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实施天保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1-08-15周武松
周武松
(贵州省金沙县林业局,贵州金沙551800)
1 引言
天然林指天然起源的森林,它包括原始林和天然次生林,是在原生裸地上,经过一系列的原生演替或经过自然和人为干扰演变而成,具有天然起源、生存环境恶劣、生长缓慢、遭破坏难以恢复等特征。
1998年洪涝灾害后,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了“重点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大决策,目的是通过工程的实施,经过一段时期的建设和保护,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使林区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好现有天然林,科学合理地培育后备森林资源,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环境的要求,是解决目前后备木材严重不足的必然选择。通过10年来的实施,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的天然林采伐得到控制,木材采伐量大幅减少,分流安置了林区部分职工,解决了我国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但是,生态环境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达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所需的预期要求还甚远,持续实施仍需进行。
2 目前我国天然林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1)分布广阔。在我国,各省区均有分布,北至大兴安岭,南至西沙群岛,是森林资源的主体,面积为8 726万km2,占森林资源总面积的80%。
(2)类型多样。我国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从南到北都有适宜生长的植物,从而决定了我国森林类型的多样性,目前,我国的森林类型基本包括了世界上所存在的各种森林类型。
(3)分布相对集中。我国天然林资源集中连片,大多分布于大江大河的源头和重要的山脉核心地带,以及西藏林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面积5 300万km2,占天然林总面积的61%。
天然林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国民生活生存质量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它是木材和林产品主要生产基地,建国几十年来,累计为国家提供了10多亿m3,为社会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林副产品,其开发利用和培育为社会提供了上100万个就业机会。天然林在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活环境质量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在蓄水保水、稳定河床、调节流量、保护水源、保土防蚀、减少江河、水库泥沙淤积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多彩的森林生态系统孕育了区系复杂的动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
3 我国天然林资源存在的问题
3.1 资源结构性危机加剧
经过国民经济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开发和利用了较多的森林资源,使资源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生产建设的需要使天然林成过熟林面积大幅减少,林地生产力下降,单位面积蓄积低,木材产量不高,功能失调,森林自我调节能力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
3.2 林区人口密度大,资源压力大
随着林区的开发,特别是国有林区林业企业的不断发展,进入林区的人口增加,使林区人口过快,过多人口的生存、生活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造成森林资源的过大压力。
3.3 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由于国有林区天然林的集中过量采伐,特别是长江、黄河中上游天然林资源的过量采伐,到20世纪末,以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4 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必要性
天然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不仅能提供木材和多种林产品,同时也是自然界中功能最为完善的资源库、蓄水库、贮藏库、贮能库,最大的O2生产工厂,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抵御自然灾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效,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
(1)人类的一切生产生活都有赖于生态环境,人类既取之于自然资源,同时又深刻的影响着环境和资源,环境和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其协调发展是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困扰,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对我国生态环境的评价:“先天不足,并非优越;后天失调,人为破坏;局部改善,整体恶化;高速增长,缺乏后劲;如无相应有效措施,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因此,持续实施对保证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近年来,我国洪涝灾害仍然频繁出现,从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得来的资料,本世纪以来中国洪涝灾害发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1年623亿元,2002年838亿元,2003年1 300亿元,2004年713亿元,2005年1 558亿元,2006年743亿元,2007年1 071亿元,2010年截至8月31日洪涝灾害已造成全国2.3亿人(次)受灾,3 185人死亡,1 067人失踪,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 504.2亿元。以上数据显示,洪涝灾害年年发生,造成的损失逐年加大,其根本原因是生态环境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土地蓄水能力严重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3)国有林区的可采资源大多是原始天然林,有的甚至是地带性顶级群落,是物种资源宝库,是很多珍贵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珍稀植物的原生地。因长期开发利用,这部分天然林遭到了严重破坏,导致许多野生动植物特有生境丧失或退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据调查估计,我国已有15%~20%的物种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目前,全国列为一级保护的97种动物有20余种己濒于灭绝;389种珍稀植物已有近40种由于乱采滥伐已经消灭殆尽,各大林区的珍贵用材树种种类和材积在不断减少;云南林区是中国的“动植物王国”,也因其长期开发己失去40%的珍奇动植物资源。
5 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思路
5.1 加强宣传,统一认识
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应该充分认识到保护天然林资源、大力推进生态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紧迫的和长期的战略任务,按照国家提出的“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这一要求,下大力气,做好保护天然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势在必行。在全面加快造林绿化步伐,调整林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的同时,尽快建立符合我县林业实际的各级领导保护天然林资源、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网络,齐抓共管,切实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林资源。
5.2 合理规划
近些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林业部门一直都把宜林地上造林、疏林地封山育林、次生林改造作为林业二次创业的生态体系建设重点工程来抓,在营林工作重心上进行及时调整。但由于在管理机制、资金投入和经营方式以及管理力度等方面原因,取得的成效不大。一些交通方便、人口密集的公路沿线和村庄附近的集中成片天然林仍然遭到不同程度破坏,而且还正向边远深山蔓延,尤其是那些不经报批,擅自砍伐天然林发展培殖业的地方,浪费天然林资源更大。因此建议:一是从行政上和经济上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公路两边、江河两岸、塘库周围、保护区四周和人为破坏较少、价值高的天然林进行严封死管;二是在动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保护完好的地方有针对性地成立保护小区,明确保护责任,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保护小区可走保护和发展并重,以发展促保护的路子。
5.3 加强抚育,培育后备资源
从现有森林资源状况看,对现有天然幼中龄林进行全面抚育改造,是保证后继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根本措施。对现有的天然幼中龄林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全面抚育,调整林木组成,为保留木创造适宜的生长和营养空间。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在纯林里进行下层抚育,伐除被压木,保留优良木,为保留木增加营养面积;在复层林里进行上层抚育,伐除妨碍保留木生长的上层木,保留不影响培育生长的有益木;在混交林里进行综合抚育。伐除有害木,保留有益木,培育优良木;对天然幼中龄林进行各种抚育时,将林木分为优良木和采伐木,合理确定采伐对象,采次留好,伐密留稀,均匀保留生长健壮的优良木和目的树种;在针叶树为优势树种的林分里,适当保留阔叶树,以便形成针阔混交林,以减少病虫危害;对霸王树、枯立木、病腐木等进行一次伐除,使有生长前途的被压木得到良好的生长空间。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条件下,对林内的空地和因抚育而出现的天窗,在冬春两季进行补植补造。
5.4 加大执法力度
《森林法》是我国的林业大法,应依法管理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生产。围绕新森林法的实施,抓好林业法规的宣传工作,做好林地管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发放工作;加强林业执法和执法监督,坚持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凭证采伐、凭证运输木材,坚持林地总量控制、用途管制和征占用林地由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坚决制止乱砍盗伐林木,狠狠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造就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熟练、清正廉洁、严格执法的林业执法队伍,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6 结语
对现有天然林应采取基于资源合理利用、以保护为主要手段的科学经营措施。对天然林保护不能绝对地“禁伐”,而应按照天然林生长发育规律及其需要,实施、培育和利用相结合的办法,在限额采伐的同时,适量采取必要的以减少病虫害为主要目的的卫生伐和促进林木生长为主要目的的抚育间伐。加强对人工中幼林抚育间伐的监管力度,防止乱砍滥伐。加强后备资源的恢复与培育,对划入保护范围的宜林地、林间空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取造、封、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并加强管理的办法,尽快恢复植被,提高生态效益。通过生产性用材林基地建设,弥补天保工程实施后木材短缺状况,缓解市场供需矛盾,增强林业产业自身发展后劲,以保证工程的顺利持续实施。
[1]刘立欣,张兴永,耿宗琴,等.现代林学观与可持续林业发展[J].资源与环境,2000(6):19~ 20.
[2]苏小青.可持续林业与森林生态平衡[J].林业经济问题,2001(11):72~ 73.
[3]林业跨越式发展研究小组.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的系统思考[J].世界林业研究,2002(7):43~44.
[4]杨小林,尼玛江措.拉萨市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12):74~75.
[5]张道鹏.天然林保护工程对森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林业企业,2005(5):38~39.
[6]马金宝,王吉金,赵学成,等.天祝天然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对策探讨[J].甘肃科技,2004,6(12):24~25.
[7]鲍秀英.天保工程与生态建设[J].新疆林业,2000(3):9.
[8]刘 俊.对完善和优化天保工程相关政策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2003(6):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