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郊区自然植物景观的保护研究——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

2011-08-15孙直法

科技传播 2011年23期
关键词:盐城城市化河流

孙直法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 224005

城市化可分为外延型和飞地型城市化,是指城市规模的扩大及城市人口的增加,是一个极化效应不断累加的过程。城市的离心扩展,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这种扩展方式叫做外延式城市化。飞地型城市化指城市为了长远发展的需要,在距自己一定距离处新建一个城市或使原有居民点发展为城市。两种形式并存的盐城,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聚集,对城效的自然植物的生存空间产生巨大的挤压,使湿地、河流等自然景观成为城市网络空间中的有限的、破碎化的封闭空间,导致其价值流失。

1 城市郊区自然植物景观的价值

1.1 生态价值

本文所指的自然植物景观主要是指一切不具明显人类利用特征的景观,如自然形成的草地、湿地、森林、河流等。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氧气,有些植物还能吸收特定的有害气体,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在水土保持方面,植物参与土壤形成,同时储存大量的水资源,为生物创造栖息场所,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经研究表明,本地原生的自然植物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是外来物种或人工培育的植物数倍甚至数十倍,其生态价值巨大。

1.2 经济价值

随着当前人们的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活节奏的加快,过惯了都市生活的城里人、那些曾经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人们,总希望亲近、回味或复归自然。城郊的有自然植物的地方,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建起了一座座度假村落,迎合城市人的需求,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1.3 美学价值

自然植物景观的价值,也来源于亘古未变的审美。很少雕琢与修饰,它是自然的原生态展示。当看到那纵横的阡陌上的山茶、蜿蜒的河流里的芦苇芽、无边的起伏坡上的狗尾草、成片的金黄的野生油菜花,以及点缀于田野的黝黑挺拔的树丛和散落的向日葵,很少有人能不被这样的景观打动。

2 盐城地理和城市化特征

盐城市季风盛行,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全市地处下河水网地区,地势平坦,河流纵横交错,蜿蜒曲折,数量众多,水乡特色显著,号称“百河之城”和“东方湿地之都”。这种地理气候特征,既有利于稻、麦、棉的种植,也有利于蒲苇,莲藕等野生自然植物的生长,培育了具有盐城特色的自然植物景观。

蟒蛇河、串场河、皮岔河、小洋河与通榆河等河流是盐城主要的生态水脉和生态走廊。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盐城将以快速干道和主要河流为界划分六个片区,构成比较典型的水网城市格局,试图通过滨水地区的开发与景观建设,增加亲水性场所,实现“人、水、城”相伴而生。但这一机械分割城市的举措,给城效的自然植物景观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因为盐城的城市化本质上还是以建筑为先导的外延式和飞地式,建筑和人工大道、人工改造后的河流相结合的“机械城市”,对盐城原有城市基质造成了破坏,改变了自然植物景观的生存种类和聚落结构,特别是对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3 自然植物景观的保护

3.1 加强城市化内涵建设

城市化进程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集中化”为特征,第二阶段则以“分散化”为特征。作为中小型城市,盐城应该注重城市化内涵建设,转变城市化类型,先实行“集中化”。加强对旧城区的改造,由过去单纯的“旧区改造”转向“旧区再开发”:缓解道路交通矛盾,建成完善的道路网络;平衡公用配套设施供需,优化服务供应结构;有效控制城市环境质量,提高旧城市区土地利用率,扭转住宅长期短缺状况;控制建筑斑块盲目扩张,调整内部结构,提高新区土地利用率,减小对城效自然植物景观的空间挤压。同时,注重对旧城区河流、湿地的再造与保护工作,为野生的本地植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条件。

3.2 加强自然植物景观区域的保护

首先,注重对河流的保护。以不改变河道的走向为大前提,在河道与建筑群之间建立缓冲地带,疏理和补偿原生的植物,尽量不引进外来物种,不改变原有河堤特征,通过河道和缓冲地带的“双道”来增强景观廊道的生态传输的负荷能力;

其次,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植物。城市发展规划应杜绝建筑或道路对湿地的大面积的侵占,关注城市发展对湿地的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土壤条件、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利用和发展新技术,把湿地的保护范围从局部扩大到整个流域,最终实现景观水平上的保护;

最后,对自然景观的开发(主要是休闲)应坚持以点的形式,即嵌入块体。合理规划区域块体的大小、形状以及组合形式,注重往来于块体之间的交通的规划,以河流与道路并重,以小型船只和噪音、污染较小的车辆为主要交通工具,减少对生态通道的分割。

3.3 加强自然植物景观的再造

已成为建筑区或道路的城效区域,要合理的重建植被斑块,因地制宜地增加绿色廊道和分散的自然斑块,以当地原生的植物为主,补偿和恢复景观的生态功能,为城市整体生态系统服务。

建成区周边的湿地、河道的退化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以明确造成该湿地、河道退化的原因、恢复潜力,对湿地、河道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与重建,为自然植物的生存提供原始条件,最大限度地恢复湿地、河道的生态与审美功能。

4 结论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郊自然植物景观的生态演替具有单向性,因此,对它的保护与恢复要贯穿于整个城市化过程中,应实施城市化与自然植物景观保护相结合的办法,在不破坏大的自然景观斑块和生态通道的前提下促进城市道路、建筑的有序建设。

[1]门坤玲,鲁晓军.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景观的价值与审美[J].环境艺术,2009(7):81-84.

[2]陈彩虹,胡锋,张落成 南京市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8):1363-1368.

[3]刘黎明,曾磊,郭文化.北京市近效区乡村景观规划方法初控[J].农村生态环境,2001,17(3):55-58.

猜你喜欢

盐城城市化河流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当河流遇见海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