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旅游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2011-08-15孙淑英

绿色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郑州市郑州环境保护

孙淑英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15)

1 引言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和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地之一。祖先遗留下的文化、遗址、遗迹众多,商城遗址、大河村遗址、秦汉古城墙、虎牢关、汉楚二王城、黄帝故里、宋陵、少林功夫、康百万庄园等在国内外影响深远,浮戏山、嵩山胜景、黄河风光更是以其自然生态美景吸引着众多游客。仅郑州沿黄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名胜,就构成了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优势,其中优质人文旅游资源单体就达数百个。可以说,郑州黄河的文化胜迹浓缩着从未间断的全部中国历史。加之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文明和商贸经济,共同构成了人文历史景观游、山水风光游、农业生态游、科技文化游、休闲购物游的资源基础。随着“旅游立省”、“旅游强市”发展战略的提出、郑汴一体化和郑许融城的逐渐展开,郑州市旅游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生态环境整体背景的恶化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一些不规范操作,也使得郑州旅游业面临着重大挑战。

2 郑州旅游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载体,它在为人类活动提供各种自然资源基础的同时,也吸纳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废弃物。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特别是旅游环境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相对而言,旅游生态环境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旅游环境能够为游客提供的旅游资源有限,这些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难以恢复;同时,旅游环境的容量有限,如果游客数量超过这个限度,那么游客的旅游活动及其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将会超过自然生态环境的净化吸收能力,造成环境污染,进而破坏生态环境。近年来,郑州市旅游业获得了长足发展,购物游、会展游、科技文化游等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但我们也不难发现,环境质量问题仍是制约郑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1 城市整体旅游生态环境恶化

城市人口和旅游交通工具的急剧增加使郑州市的空气质量大幅下降。据有关数据分析,近年来,郑州市的机动车拥有量以平均20%的速度增加,私家车的拥有量剧增,截至2010年1月6日,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136万辆,仅2010年上半年私家车购买量已突破6万辆。而郑州市的道路增长不足1%,道路发展和机动车辆的增加速度严重不成比例,基础设施负载率高。为了使车辆运行顺畅,近年来郑州市大力修建道路交通设施,加之城中村改造工程的实施和大量交通工具的增加,使得废气排放量和空气中粉尘含量急剧上升,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效果。

水质污染也是郑州旅游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表现。作为人口众多、工业发达的城市,郑州用水量在逐年增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但相对而言,近年来郑州市的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天然径流量减少,对污水的稀释净化能力降低,加之人们水环境意识不强,污染治理滞后,导致水质污染呈上升趋势。尽管郑州市相关单位做了大量工作,但河流清洁程度仍然不甚理想。

2.2 游客不文明行为造成环境破坏

在各个景点,游客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这是造成郑州旅游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2010年郑州绿博园试运行期间,景区内就发现有部分游客掐花、任意采摘果实、把草坪踩成小道等与景观不和谐行为,瓜子皮、纸屑、烟头等杂物乱丢乱扔现象严重,更有甚者,一些游客竟然把手伸到水池中抓金鱼。

2.3 游客超载破坏景区环境

景区游客人数的剧增能够为景区内的旅游企业带来利润空间,但游客的过度增加会导致土壤板结,植被遭到破坏,动植物种类大幅度减少。以郑州黄河湿地为例,郑州黄河湿地位于我国候鸟迁徙路线的中部区域,一向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和觅食地[1]。大量游客的进入破坏了湿地内一些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对其繁殖、觅食造成了较大干扰,致使一些珍贵物种因觅食不足而死亡。同时,为满足大量游客对餐饮和住宿环境整洁卫生的基本要求,湿地内的旅游企业大量使用洗衣粉、清洁剂等洗涤用品,导致水体中氮、磷含量远远超标,加之企业在经营活动产生的剩菜剩饭导入水体,从整体上污染了景区环境。

2.4 景区开发不合理破坏景观和谐

目前,郑州有些景区为增加游客接待量,在景区内大兴土木,大量修建宾馆、饭店、停车场等设施,致使原有的良好生态环境面目全非,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对郑州众多的文物古迹而言,周边建设的过度混乱是其开发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如商城遗址的城南路西段、南顺城街南段周围建有大量违章的简陋民居,而东里路东端地下遗址之上有大量单位住宅楼,建筑密度高[2],一方面对文物的发掘、保护不力,另一方面,也使商城遗址的氛围环境显得不伦不类,影响了游客的感官。

3 郑州旅游开发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1 缺乏教育机制,保护意识淡薄

在旅游立省的大背景下,郑州市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力度也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基础设施、配套资金等方面给予了较大支持,推动了郑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但不难看到,在对公众教育方面还十分薄弱,许多景区内部尚未建立生态系统解说系统,缺乏有关环境保护的警示牌和动植物习性的讲解标牌,而部分导游缺乏景区内动植物习性、分布和保护等相关知识,难以将环保的理念传递给游客,由此导致游客对景区内相关注意事项了解不足,保护意识淡薄。

3.2 缺乏长远眼光,追逐个人经济利益

经营者急功近利,过渡追逐个人经济利益也是郑州市环境保护不力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受旅游经济高利润的诱惑,许多经营者不顾长远利益和环境利益,盲目修建饭店、宾馆,甚至随意捕杀景区内的动植物资源,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3.3 缺乏统一规划,监管不力

尽管郑州市已针对旅游业的发展做了统一的旅游规划,但从某些景区内部来看,缺乏旅游规划,盲目、低水平开发现象依然严重,加之一些违规操作行为,给旅游发展带来较多负面影响。如中牟县所属乡镇的某些领导滥用职权,违规批准采伐申请书,导致45 488m2的防护林地种植条件或防护林被破坏,蓄积林木147m3,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法律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地监管机制是出现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景区内部游人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烟头、方便面袋、啤酒瓶、汽水瓶等比比皆是,随处可见,给景区旅游形象的提升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

4 郑州旅游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4.1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环保意识教育

旅游保护同旅游开发一样,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员、全方位参与。因此,郑州市必须充分利用郑州电视台、河南政务网等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和传播作用,及时报道和表彰环保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和违背社会环境公德的行为,并向市民传播有关郑州文物古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知识和科技知识,将环境保护意识落实到政府机关、学校、社区、家庭、科研院所等社会组织的各个方面,以此建立起覆盖整个旅游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体系,进而保护郑州旅游环境。

4.2 倡导低碳环保的旅游形式

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低碳旅游悄然而至。所谓“低碳旅游”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此达到保护旅游环境的目的。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向低碳、循环方向变革、升级的一种可持续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这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在消费理念、出游方式乃至旅游过程都以绿色环保、减少污染物排放、节省能源为己任,为郑州旅游业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这个角度来看,倡导低碳旅游是郑州市保护旅游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对此,郑州市应针对不同旅游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开发具有体验性、知识性、教育性、受益性的低碳旅游产品体系[3],以此引导旅游者消费理念的转变。

4.3 健全旅游环保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

目前,国外及国内一些地区通过不断探索,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如瑞典的硫税、美国对部分地区水污染所实行的排污权制度及我国实行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都使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排污权制度将景区环境保护与旅游企业利益联系起来,旅游企业可通过提高环保设施效率,减少排污量,同时将剩余的排污权进行转让的方式从中获利,迫使旅游企业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而生态补偿机制更是将“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谁收益谁付费”的生态环境保护原则落到了实处。郑州市可以借鉴这些先进的环境保护经验,根据自身污染源的类型、污染物的分布等情况,制定合理的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在重点抓好《郑州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郑州市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郑州市生态保护与建设管理办法》、《郑州市环保产业市场管理办法》、《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行警示约谈制度,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使景区环境保护做到有法可依。

4.4 加大政府执法、监管力度

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是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可靠保障。郑州市各级政府要履行法定职责,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切实加强旅游建设项目的审批力度,严格禁止景区内部耗能高、耗水量大和排污量大项目的批复,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对破坏景区生态环境或文物古迹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查处。要建立过错追究制度,对执法不严、滥用职权的行为给予严厉处分。同时,要加强环境监理执法队伍和环境监测科研队伍的建设,提高环境监督执法装备水平。重点建设和完善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重点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系统,努力提高现场执法能力和应付突发性污染事件的能力。

4.5 统一规划,合理开发

早在2004年郑州市就已经委托同济大学编制了《郑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随着旅游形势的不断变化,郑州市应组织人员,针对现有旅游资源类型和市场需求特点,对原有规划进行修订,在规划中要明确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任务。同时,严格按总体规划部署有步骤地进行合理开发,注重旅游开发中的整体性特征,防止过度商业化开发对旅游环境的破坏,确保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旅游设施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对尚不具备条件的景点不可急功近利,协调统一好旅游业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把握旅游市场发展趋势,以理性的态度确保郑州市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6 拓宽资金渠道,切实增加环境保护投入

相比而言,郑州市在旅游环境保护技术方面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主要表现为:技术落后,环保工艺和设备高科技含量少,运行可靠性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投入运行的环境污染防治设施中,大约有1/3能正常运行,1/3不能正常运行,1/3根本不能运行[4]。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缺乏技术开发和扩大再生产能力。因此,郑州市各旅游企业应建立多渠道、多途径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手段筹集社会资金。政府及有关部门也要把环境保护事业经费和投入纳入财政预算的正常支出科目,逐步调高环境保护事业经费,加强对旅游企业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共同推动郑州旅游环保事业的发展。

[1]张全来,杨伟民.郑州黄河湿地生态特征及保护利用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2009(6):26~28.

[2]刘 英,赵荣钦.郑州商城遗址的保护重建与旅游开发[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21(1):62~66.

[3]郑 琦.低碳旅游:低碳城市转型的模式创新[J].学习与探索,2010(4):126~129.

[4]杜大成.郑州市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报告[R].郑州: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

猜你喜欢

郑州市郑州环境保护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环境保护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小蒜苗成长记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贠红松作品选
哥哥从郑州来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