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郊区村镇园林绿化建设探讨——以广州郊区村镇园林建设为例

2011-08-15廖伟平

绿色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村镇绿地园林景观

廖伟平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1 引言

园林绿化是村镇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村镇绿化除了具有美化形象的作用外,还具有3种效应:包括具有净化空气,促进人体健康的效应;降温增湿,调节区域生态系统小气候的效应;减弱噪音、防止风沙的效应。可见,园林绿化最根本的功能是改善生态环境。因此,高度重视村镇园林绿化建设,建立生态村镇,才能真正提高村镇生态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村镇环境资源,使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同时,村镇园林景观是一个地区文明水平的直接体现,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是美的,城市郊区的每一个村镇也应该是美的。优美的园林景观也是良好人居环境的必要条件。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需要改善,村镇园林绿化景观建设应有较高的审美理念;同时郊区作为市区的外围,其村镇园林景观水平是一个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

2 广州郊区村镇景观建设分析

由于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地区生产力的落后,人们文化水平还不高,审美意识较薄弱,使原本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岭南园林特色在广州郊区村镇得不到体现。村镇园林绿化景观建设成了无人顾及的角落。广州郊区部分村镇的园林建设无序发展,甚至对于一些有着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历史积淀的地区,包括一些风景名胜区,由于没有园林景观意识和规划,并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虽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却使本来优美怡人的自然景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村镇园林景观全然体现不出。

2.1 村镇建设没有统一开展园林绿地规划

虽然较少一些村镇编制了总体规划,但由于总体规划并不能解决需要由园林设计来解决的问题,所以郊区村镇建设在园林绿化景观方面还处在无序状态。没有人关注这个事情,更没有人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2.2 各类园林绿地不能体现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

由于没有统一的园林景观规划,多数村镇建设的园林绿地的样式并没有完全继承或优化岭南园林的地方特色传统。比如园林景观中的公共休闲建筑,很多是一个模式,基本是红机砖到顶的砖混结构,或者在外墙镶贴饰面磁砖,这种模式没能体现当地的人文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

2.3 富裕村镇的园林景观建设需要引导

随着广州郊区经济实力的增强,出现了一批富裕村镇,这些村镇会投入大笔资金来建设供村民休闲的园林绿地,而同时,片面追求西方造园之风已经开始出现。有些村镇的园林建筑直接把西方国家的园林建筑形式原封不动地搬来,在造园方面,也大量照搬大草坪、对称规则式造园、大水池等手法,这体现了对美的追求,表面看上去似乎也很漂亮,却忽略了地方文化。在整个郊区景观当中,体现本身文化背景和历史积淀的园林景观应当是主流。郊区各级管理者和广大农、居民园林景观意识还未形成,无论是乡镇政府主管机构,还是村委会干部,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村镇的园林绿化意识应当大大提高。

3 加快郊区村镇园林绿化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3.1 重视郊区村镇园林绿化工作

村镇建设中的各级主管领导,应转变思想,放眼未来,充分认识园林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村镇建设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改善生态环境,才能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快缩短城乡差别,与农村城市化相配套。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就包括统筹城乡居住环境的发展,即在村镇园林绿化景观建设上也要动员、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和郊区居民为自己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为村镇创造好的园林绿化形象。这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也体现了城乡协调发展。

3.1.1 提高乡镇和农村干部的园林绿化知识

要让村镇干部真正认识到村镇园林建设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了解城市设计理念,增长园林知识,提高景观审美素养。只有这些与村镇园林建设有直接关系的村镇干部懂得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提高了审美素养,才能使郊区村镇园林景观建设落到实处。

3.1.2 统一制订村镇园林绿地规划

在已经制订了村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村镇的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情况,重点对处在郊区景观重要部位的村镇,如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村镇、主要干道两侧的村镇、市区周边范围的村镇等进行园林景观的统一规划。要深入研究郊区的地方历史文化及对园林绿化景观的影响,发掘郊区的岭南园林文化的优秀成分,形成郊区村镇园林景观的基本格调。

3.1.3 树立兴绿的观点,创建园林型生态村镇

把每一个村镇都看作是一个花园,进入这个村镇就是进入了一个花园。当然,村镇绿化应当以质朴自然的风格为主,不循规蹈矩,宜疏则疏,宜密则密,宜掩则掩,宜露则露。

3.2 从生态学角度进行郊区村镇的绿化规划设计

在村镇绿化规划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进行生态园林的规划。绿化规划必须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做到人与自然共存。绿化规划要符合当地的条件,要充分利用、保护自然山水,突出自然水系、风景林地与人工营造的绿地相结合,体现线型、带状绿地与点状绿地相结合。在村镇绿化规划中尤其要注意树种规划,树种规划是达到良好的生态效益与景观特色的必备条件。只有通过合理的乔、灌、花、草的比例搭配,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3.3 突出当地村镇园林景观形态特色

3.3.1 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村镇园林绿化建设

这是最重要的景观形态,不仅关系到村镇自身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进而影响到城市总体形象。广州市旅游风景资源十分丰富,可以说绝大部分山区都是风景资源。在这些地区内的村镇园林绿化景观应该是作为风景名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本身处在风景之中,所以村镇园林设计要遵从风景名胜景观的需要,要融入风景,成为景观构成要素之一,同时要注重融入风景区的文化内涵,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包括古迹遗址、古树名木、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及民风民俗等,并以园林的形式纳入到绿地规划中。弘扬历史文化,保护文物古迹,展示风土人情,创造有个性魅力但又平和质朴的园林村镇。

3.3.2 城市边缘地区的村镇园林绿地景观

紧邻城市周边的村镇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应该作为城市设计的一部分来考虑,所以与风景名胜区内的村镇园林景观有相同的性质。不同之处在于其形式上可以更加多样化,标准也更丰富,可以形成园林化、花园式的村镇,把每个村镇都变成城市周边的花园。体现岭南园林特点的前提下,每一个村镇都可以体现个性变化。但构图上应该有聚散、疏密、错落、对比、曲直、主次等意识,有形式、密度、肌理的审美韵味。园林景观是靠一草一木来表现的,园林艺术应该在每一个绿化细节中得以体现。一个园名、题咏、匾额、楹联、石刻、精致的植物造型、叠山理水的恰到好处、铺地的造型图案、雕塑、植物物种的选择,无处不体现出园林艺术。

4 结语

村镇园林绿化景观作为村镇人居环境系统工程的一个子系统,其实现必须要有政府部门的支持。同时,规划设计人员要积极探索面向新世纪生态时代、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且适合地方文化特色的村镇绿地系统规划新思路,促进人居绿色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在郊区城镇化的大环境下,应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郊区村镇的优美环境。

[1]米文忠.村镇规划与建设[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黄华明.村镇规划[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村镇绿地园林景观
村镇污水治理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探讨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景观构思在产业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流翔高钙 致富路上与你同行——记曲沃史村镇东海乡村e站长陈永庆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园林景观康体作用研究综述
走进绿地
李倩园林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