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东关正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2011-08-15刘新环
刘新环,郭 印
(1.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2.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52)
1 汉中市东关正街概况
汉中市东关正街街道西起东门桥,东至小关子,全长约1730m,是集中体现清末民初这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街区。东关正街街巷尺度都比较小,给人以亲切宜人、狭长幽远的感受。
1.1 东关正街街区特点
东关正街街巷尺度都比较小,与道路两侧的一、二层店铺房舍非常协调。尽管一些沿街店铺多次经过翻改,但其平面布局及其建筑结构形式基本上仍保持着原有的整体风貌。沿街面宽最窄的不足5 m,进深最深长达50 m,形成多进院落。
街区的建筑除部分1980年后新建的少量砖混结构房屋之外,大量建筑仍为砖木结构的1~2层青砖瓦房,建筑密度极高(50%~60%)。
东关正街西段北侧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净明寺(遗址),主体结构基本保持,寺内东塔、门楼、照壁及部分建筑仍存。
1.2 存在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房屋破败,亟待修缮、改造;市政及公共设施功能不全,陈旧老化;文保单位保护不落实。
建筑材料主要是砖、瓦、土坯、木材,强度低、耐久性差、年代久远,多数木构件(梁、柱、楼板)腐蚀严重,屋面渗漏又导致砖、土质墙体受侵蚀,出现局部坍塌,岌岌可危。
区内道路布局与区域环境严重不适。东关正街东西向长达近2 km,宽仅6~8 m,无南北向道路分割,人车混流,拥挤不堪。多数深宅大院为多户集中取水,无排水设施,雨、污水仅靠院落中窑井渗水,暴雨季节水患时生。线路布设混乱、陈旧老化、超负荷严重,曾发生多起电线火灾事故。无公共活动空间,由于建筑密度过大,无绿地、广场或其他开敞公共活动空间。净明寺被其他单位长期占用,寺区范围内用地不断被侵食,周围环境不断恶化。
2 保护与整治方案
2.1 保护原则
主要原则是整体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可操作原则。将街区保护纳入汉中市古城区整体规划保护中,对街区整体风貌和整体格局进行保护。
东关正街内各级文物建筑或优秀传统建筑等历史遗存的真实保留;如东塔、重点民居保护院落等。不改变东关正街街道、巷子宽度、不改变民居建筑特色等。历史街区文化传统和地方艺术的全面继承;保护其院落格局,四合院;重视每幢建筑的细部装饰,突出历史时代文化和艺术。
2.2 街区保护规划措施
2.2.1 将街区划分为3段:重点段,协调段,保持段
东门桥——南井巷,全长580 m,此为严格保护段。沿街建筑完全按照明清风格修葺,门窗全为木质材料,传统风格,建筑高度不高于2层,保护原有院落布局,庭院内不得再建。原有的渗水坑、门楼、照壁等不得随意破坏。
南井巷——河流,全长590 m。沿街建筑以2层为主,外观形式仍保持明清风格,局部建筑构件可改用现代材料,沿街店铺可加设橱窗、檐口,室内进行改造。门牌、招牌、灯具体现古代风格,也要保护院落的布局。
河流——朝阳路,全长560 m。沿街建筑保持坡屋顶形式,层数不超过2层,建筑材料可选用新材料,细部可进行现代装饰,色彩近似青灰色,适当点缀。对于已经建成的比较新的建筑可适当改造立面,运用绿化遮挡或者细部装饰来达到融合的效果。
2.2.2 建筑风貌保护
建筑的保护与整治必须建立在保护街区传统特色和改善居民生活的基础上。东关正街保存的重要建筑是东塔及周围风貌较好的附属建筑;重点民居保护院落和建筑保存比较完整的、能反映历史风貌的院落,要保持原样,以求如实反映历史遗存。
东关正街内大部分建筑都是在保护的范围内,尤其重点段,除了保存的建筑外,基本上都是处于保护这个范围内的。另外、大部分的沿街建筑也是属于一个范围。由于建筑的材料、色彩、形式等原因与街区的风貌不协调,如建筑立面贴瓷砖、色彩过于纯艳、平屋顶、铝合金门窗等,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如更换建筑构件、加坡屋顶、降低层数等手段,使这些建筑符合整个历史街区的风貌要求。
一些不协调的建筑,譬如在低矮的民居中1980年以后建成的一些多层、高层建筑。可暂时维持现状,待以后条件成熟时拆除、改建。针对影响传统风貌较大的建筑,采取拆除更新的措施。更新的对象主要针对功能不符、对周边环境风貌有较大冲突和视觉障碍、有条件拆除的建筑物。
2.2.3 街区保护规划方案
整治后的建筑高度严格控制在3层以内,以近于1∶1的视角比例营造舒适、亲切的街道空间。以宜人的尺度保证景观视廊畅通,使街区真正体现“楼小能容月,墙低不碍山”的意境。
将所有明设的管线、管道全部下地敷设并增设公用电话亭、交通、旅游专用指示牌以及休憩设施。街区小品皆就地取材,体现质朴的乡土气息。
以保护街区建筑风格与强化旅游商业功能为目标,逐步将公有房迁出,一部分以房产置换的方式改为老街商业网点,一部分改造成为经济型休闲旅馆,作为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开发特色产品,使单一的、杂乱的商店向传统工艺展示作坊与特色店铺转化。以保证适宜而稳定的街区居住人口,保持街区活力为目的,通过改造建筑内部布局与设施、改善厨卫条件及通风采光条件,将现代化的生活纳入传统风貌之中。
东关正街保护与整治规划工程采用了政府倡导、专家支持、居民参与的共同开发模式。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控制管理依据,设计单位提供技术支持,由居民自筹资金改建、改造自家房屋建筑。
3 建筑修缮措施
3.1 建筑外观的修缮
对于门、窗扇尚存的,保留其原有门、窗扇式样,检查其残损情况,对其进行加固、替换。对于不能够继续使用的,按原式样、尺寸重做;对于门、窗扇已经缺失的,参考周围历史建筑中尚存的、通过鉴定认为是历史实物的门窗式样、尺寸,对缺失的门窗进行恢复。
街区内建筑的屋面瓦片大多已残破不堪,屋面瓦片的破损使瓦屋顶的防水功能大大降低,雨水渗人瓦顶内的木构件上,年久危及建筑的使用安全。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全部翻铺的方法进行修复。屋面保持原有样式,檐口铺设瓦当和滴水,使沿街屋面自由落水,保持传统商业街的风貌。
雕花一般保存较好,主要的损坏在于随着木构件的开裂而产生的裂缝,在结构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均予以清洗保留。对于破损比较严重的,可进行复建、插建,建筑中的雕花则根据街区内现存的以及从相关资料中收集的图案进行设计雕刻。对于木构件油漆色彩如建筑外立面的门窗、木板墙、额枋、外立柱、阳台木栏杆、挂落等木构件可刷深栗壳色亚光漆两道。
3.2 内部构件的修缮
椽子和匾额由于长期受屋面渗漏雨水的侵蚀,多数都存在朽烂的情况。鉴于对今后使用的考虑,对椽子和匾额予以翻新。街区内现存格栅质量较高、保存较好,故根据实测情况仅更换破损较严重的格栅,其余均予以保留。现存木楼板大多已被磨损得很薄,并与格栅脱离,局部楼板缺失,在修缮设计中拟将现存木楼板全部更新,采用杉木条板企口拼接,并与格栅钉牢。室内地坪经后人屡次改建,比其原始地面已抬高很多。在修缮设计中,参考建筑室外人行道的标高,以改造后的地坪比人行道高出150mm为好。地坪修缮的过程是先将后人增铺的地坪刨至历史建筑的原始地面,然后再铺设地坪。
楼梯大多为既窄又陡的木楼梯,在修缮设计中根据平面功能的调整改建楼梯。新建的楼可靠墙放置,沿进深方向的位置根据柱子的进深间距确定,以防止对结构稳定性的破坏。在长期的使用中,建筑室内木构架由于缺乏必要的维护,局部表面有发霉、发黑的痕迹;四周墙面亦由于后人多次装修、粉刷,已不见其本来面目。修缮时,根据历史建筑构件表面粉刷的不同,刷栗壳色亚光漆二鹿木楼板上表面及木楼梯表面刷透明清漆二度,保留木材本色;建筑主体的内墙面先用石灰砂浆找平,再刷大白浆两道;厨卫墙面用白色瓷砖贴面。
[1]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10:25-32.
[2]李明,祁今燕.古城汉中的保护与开发[J].城乡建设2005,10:68-70.
[3]阮仪三,顾小伟.对于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实践模式的剖析[J].同济大学学报,200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