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纸新闻中即兴采访的技巧运用

2011-08-15

科技传播 2011年19期
关键词:采访者报纸技巧

曲 丹

四平日报社,吉林 四平 136000

以一个读者的视角来看,我们希望报纸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什么内容,那它在传播的过程中就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永远的,有需求才有市场。深度的,现实的,有前瞻性的报道能让读者耳目一新。而在表现形式上,它应该是多侧面,多角度,且棱角分明,恢弘大气的。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敢说真话,能够反映现实状况甚至能解决问题的报道。

1 报纸传播的特性

报纸新闻相较于杂志刊物等平面媒体来说,最大的区别是具有及时性。它突出的重点应该在新鲜的话题,有热度的人物和事件上。那它的及时性也要求记者在采访中抓住话题的精髓,掌握谈话的侧重点,以及控制整个谈话的进度和脉络。

2 传播的受众心理

在了解了传播的特性之后,为了更好的把握即兴采访的运用技巧,我们还需要了解传播的受众心理。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报纸传播的主流受众群体是中老年男性。一般报纸的实事新闻占整版报纸的绝大部分,而男性更有关注实事焦点新闻的兴趣。那这类群体里又有哪些典型的需求心理呢。

受众心理是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新闻要素价值的体现,为受众接受程度所制约。受众接受的多,那么新闻价值也成倍增长,反之亦然。随着人们所身处的环境的变化,时代的变迁,受众群体的心理在好恶、追求、憧憬、情感等各方面都有巨大差异。但是不变的是新闻信息的针对性和流向性。大多数关心的是与我们切身利益相关联的,身处周边的新闻。

但是另一方面,新闻的传播也可以引导受众群体的心理和兴趣。比方说,一个对体育不感兴趣的读者,在读了中国女排勇夺世界冠军的新闻后,可能就会突然对体育产生了兴趣。

从这个角度来讲,也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一份责任。我们是大众传播和主流引导者,那么我们所传递的信息就该是具有积极引导作用的。

一般的新闻传播的关键在于吸引受众者的眼球,但是使之接受也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增强传播的效果,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努力适应受众者的心理,即时的把握受众者脉搏,有效地,科学地把握受众者心理。

3 即兴采访的技巧运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成功的采访,在之前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而一个成功的即兴访谈,在具备充足的准备工作之外,还得有扎实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

即兴采访就如同在一张白纸上画一幅水彩画。如果说了解传播特性是构思,把握受众者心理是构图的话,那最后技巧的运用就是上色。画画得好,除了构好图之外,还得有画龙点睛的上色。但是,相反的,如果色上的不好,就会起到画蛇添足的反作用。

那么,如何利用好构好的图,如何让报道内容锦上添花呢。技巧很重要。

1)充分了解采访者或采访事物

报道要言之有物,要想实现这一要求,在采访的过程中就要访而有“物”。这里的物是指对采访的内容的实实在在的了解。在采访的过程中,采访者需对采访对象、采访的事有一个充足的了解。从而总结出此篇报道的侧重点,关键词,以及主流思想是在哪些方面或是哪一部分,写报道的时候也要详略得当。

2)抓住采访的主动权

采访者在这时扮演的就如同一个军师的角色,能掌握多大的主动权。一方面也体现了采访者在采访中能掌握多大的信息量。需要纵观整体,在采访陷入僵局或是出现意外状况的时候,有很强的应急处理能力,抓住整个采访脉络的主动权。

抓住采访的主动权并不是说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强势,要咄咄逼人。这样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引起被采访者的反感,甚至在报道出来之后,还会引起受众群体的厌恶情绪。要遵循适度的原则。在采访前就做足充足的功课,那么在采访过程中就知道什么是该说的,什么是不该说的,什么是可以多问的,什么是要尽量避免的。

3)控制采访进程

在把握好全局之后,每一个阶段也要控制好进程。量变确实可以引起质变,但若是盲目的追求量的发展,或是没有很好的控制好量的发展速度,有时候也有产生适得其反的可能的影响。

那如何控制采访进程呢。首先在采访的过程中,采访者可以边采访边观察受访者对什么话题比较感兴趣,受访者的兴趣点在哪。在采访一件事情的时候,采访者可以多角度的了解和观察,得出自己的总结。除了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之外,还要知道该说的应该要说多少。采访者要清楚这期的主题是什么,想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而从传播的角度来讲,一旦这篇报道出来了,会有多少人看到,又会有多少人对其感兴趣,在感兴趣之后又有多大程度会受报道的影响。采访者要做的是,把握好度,控制好度的发展,让量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出现质的飞跃。在传播的过程中,就会引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4)知道自己要表达的是什么,期望起到多大的传播效果

一个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他得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同样的,一篇报道只有清楚地明白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才能明确报道出来之后,它将起到多大的传播效果。比如说同样是一篇人物类的采访,不同的是受访者一个是花甲之年的二胡老爷爷,一个是青春年华的手语女教师。那么在采访的过程中,就要清楚二胡老爷爷要表现的思想是老当益壮,乐观,健康的生活方式。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提下生平事迹,以及这些事迹对他这种精神的影响。而后者,青春年华的手语老师,最需要表达出来的是她的这种春蚕精神,对残疾学生的爱护,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奉献精神,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责任。甚至可以从目前残疾人的生存状况,社会对其的歧视或是关爱程度等方面入手。

[1]吴利前.新闻传播受众心理浅析[J].新闻采编杂志,2007(5).

[2]张建胜.新闻热线与报纸传播[J].新闻爱好者,2008(8).

[3]郑勇.浅谈报纸版面语言的“第一眼效应”[J].江苏科技报,2006.

[4]霍湘.中煤地质报社.全方位提高报纸编辑的业务能力[J].中煤地质报,2008.

猜你喜欢

采访者报纸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报纸
《茁壮生长》:阿里安娜·赫芬顿的成功人生学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探析
指正要有技巧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提问的技巧
西尔莎·罗南:爱尔兰精灵初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