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曲引黄工程5#隧洞支洞施工方法

2011-08-15张耀栋

科学之友 2011年21期
关键词:喷浆隧洞锚杆

张耀栋

(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山西 太原 030006)

1 概述

引黄灌溉工程01标5#隧洞洞线总长3 345m,设计过水流量2.24m3/s,断面为城门洞形,净宽×净高为1.7×1.8m。5#隧洞是本标段最长的一条隧洞,并且断面最小,施工中通风排烟困难,非常不利于机械化施工,作业循环周期长,整条隧洞处于地下水位以下,并且要穿越540m土层和砂砾料层,施工难度较大,因而5#隧洞成为制约01标总工期目标的一个“瓶颈”。为创造5#隧洞主体工程的施工作业面,从而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按期完工,根据需要,在本标段5#隧洞所控制的范围内增设一条支洞。

2 制约工期进度的原因分析

2.1 断面小,开挖支护及后期衬砌工作面很难施工

由于5#隧洞设计断面为1.7×1.8m,开挖断面比较小。掌子面钻孔、装药及出渣等各项工序都无法加入更多的劳动力,在施工进度上就会有所缓慢。在开挖贯通后的衬砌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以致影响总工期。

2.2 隧洞长,出渣时间过长,排烟困难

由于隧洞太长,则导致每次开挖完成后的石方,不能及时运出洞外;洞内的烟雾也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排出洞外。在掘进距离的加长,出渣、排烟的时间也会随着增长,无法按工期完成。

2.3 地质情况不好

黄土段洞长150m,土质松散,地下水活动弱或无,围岩类别为Ⅴ(土)类,稳定性差。砂卵石段洞长400m,顶、边墙支撑能力极差,地下水活动强烈,围岩类别为Ⅴ类,稳定性极差。

在围岩类别好的情况下,可以边开挖边支护并行作业;而在土洞段或砂卵石段稳定性差的条件下掘进,只能是在开挖完成后及时支护,这也将增长每个循环的时间,也就意味着每天的进尺在缩短。

3 支洞的初步设计

3.1 支洞位置的选择

位置选择的原则是既方便施工,又节约投资。根据现场勘察结果,拟将支洞设在5#隧洞中下游部位(桩号约为15+195)的一个砂坑内,砂坑深度18m左右。支洞洞口布置在砂坑底部,以有效减小支洞的长度。

根据现场测量数据,结合施工方案的机械配置,优选出合理的支洞设计方案。支洞轴线与5#隧洞轴线成53°04′17″的角度相交,总长度为218.755m,其中洞外明挖段长度为16.831m,洞内斜井段长度为195.924m,水平段长度为6m。支洞垂直深度为53.186m,从起坡到坡段结束,向下倾角为 14°28′36″。

如果支洞轴线和主洞轴线正交,坡比将达到32.5%,必须考虑有轨出渣的方式。支洞长度是缩短了,但是支洞施工费用和出渣费用将会增加,同时加大了安全风险。

支洞建成后,5#隧洞洞体可分为3个掌子面开挖:可从进口开挖1 200m,出口开挖1 150m,支洞掌子面向上游开挖,开挖主洞长度计划为995m,能有效缓减5#隧洞工期压力。

3.2 支洞开挖断面及结构设计

经参考有关的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及招标设计图纸,并考虑到施工车辆和人员进出、风水电布置等各方面因素,初步确定支洞开挖断面采用城门洞型断面。净断面为2.5×2.6m。

由于支洞缺少地质勘察资料,其地质情况只能根据支洞所处位置的地形条件,结合施工图纸进行初步分析,将支洞大致为3段:

3.2.1 洞颈段

支洞进洞部位主要为沙土,土质完整性极差,长度确定为20m,桩号支0+016.831~支0+036.831。在开挖前进行固结灌浆,然后进行开挖,开挖后即进行拱架支撑和挂网喷浆、混凝土衬砌等支护工作。

开挖完成后喷浆,厚度确定为20 cm。先初喷C20混凝土5 cm;然后注锚杆,锚杆规格L=3m,直径Ф20,采用II级钢,间排距为80 cm;同时进行挂网和立格栅拱架,网筋规格准6×准6-200×200,拱架间距80 cm,拱架之间采用Ф20钢筋连接,连接筋环向间距50 cm;最后进行复喷,直至厚度达到20 cm。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如遇岩石比较破碎或其他不稳定岩层段,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超前锚杆等支护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

一次支护完成后,进行混凝土衬砌,采用C20混凝土,全断面衬砌,厚度30 cm。

3.2.2 斜井段

长度确定为175.922m,桩号支0+036.831~支0+212.755。该段为V类围岩或IV类围岩,在开挖完成后喷浆,厚度确定为15 cm。先初喷C20混凝土5 cm;然后注锚杆,锚杆规格L=2m,直径Ф20,采用II级钢,间排距为60 cm;同时进行挂网,网筋规格准6×准6-200×200;最后进行复喷,直至厚度达到15 cm。

该段不考虑混凝土衬砌。

3.2.3 水平段

长度为6m,桩号支0+212.755~支0+218.755,为III类围岩或IV类围岩,为方便出碴车辆掉头转弯,该段净断面扩大至4.5m宽,3.6m高,并加强支护。

开挖完成后喷浆,厚度确定为20 cm。先初喷C20混凝土5 cm;然后注锚杆,锚杆规格L=3m,直径Ф20,采用II级钢,间排距为80 cm;同时进行挂网和立格栅拱架,网筋规格准6×准6-200×200,拱架间距80 cm,拱架之间采用Ф20钢筋连接,连接筋环向间距50 cm;最后进行复喷,直至厚度达到20 cm。

该段不考虑混凝土衬砌。

最终各类围岩的分布范围以开挖为准。

3.3 洞外明挖段结构设计

洞外明挖段长度为16.831m,桩号支0+000~支0+016.831;洞外衬砌5m,桩号支0+011.831~支0+016.831,。洞脸以外部位用M7.5浆砌石砌筑成重力式挡土墙形式。

3.4 洞外边坡防护

明洞段由桩号支0+000开挖至支0+011.831处,挖深达到4.2m,边坡以1∶1放坡,喷浆C20混凝土5 cm。在地面开挖边线外侧1m作浆砌石挡墙,防止边坡流沙灌入和施工安全。

4 结束语

由于该方案的实施,使隧洞掘进顺利完成,在施工期间未发生安全事故。但是,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只有针对不同的工程地质问题、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措施,才能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

[1]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2] 《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5169—2002)》,中国人民共和国国际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

猜你喜欢

喷浆隧洞锚杆
一种互联网+皮革喷浆机的研发
水利工程隧洞开挖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中小型隧洞混凝土衬砌地下水处理方式研究
基于桩结构单元的锚杆支护数值计算研究
隧洞止水带安装质量控制探讨
隧洞洞内施工控制测量技术浅析
一种具有自然纹理的大颗粒料的制作装置
喷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分析
浮煤对锚杆预紧力矩的影响
锚杆参数对围岩支护强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