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绿化大行动打造绿色温岭
2011-08-15撰文周先苗
□撰文 /周先苗
近年来,温岭市不断加大城乡绿化工作力度。“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林地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0.8%,林木绿化率达34.5%,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各1个。同时,提出了“三生融合”的理念,即充分发挥绿化在生态、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纽带作用。
从生态环境来说,温岭市是一个“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城市,有山有水有平原,生态系统的结构比较合理。但每年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相对较多,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从经济发展来说,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坚定不移地走发展低碳经济之路。加快城乡绿化建设,将有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承载能力,为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条件,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从市民生活来说,全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打造“森林城市”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加快城乡绿化建设,对于打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于这样的认识,温岭市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森林温岭“三年绿化大行动”,这也是落实全省“1818”平原绿化行动的重要体现。计划通过3年的努力,总投资8.13亿元,新增绿化面积2.77万亩,使全市的森林覆盖率有较大的提高,生态环境面貌有明显的改善。
在开展森林温岭“三年绿化大行动”的具体过程中,同时提出了“三动推进”的概念,就是要做到规划先动、项目带动和城乡联动。
规划先动。按照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要求,专门组织对温岭的绿化现状、生态条件等基础工作开展全方位调研,加强绿化建设规划与市域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有机衔接,注重规划的档次和水平。同时,明确对树种选择的要求,注重以乔木为主,乔、灌、草合理搭配,形成错落有致的复式绿化。尽量选用乡土树种和彩叶树种并增加一些高大的乔木。
项目带动。按照年均新增绿地30万平方米的要求,实施“十万乔木进城”工程,重点建设植物园、九龙湖生态湿地公园、龙门湖生态湿地公园等一批生态休闲项目,积极打造城市“绿心”,逐步达到市民出行500米就有1个5000平方米的城市休憩绿地的标准。同时,重点抓好大石一级公路、石松一级公路等交通干线绿化提升工程,以及金清二期标准示范林带、沿海基干林带建设。
城乡联动。结合村庄整治“菜单式”项目,实施“百万乔木进村”工程,完善村庄绿地系统,优化农村生态环境。计划到2012年,全市新建绿化示范村257个,实现80%的行政村达到市级绿化示范村的标准。同时,认真抓好农田林网、生态景观林和兴林富民工程建设。2011年,全市将完成农田林网300公里2000亩,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2%,实现城乡绿地系统互联互通,城乡绿化由城乡居民共建共享。
为保障“三动推进”的良好实施,温岭市提出了“三化管理”的要求,即制度常规化、投入多元化、参与广泛化。
制度保障。将推进城乡绿化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总结和固定;利用考核的“指挥棒”效应,将城乡绿化纳入对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目标考核,使之成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
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绿化投入机制。一方面,市、镇两级财政提高绿化资金预算,整合相关财政资金,加大森林绿化投入力度。市里专门出台政策,发挥政府性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城乡绿化进行支持。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资金捐助、参与绿化项目建设。2011年以来,全市已募集1500多万元的绿化公益资金。同时,积极完善林木绿地认种认养实施办法,做到每一片绿地、每一棵树木都“有牌、有名、有证”,让广大市民的爱心落到实处,也让这些爱心与树木一起成长,变得更加枝繁叶茂。
宣传发动。一是发动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带头建设“机关林”、“先锋林”,2011年要完成植树500亩。二是发动企业职工沿路、沿河建设企业绿道,2011年要完成植树1000亩。三是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和学校的作用,积极营造“共青林”、“巾帼林”、“同心林”、“亲子林”等各类纪念林。四是组织引导广大车友开展各种形式的植树造林,建立“车友碳汇林”基地,通过森林吸碳固碳,消除自己的用车碳排放。
通过森林温岭“三年绿化大行动”的深入开展,能够让绿化成为温岭的文化,让绿色成为温岭的底色,让广大市民在绿树掩映下生活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