野鸭子,这是很平常的景色,很难看出它有什么新闻性。要是我们加上一个新闻背景“几年前还是水草不长、螺蚌不生、水鸟不停、鱼虾绝迹的鸭儿湖,现在复活了!记者亲眼看到经过治理的湖面碧波粼粼,渔舟点点,成群的野鸭在湖里嬉戏。”这样一对比,新闻性就显示出来了。要是没有这样衬托对比性的新闻背景材料,这条新闻就很难成立。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所以在使用背景材料时一定要做到精、准、巧,要将所要表达的观点与看法深深地隐藏在背景材料之后,让受众自己得出的结论,或对隐藏的观点给予认同。可见,在新闻写作中,运用好背景材料,不仅可以起到说明缘由、烘托深化主题的积极作用,而且,会使文章波澜起伏,诱人阅读。

合理运用新闻背景能为深度报道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注释说明背景材料,引导人们从“已知”跨向“未知”的桥梁。往往用来点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和环境,通过横向或纵向的联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交代清楚。

有一些新闻报道所涉及的问题错综复杂,非一般读者所能通晓明了,这就需要有分析解释性背景材料来指点迷津。例如,2002年初,淮北一些领导干部盲目决策,要在这个人口不到200万、经济又不发达的城市里上高尔夫球场、建设耗资30亿元的高消费的温哥华城,结果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人民日报记者蔡小伟敏锐地感到,当地干部为了“政绩”而搞形象工程,问题的实质是没有处理好“做官”与“为民”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出政绩与办实事的关系。为此,记者排除重重困难,先后两次到淮北,跑工地,进农家,采访干部、外商、工人、农民等150多人,收集了大量材料。并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由于有了深入的采访,再加上大量的分析解释性背景材料,作者仅用了2000字,就将一个涉及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失误的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写得很有深度和说服力。这篇报道也获得了《人民日报》精品奖。

运用新闻背景材料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1)新闻背景一定要紧扣报道主题或主要新闻事实,要尽可能少而精,防止喧宾夺主;

2)运用背景材料要恰到好处、要有明确针对性,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

3)新闻背景材料在消息中的运用像天女散花一样灵活多样,它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可以独立成段,也可以灵活穿插新闻导语、新闻躯干或结尾之中。

[1]谭炳煌.怎徉撰写科学论文.辽宁人民出版社.

[2]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实践与创新.

[3]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

猜你喜欢

背景深度材料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深度观察
最美材料人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