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龙头应具有担当精神
——访全国人大代表、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
2011-08-15任晏黎张瑞山
本刊记者/任晏黎 张瑞山
行业龙头应具有担当精神
——访全国人大代表、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
本刊记者/任晏黎 张瑞山
中国是钢铁大国,但一直不是钢铁强国,中国的钢铁领军企业应当承担着什么样的社会与创新责任?作为中国钢铁业的翘楚,鞍钢自然是我们关注的焦点。3月7日,本刊记者在歌华开元大酒店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
张晓刚是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北京钢铁研究总院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博士、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鞍钢工作逾30年,是冶金行业专家。和张晓刚交谈,自然离不开创新。张晓刚表示,要想成为世界级的品牌企业,或者说是行业内的领军企业,那就必须有引领行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鞍钢历史悠久,有很深的历史沉淀,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鞍钢文化和发展理念。尤其是在技术储备上,鞍钢最大的优势就是传承培育的能力,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在鞍钢工作两年后,经过不同年龄段、不同工作经验的优秀专家的“传帮带”,很快就具有独立科研的能力。一个企业怎样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赶超?那就要看它技术的纵深程度、投入程度和人才的培养储备能力。只有自己的投入和技术产出成正比了,才能真正实现赶超和跨越,在这一点上,张晓刚坦言,鞍钢做得就比较好,因为有很多企业还没意识到这一点,当然也就不存在这种优势。
说到钢铁产业的发展与未来,张晓刚说,在发达国家看来,钢铁业是一个夕阳产业,很少国家愿意继续在钢铁业投入科研的资金,他们更多的是将资金投入到其他行业。中国还处在工业化初期、中期阶段,所以钢铁企业自身的投入比较大,国家也很支持,但中国要想在技术上和自己世界钢铁大国的地位相匹配,行业领军企业就要肩负起担当精神。鞍钢以前在技术创新方面就做得很好,要想成为世界钢铁业的翘楚,走在世界前列,那就必须要有这种担当意识、前瞻意识,通过技术创新在智慧博弈中消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差异,包括技术和人才储备等等。
说到钢铁业,社会比较关注在钢铁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处理问题。张晓刚说,在节能减排方面,西方国家的钢铁行业之所以优于我们国家,是因为他们一直用电炉流程技术,让燃烧气体通过废钢和供电炉,最大限度地消耗掉二氧化碳,但是中国由于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废钢的产量未形成一定的规模,电力价格又不足以支撑电炉流程技术的使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自然就上去了,但鞍钢不会以此为理由,而放弃对技术创新的追求。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现在开始,鞍钢就和世界顶级的制造商一起参与,在美国建设电炉流程的钢厂,早一点探索电炉的装备和技术创新,为中国的节能减排做铺垫。“我们认为,作为钢铁行业的领头羊就应该具备这种前瞻性的目光和为社会创效益的责任心。”张晓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