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言模因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1-08-15毛伟华

科学之友 2011年3期
关键词:模因宿主外语

毛伟华

(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浅析语言模因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毛伟华

(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基于模因论和语言模因论,文章探讨了对于语言现象的重新认识,一度被视为外语初学者才使用的学习策略,如背诵等被再次挖掘利用,并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

模因;语言模因论;大学英语教学;背诵;创新性写作

何谓“模因”?它源于生物遗传单位基因,是1976年牛津大学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wkins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探讨基因自我复制以及相互竞争促进生物进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内涵是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并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本质上指文化传递单位——文化基因,正如基因通过遗传而繁殖一样,它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传播而生存,有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像“音乐曲调、思想观念、谚语、服装样式、房屋建筑样式、链式信件和电子邮件病毒、宗教”等,传播开来就是各种各样的模因。[2]

1 模因论和模因的传播特色

任何一种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就可称为模因。所以从这个角度理解,模因也是一种认知或行为模式,由一方传输到另一方,携带模因的一方被称为宿主;因为宿主继续携带基因,传输过程就是“复制”,宿主可继续向群体传播模因,进行自我再生产。

模因论将模因的生命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同化(assimilation)、记忆 (retention)、表达 (expression) 和传输(transmission),这4个先后有序的阶段。

(1)同化期: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的个体,进入他的记忆。个体必须和模因载体有接触并且模因呈现后必须得到应有的注意。

(2)记忆期: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越大,而记忆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只有少数模因能够被保存下来。

(3)表达期:模因必须从记忆储存模因中释放出来,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

(4)传输期:大众媒体尤其是因特网的出现对于模因的传输很重要。这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复制环路,选择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些模因在选择过程中被淘汰。

2 语言模因论和相关研究回顾

中国在模因论方面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还很有限,语言学家何自然教授就语言模因论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让我们从模因论的角度重新审视语言及其相关现象,对语言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语言模因论认为,在模因的作用下,词语得以复制,词语创造也同样得到复制,从而形成人和语言的互动模式,学习者从中可以窥探语言的变化和发展。[4]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习得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学会了语言表达,就需要不断复制出来与别人交流,从而达到传播的目的。这对于我们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即为语言知识的学习和传授,这种现象除了在本族语中的广泛出现,还有可能在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中出现。复制和传播的方式也包括“模因基因型传播”和“模因表现型传播”两种,[5]前者指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信息传播,如e-mail复制为“伊妹儿”;后者指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信息传播,如珍视明(真是明)等广告宣传语。

3 语言模因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这是外语教学和研究者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在模因论的指导下,我们或许应该对一些传统的教学主张和教学模式重新加以认识和利用,挖掘它们对于语言学习的积极意义,使其有效的学习策略得以回归。

3.1 词汇联想及联想转移

根据“联想场”(associative field)的理论,每个词都处于跟其他词连接起来的联想网络之中,语言中许多词都带有联想意义。

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的心理内化机制被认为是联想与迁移,[6]所以在日常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联想教学,来启发学生灵活学习和使用语言。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以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思想,还要让他们学会依照英语的地道表达形式同他人交流不同的思想。例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3册Unit 3 Text A The Land of the Lock,作者在发表对“到处是锁”社会现象的感慨时使用这样的一句话:We have become so smart about self-protection that,in the end,we have all outsmarted ourselves.We may have locked the evils out,but in so doing we have locked ourselves in.这句表达议论的话语既简明扼要,结构又对称优美,课堂上可启发学生迁移至别的议论文中,是非常好的表达方式。

3.2 重视背诵策略

模因生命周期的4个阶段使我们挖掘出一个在学习外语初期常使用但早已被中高级外语学习者抛弃的一种学习策略——背诵。事实上,模因论让我们逐渐意识到,任何一位语言模因的宿主或模因载体(即语言学习者)经过背诵或模仿等强化训练,都可以缩短语言理解和输出的过程,当然也可以说是人为的影响,并可以增大长期记忆中的信息量,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实现有效的交际。心理学认为,语言从理解到储存到输出之前的阶段被称作“孵化期”,这个阶段因人而异,并可通过训练而改变、缩短。在背诵语言材料之初,大多数语言学习者并未真正理解和领会背诵材料的内容,但是经过背诵,个体和模因载体能够得到充分接触,实现和完成模因的第一个阶段即“同化”;这些素材作为模因载体被大量储存在宿主的大脑中,成为第二阶段的“记忆”;这些载体后来会被宿主在学习实践中慢慢消化、掌握,达到第三个阶段,即“表达”。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背诵这一学习策略能被有效利用来缩短外语学习中理解与产出的“孵化期”。

学习者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因缺失大脑中外语的语言模因载体而形成语言学习障碍,这时通过背诵,学习的大脑中会迅速储存这种语言的语言模因载体,解决这种语言障碍。因此,背诵可以使模因载体较快地储存在宿主的大脑中,而后模因载体会进一步促进语言学习,可见背诵对于外语学习意义非凡。但是也要讲求方式、方法,首先要选择适当的背诵材料,所谓的适当指的是学习者可以接受和理解的,以略低的阅读理解难度材料为主,既有利于学习者模仿,还能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学习者积极思考和理解材料内部信息,帮助他们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尽快背诵、记住学习材料;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他们的背诵目标,逐渐实现活学活用所背诵材料的目的,如对于较低层次水平的学生,应主要以原文作为背诵材料目标。

背诵输入对加强学习者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助于他们将原本是显性知识的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的语言知识,帮助其语感的形成,达到最佳效果会促进语言习得效果。“一个人的隐性语言知识越多,他使用目标语的熟练程度就越高”。[1]当学习者的隐性语言知识和语感不断增强时,还有助于学生摆脱母语干扰,克服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干扰和负迁移,最终促进外语学习的习得。

在进行了大量背诵输入之后,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要进行—输出实践,因为背诵与学习环境要相结合,才能内化和活化背诵的语言实践材料。这里的“活用、活化”是强调背诵应与语言规则的学习灵活结合起来,这样才可以使学习者系统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规则,去理解和领会无数的句子,迅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背诵还会使学习者产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帮助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设法降低学习者的焦虑程度,为他们提供与背诵内容相关的外在条件,也就是相似情境,如背景音乐、实物、图片、角色任务等学习任务。

3.3 指导创新性写作

我们可以利用模因论中模因可以复制、传播的特点,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一种新型研究思路,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写作能力。

针对语言模因的基因型传播方式,在写作中可以通过“直接套用”,[3]即通过引用人们熟悉的经典名言的方式将信息内容直接套用于写作练习中,而且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4册第1单元Text A以“They say that pride comes before a fall”作为引言部分,开篇就点明文章主旨,“骄兵必败”的实例随后一一列举,增强了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因此,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将教材中或平时阅读所遇到的经典语言“模因”积累下来,存储在大脑中,在写作中遇到类似的语言情境时,可“直接套用”来复现语境,这样会强化学生学习,丰富语言表达。

再者,我们可针对语言模因的表现型传播方式,启发和鼓励学生结合不同的语境,大胆运用丰富的想象,产生不同的新的意义联想,然后在同一语言形式中嵌入不同的内容,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来让读者顺应新的语境,创新性地产出写作内容,这对培养学生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1]Bialystok,E.A Theoretical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Learning,1978(28).

[2]Blackmore Susan.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陈琳霞.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外语学刊,2008,(1).

[4]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200-209.

[5]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6]王正华,试析语言模因的心理内化机制:联想与迁移[J].甘肃联合大些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Memetics of Language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ao Weihua

Based on meme and memetics oflanguage,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wunderstandings oflanguage.Some learning strategies which was once recognised as ones used by beginngers are exploited and utilized.Furthermore,it brings about some new implications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eme;memetics oflanguage;college English teaching;recitation;creative writing

H319

A

1000-8136(2011)05-0144-02

毛伟华,1975年出生,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模因宿主外语
猪肺炎支原体膜蛋白Mhp271 与宿主UPR-GRP78相互作用促进其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模因论研究综述
大山教你学外语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大山教你学外语
抓住自然宿主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