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油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1-08-15江艺,彭桦
江 艺,彭 桦
(1.武汉市黄陂区二龙潭公园,湖北 武汉430300;2.武汉市黄陂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湖北 武汉430300)
1 引言
油茶树耐瘠薄,经济价值高,不占用其他农作物耕地,其油茶籽含油量一般在30%左右,经过加工可成为色佳味香、营养丰富的天然绿色优质食用油,可见油茶产业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在发展能力的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经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检验确认“茶油的品质优于橄榄油”,从油茶中提取的优质山茶油等产品具有广泛的用途。因地制宜发展油茶和优质山茶油产业,对培育区域特色产业、优化当地林业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现阶段油茶产业化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油茶产业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名,已经被部分企业所重视,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发展水平比较起来有较大的提高,在90年代连续实施了两期林业部“油茶低改项目”,收到一定成效。然而,我国油茶产业的还未形成真正的油茶产业链和产品系列,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影响还没有达到油茶价值本应该带来的影响水平,没有开发出油茶产业的价值,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缺陷。
2.1 油茶产业化程度低
现阶段我国对油茶的产品特征和优势认识不足,并没有认识到其内在价值,而是当作食用油来开发和利用,油茶良种选育和推广重视不够,有的地方甚至将其与农作物相提并论。因而在国际市场上,尽管山茶与保健型油脂橄榄油的性质相似,却以低于保健型油脂橄榄油的价格进行销售。同时人们观念落后,资源分散,种植面积较少,缺少良种繁育基地,良种壮苗供应不足,油脂加工企业的原料资源难以保证,茶油加工一直处在粗加工阶段,管理方式也不先进,缺少集约化、专业化和基地化经营,最终导致油茶是每家每户独立经营,茶油加工生产多以农民小作坊为主,零星分散,自产自销,有的只作自家食用,茶油产业化程度和综合利用水平低。
2.2 科研投入较少,技术滞后
现阶段我国生产精制油茶籽油的企业并不多,相继发展的多家专业的油茶种植及茶油加工公司还处在起步阶段,油茶产业科研工作薄弱,对茶油加工工艺和技术落后、单一,设备陈旧,没有统一规划,没有连片开发油茶籽油。企业油茶饼粕为原料提取,生产茶皂素仍是以溶剂提取法,在利用开发高品位的化妆品级油茶籽油、食用油茶籽油、副产品等的科研投入较少,对良种选育、种苗培育、丰产栽培、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缺乏连续性,导致油茶品种混杂,良莠不齐,导致产量低且不稳,高等级的保健食品、茶枯提取茶皂素、茶壳综合利用等技术都还存在很大的空白,科技推广力度和资金投入都不够,技术服务不到位,种植管理粗放,也没有引进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管理,出油率及品质低,茶籽经济效益低,油茶新产品的开发研究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3 促进油茶业化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思想认识
现阶段我国人民开始重视食物的营养价值,油茶的发展趋势是勿庸置疑的,关键是我们要认识到油茶这一独特产品的优势和潜能,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加大对油茶生态、高效、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宣传,提高油茶知名度,提高群众的认识,扩大油茶的影响力,增强群众经营油茶的信心,重视油茶的开发利用,激发广大林农参与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加强政府重视和扶持,培育龙头企业
油茶产业的发展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关系到林区千家万户的利益,有助于三农政策的深化。因而政府应该重视油茶产业的开发,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建立保护机制,以增大资金扶持力度,在财政、贴贷等方面以倾斜的方式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并结合结合国家西部开发、退耕还林和扶贫攻坚的优惠政策,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紧紧围绕融资体制、科技政策、信息支撑示范园区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林业发展要求,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实用技术的推广与指导,加强生产行业的管理,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积极探索油茶山流转体制改革,鼓励采取拍卖经营权、租赁、股份合作、联营开发等多种形式,对资源、技术、资金进行有效整合,逐步培育一批上规模的企业,提高当地茶油的知名度和打通市场销路;要提高油茶精深加工产业链上各类企业的经济效益,树立品牌意识,实施油茶“名、优”品牌战略,加强油茶名牌产品的培育,开发一批质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大、具有一定规模的油茶品牌产品,提高名牌茶油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使油茶产业成为一项长效惠民工程,成为我国的优势产业,推动全区经济尽快发展。
3.3 加大科技投入,实行油茶产业化发展
油茶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科技投入过少,因此在油茶发展的过程中要集中力量开展技术研究,不断推出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可广泛开展林农技术培训,组织专家编写油茶实用生产技术手册,分区域举办培训班;积极加强和科研院校的合作,解决企业加工过程中的难点,鼓励和扶持企业进行加工技术的改进和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使农户认识到种植油茶是致富的新途径;林业部门可派出一支业务精通的科技队伍深入生产一线从事科技服务,实地指导广大农民开展低产油茶林改造,针对油茶发展进行品种选育、种苗培育、栽培管理、加工利用等技术难题的服务工作,提高林业工程技术人员、林农的育苗和栽培技术水平;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油茶相关标准制订工作,尽快形成配套的适用产业化发展的产品质量标准、技术规程、市场准入管理和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创新油茶产业技术,逐步提高林农的科技水平。
3.4 促进油茶产业的因地制宜的生长
3.4.1 大力推广优良油茶种苗
油茶并非低产作物,只要选择好良种,经营得当,就能创出高产。首先要建立良种繁殖基地,引进新品种并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油茶良种芽砧苗繁殖,苗木的选用必须是通过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才能促进油茶良种化基地栽培。其次选取系间亲和力高的配组,混系造林或配系嫁接换种,以获得异株异花授粉成果率高的效果。在老残林,采用甲级的良种壮苗重新造林;在长势较旺盛的油茶林,采用高接换种或萌芽条嫁接良种;对品种混杂林分采用预栽更新和全面更新的办法予以改造。
3.4.2 复垦与施肥
对于立地条件较好、品种较优、林相较整齐且密度不大的成林,可进行垦覆、施肥或间种。对病虫害严重、长势差、植株稀疏的油茶料,采用全砍、全垦,重新造林。垦覆要做到“土块翻松、草根朝上、不伤根系”。深挖垦复可以疏松土壤,清除杂草,林内灌木、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蓄积更多的水分、养分,促使土壤的分化和有机质的分解,同时使林内通风透光、清洁林地,减少病虫害促进油茶生根、抽芽、发叶、开花结实;施肥方法以树冠投影内缘挖深度30~40cm的环状断沟或穴施,以施基肥、有机肥为主,春季多施纯N、K肥,夏秋季多施纯P、N肥。施肥以后,土质变肥、变松、涵蓄水分,根系能吸收更多的水分肥分,有利于油茶根系生长发育,满足油茶生长发育的需要。
3.4.3 间伐
间伐时应该留优去劣,适当补植,必要时实行高接换种。实行好树保留,差树砍掉,空地补上。间伐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于林相混乱,林龄不一的低产成林可以考虑到立地条件、地形、地貌、坡度砍除其他乔灌木,去除树兜,补植优良品种的大苗,同时加强抚育管理;对株行距整齐但过密的油茶料,可采用隔行或隔株进行间伐,改造为密度适中的纯林;对于一穴多株的,可进行抚育间伐,留优去劣,培优间弱,保留80株/667m2为宜;对株行距不整齐但过密的油茶料,可按预定的株行距进行间伐。
3.4.4 整枝修剪,加强虫害防治
对于整齐、林龄相近的低产成林主要是加强土壤管理、适当修剪。据统计油茶成林落花落果率达70%~80%,因病虫害引起的占1/3。因此不仅要适时进行整枝修剪,改善光照条件,调节营养物质分配,控制枝叶生长,还要增强树势,减少病虫害,就要掌握病虫规律,及时进行药物防治,并充分保护和利用有益昆虫(特别是授粉昆虫),促使冠上下内外多开花多结果,保证生产。
4 结语
油茶作为我国的一种重要资源,目前正处在不断的发展进程中,要针对实际问题提高人民的意识和领导的重视,加强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并不断加强科技投入,实现油茶产业化发展,同时还要强化栽培管理促进油茶因地制宜的生长,推动油茶精深加工产业发展。
[1]吴 娟,王薇薇,魏 丹,等.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的思考[J].林业经济,2010(5):18~19.
[2]种 伟,王新凯.我国油茶产业发展问题的初步分析[J].中国林副特产,2010(4):62~63.
[3]李远发,胡 灵,王凌晖.油茶资源研究利用现状及其展望[J].广西农业科学,2009(4):135~137.
[4]冯纪福.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及模式选择要素研究[J].林产工业,2010(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