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宣传定位
2011-08-15戈兴炎
戈兴炎
吉林省双辽市电视台,吉林双辽 136400
随着电视产业化、集团企业化进程的加快,许多省市电视台转变办台理念,吸引了不少挑剔的受众群,再加上中央及各省级电视台雄厚的资金和高端的技术支撑,使原本就处于电视媒体最薄弱的县级电视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更加严峻。电视新闻是电视台重要的自办节目之一,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尤其是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是吸引当地群众重要的焦点之一,所以确定好新闻节目的宣传定位,办好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双辽电视台新闻成功改版为例,说明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确定好宣传定位的重要性。
双辽电视台作为县级电视台,在中央及各省级台大量精彩的电视节目映衬下,宣传方面并不占有优势。以前双辽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每周三档,周一、周三、周五首播,周二、周四、周六重播,而且在新闻内容方面以本市时政新闻为主,社会新闻为辅,领导活动、会议新闻占了很大的比重,一些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民生新闻所占的比重很小,虽然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的宣传任务,但是由于社会新闻的比重偏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较少,所以收视率不是很高,做出的节目百姓也不爱看。
2010年,双辽电视台对新闻进行了全新的改版,《双辽新闻》作为双辽电视台的龙头栏目,为适应日益发展的电视新闻传播特点,进行了增容、扩版。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做好宣传的同时,坚持新闻“三贴近”的原则,关注民生,增加了社会新闻含量,适时推出有深度、贴近百姓的报道。随着《全民创业 富市裕民》、《弘扬铁洛精神,振兴双辽经济》、《勇立时代潮头 竞展青春风采》、《执著求发展,“双电”铸辉煌》等一系列有影响、有深度的专栏和系列报道的推出,从各个方面对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现,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为切实提高电视新闻质量,在新闻改版的过程中,新闻节目定位遵循了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节目定位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
明确节目定位是县级电视台良性发展的必要步骤,是立足于受众需求和传播目的对节目进行的决策,是新闻采编人员决定内容取舍的基本准则。一个电视节目成功的关键就是要选准自己的受众群,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一个清晰的目标。
节目定位包括两个方面的定位,一是受众对象的定位,二是内容的定位。
在对节目进行改版之前,双辽电视台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征求群众对节目的意见,同时通过走访群众,了解了他们的收看内容,收看习惯,继而对节目的定位有了一些心理准备,在节目进行全面改版之后,又按照观众的收看习惯,对节目播出时间进行了调整。改版后的《双辽新闻》涵盖了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市委、市政府的最新出台的重要决策,市内发生的重要时政信息,经济类、民生类新闻的比重增加了,广大的基层群众成为了新闻的主角。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应有时效性和实用性。这样,新闻也尽到了“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职责,发挥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宣传作用。
二是节目内容本土化,突显地域特色。
县级电视台虽然与省(市)级电视台在许多方面不可相提并论,但仍旧有独特的和自身的优势。本土资源、题材、方言、人文等因素,是跨区域媒体无法与本地媒体竞争的因素所在。
双辽是我国东北部的文化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交通的重要枢纽,以前的旧称郑家屯又是张学良和于凤至喜结良缘之地,几百年的历史沉淀,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近年来,双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口号。所以,在新闻改版后,以此作为重要资源和题材,使新闻内容立足本土化,充满地域特色。
“关注身边的人、报道身边的事”是地方台新闻选材的出发点。群众都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感兴趣,所以,新闻采编人员要善于跳出地域小圈子,从宏观上去挖掘题材资源,在普通人、平凡事中捕捉新闻点。在报道上,除了地方一些较为重要的政治活动外,一些群众关心的平民化新闻也应成为县级电视台报道的工作重点。
像市委、市政府计划实施的一些民生工程,群众所关注的衣、食、住、行,物价、房价等,以及执法部门的打假、打黑除恶行动等都是百姓比较关心的,所以在新闻报道方面要注重这方面的宣传。
“三农”报道是县级电视台新闻宣传的一个重点。如何让“三农”报道突出地方特色,双辽电视台在改版时下了一番功夫。双辽市除了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以外,近年来,大力发展了花生、大棚作物、果树以及白鹅、肉牛的养殖。针对这一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的现状,双辽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适当增加农村科教内容,可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情况,邀请农业技术人员或有经验的农户针对农作物的阶段生长特点,传授经验,从而提高农户的生产技能。除此之外,还在节目中有针对性的适当向农户宣传农业政策法规和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让农民群众对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事件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了解身边事件的愿望十分强烈。因此,为受众提供本地的新闻是县级电视台的首要任务。县级电视台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使新闻节目对当地干部群众的工作作风、生活方式、生产经营起到积极的借鉴、学习、引导和启示作用。
三是改进会议报道,突出新闻实质。
对于县级电视台而言,会议新闻报道占了很大的比重,因为肩负了宣传当地市委、市政府职责的作用,而观众又希望多了解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这两者往往会产生矛盾,为电视工作都也提出了新的考所以,双辽电视台在新闻改版方面特别同时,在新闻报道上,力争改进会议新闻的报道方式,突出报道会议的内容和实质,立足少而精的原则,一般的会议报道直接发简讯的方式进行报道,各部门及乡镇街的会议不采取会议报道的方式,而是融入到正在开展的实际工作当中,把工作亮点挖掘出来。重要的会议报道,改变以往记者只照会议材料写稿子的习惯,告诫记者深入了解会议内容,在报道完成之后,要进行跟踪采访,一是采访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二是要采写到会议的深层次内容,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而社会类、民生类的新闻报道面要广,把群众的喜怒哀乐、好人好事、奇闻轶事通过镜头真实地表现出来。
例如,记者有一次采写了“双辽市召开测土配方施肥会议”的新闻,记者按照惯例在报道完这条会议新闻之后,又联系农业科技部门,深入农村进行了采访,了解了全市是从什么时候开展的这项工作,完成的情况怎样,以及广大农民群众对这项活动的看法和农民真正的获益情况。通过这样的后续报道,就把整件事件完整的报道了出来,而观众也没有简单的停留在事件的表面,而是对测土配方施肥这件事有了一个具体完整的了解。
四是加强了新闻采编人员的队伍建设。
专业人才是阻碍县级电视台节目创新的老大难问题,除了要继续采取多种方式招募专业人才,派记者到上级电视台学习外,双辽电视台还加强了对在职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每周对工作进行小结,每月进行大结,重点抓好编辑记者政治素养及业务技能的培训。并在各部室开展“赶超先进”活动,做一名政治坚定、业务能力强的新闻记者,把好新闻稿件质量关,迅速提高业务学习氛围。在做好采访的同时培养记者参与到节目的策划、制作等工作中去,成为“采编制”全能型人才。双辽电视台还根据实际情况,在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设立了兼职通讯员,当地若有重大新闻发生,通讯员可直接进行采访。以免错过最佳的采访时机,同时也能及时的报道各乡镇发生的新鲜事,丰富新闻的资源,当地百姓也喜欢看,《双辽新闻》的关注度也会随之加强。
除此之外,双辽新闻在播出次数上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由原来的每周三档,改为每周五档,增加了信息含量。播出时间由原来的每晚7时30分改为6时40分播出,这样赶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之前播出,更符合观众的收看习惯。而原来7时30分播出,其它台都已经播出电视剧了,所以会直接导致《双辽新闻》的收视率下降。记者在写稿件时也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多采用平民化的语言,观众也容易接受。播音员也改变了原有呆板、正统、说教的播音风格,在播音语言上尽量做到亲切自然,服装的选择上也有清新之感。
由于受资金、人才、设备等条件的制约,县级电视台无论在节目内容、制作播出形式等方面都无法与省级台相比,但是双辽新闻在改版之后,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纷纷好评,通过这次改版也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县级电视台新闻特点的播出形式,可以说在宣传定位上取得了成功。进一步探索出了提高会议新闻和民生新闻节目质量的有效途径,利用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使其节目定位特色化,节目内容贴近百姓,关注民生,在节目编排顺序上求创新,制作出有内容有价值的电视新闻节目,这样县级电视台才能在新形势下,得到进一步发展。
[1]葛国庆,刘幸花.改进县级电视新闻报道浅议[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5).
[2]朱剑辉,陆盈盈.怎样办好县级电视台节目新闻栏目[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