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污染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2011-08-15王洋
王洋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环境保护局,辽宁鞍山114300)
1 引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加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致使农村环境问题较多,耕地、生物资源衰减,江河湖库功能衰退,土地日趋贫瘠,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影响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还会危害了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并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危及我们的生存环境。
2 农村环境污染危害
2.1 工矿“三废”和城市生活污染
由于工业和城市规模的迅速发展,致使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乡镇企业迅猛发展,遍布农村,由于从业人员素质差,设备技术陈旧落后,管理不善,加之乡镇企业建设项目的“三同时”执行率普遍很低,而且乡镇企业“三废”污染物也在逐年增加,加剧了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2.2 农用化学物质污染
化肥、农药和农膜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用量最大的物质,对提高作物产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这些物质用量逐年上升,其污染不断扩大,已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和人民生命安全,并威胁生态安全,同时以散养为主的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也对农村环境受到威胁。
2.2.1 农药污染
由于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害虫抗药性愈来愈强,且大量害虫天敌被杀灭,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必然会导致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病虫害防治成本逐年提高。喷洒农药时,还会造成大气污染;化学农药残留在作物体内形成一定的累积,造成人畜中毒,也能造成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据调查,农作物对农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如果不使用农药,由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将达到农产品总收入40%左右。据调查统计,我国目前遭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达0.093亿hm2。
2.2.2 化学肥料污染
生产上超量施肥,尤其是片面、大量使用无机氮肥,导致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氮富营养化,不但危害人体健康,还严重污染地下水。此外磷肥流失也很严重,这些流失的氮磷大部分进入水体,造成地表水域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
2.2.3 农膜残膜污染
农膜覆盖栽培已成为农业生产中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农膜产量的增加,使用面积也在大幅度扩展,据统计,有近一半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农膜碎片(残膜)进入土壤后,会严重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农作物根系吸收水分及根系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如果不进行残膜回收,土壤中的残膜逐年积累,残膜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可残存20年以上。
2.3 农村废弃物的污染
2.3.1 禽粪便污染
畜禽养殖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成为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由于绝大多数养殖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直接将超标废水排入农业环境,畜禽污染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致使土壤板结和盐渍化。
2.3.2 农作物秸杆污染
随农作物单产提高,秸秆总量迅速增加,而直接作为生活燃料和饲料的比例大幅度减少,多数地区开始出现秸秆焚烧现象,由于秸秆随意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每到夏收、秋收时节,大量剩余秸秆堆放在田间地头,最终被付之一炬,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烟雾弥漫,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3 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建议
3.1 加快环境保护法规的建设步伐
虽然我国《环境保护法》、《农业法》等法律、法规对农业环境保护做了某些原则性的规定,但由于对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规定不系统、不具体、针对性不强,在实行工作中难以有效实施。因此,尽快制定较为完整、具体、针对性强的环境保护法规,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建立起切实可行的保护制度并以国家强制力作保证,才能逐渐消除污染,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
3.2 加强农村环境管理执法
加强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的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装备,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做好法制宣传和执法检查,不断增强群众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形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和监督管理机制。
3.3 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环境意识
环境保护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彻底改变以牺牲农村环境、破坏农村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标。
3.4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机构
依法管理好农业环境,就必须建立一支懂政策、熟悉业务的管理队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理顺机构,完善农业执法体系和管理队伍建设,加强保证农村环境监督管理。加强投入,努力增加资金投入。环境保护既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又是一项社会性工作。要积极开辟资金渠道,鼓励和吸引企业和农民参与投入。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国际合作,结合农村发展现状和特点,按照农村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有针对性地发展农村环保高新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乡镇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引进和吸收国际农业环保方面的先进技术、新工艺、新思路和新成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5 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大力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必须走生态发展之路。加大生态农业模式技术的探索和推广力度,提高生物能源的利用率和农村废弃物的再循环率。开发农村能源,保护自然资源,多施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防止污染,逐步扩大生态农业建设规模,努力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步伐。
3.6 加强无公害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研制开发生产废弃物处理和利用新技术、农用污水净化技术与设备、新型的生物可降解的农用地膜、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农用技术、活性污泥农用技术、减少和避免初级污染和次生污染;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畜禽粪便、秸秆等废弃物的无害化技术、资源化处理技术,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生产配套技术等,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为主攻方向,不断培育优势产品产业,全面推广普及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