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丰产栽培技术
2011-08-15杨佳佳
杨佳佳
(云南省楚雄市东瓜林业站,云南楚雄675000)
1 引言
楚雄州位于云南省中北部。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州年平均气温14.9~21.9℃,全州年平均日照2 450h,年降雨量为834mm,板栗是楚雄州的主要经济林木,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20世纪70年代以来,板栗已逐渐成为楚雄州的重要出口物资之一,主要销往港、澳和日本,由于品质优良,颇受外商欢迎。
板栗系壳斗科栗属,是我国特产的一种优良干果树种。栗果营养丰富,味道甜美,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我国产的板栗在世界享有盛名,被誉为“甘栗”。栗材可做枪托、船舱、枕木、乐器等。原木可培养蘑菇。树皮、树叶和总苞含单宁,是良好的烤胶原料,花是蜜源,雄花序燃烧可驱蚊虫,且栗树各部均可入药,果壳治反胃、叶可作收敛剂、树皮煎汤洗丹毒等症。板栗树体冠高形美,枝叶稀疏,抗性强,寿命长,是理想的绿化及净化环境树种。栗树适应性强,比较抗旱、耐涝,产量比较稳定,一年种多年收,管理较省工,百年老树仍可结果,有“铁杆庄稼”之美誉。
2 板栗栽培技术
2.1 实生苗和砧木苗的繁殖
2.1.1 种子的选择
种子应选择生长健壮、丰产稳产、结实早、品质好、抗逆性强,树龄在15年以上的优良母树上采集,应在栗苞呈黄色、刺苞开裂、栗果呈红褐色时采收。最好是自然成熟落地的种子,出籽率不低于50%。种子要粒大、饱满、大小均匀、无碰伤、无病虫害,每公斤粒数在80粒左右。
2.1.2 层积处理
成熟的栗子采后立即播种,即使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不会萌发,需要经过2~3个月的生理成熟期,因此栗种需要越冬埋藏。
2.1.3 播种育苗
板栗宜在春天播种育苗。种子在播种前要先用温开水(30~40℃)浸种3~5h,采用条播方式播种。株距以15cm,行距以20cm为宜,种子应横卧放置。种子覆土厚度以3~4cm为宜。播种量为1 500~2500kg/hm2,可出苗8 000~15 000株。
2.2 嫁接苗培育
2.2.1 砧木与接穗的选择
砧木采用本砧,尤以1~2年生的实生苗最好,砧木苗的规格为地径粗0.5cm以上、高50cm以上,生长健壮。接穗选择生长健壮、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成年优良单株的外围和中上部枝条,不用内膛枝和下部枝,以结果枝最好,发育枝次之,徒长枝最差。
2.2.2 嫁接时间
嫁接时间因各地气候条件而异,但以砧木萌动而没有展叶时嫁接。这时气温升高、树液流动、形成层活动,嫁接成活率高,不能用已萌动的接穗。嫁接应选择晴天,气温18℃为宜。
2.2.3 嫁接方法
由于板栗枝条木质部呈齿轮形,用一般芽接法不易成活,主要采用枝接。枝接的方法很多,但以切接、插皮接、腹接、劈接、带木质部芽接为好。
2.3 品种选择与授粉树配置
选择丰产性强、品质优良、抗病虫能力强、与气候和土壤条件相适应、适合于经营管理的优良品种。栗树为异花授粉植物,多数品种或单株自花授粉结实率低。主栽品种选定后,还必须配置一定数量的授粉树。授粉树的比例可占主栽品种的1/3~1/4。在一个栗园内选择2~3个品种作授粉树。授粉树品种的花期应与主栽品种花期相一致。
2.4 栽植密度、方式及栽植时期
(1)栽植密度。栗树是树体高大的乔木,树冠扩展较快,必须注意栽植密度。一般株行距为5m×6m,定植塘为80cm×80cm×80cm。为了提高早期产量,可以合理密植。
(2)栽植方式。平坦的河滩地及缓坡地,初植株行距2m×3m,永久保留树5m×6m。方形与三角形配置。山坡地沿等高线方向为株距,坡向为行距。沿等高线三角形配置。
(3)栽植时期。栗的栽植时期分为秋季栽植和春季栽植2个时期。秋季栽植在落叶后到苗木开始萌动前进行,春季栽植在芽萌动前栽植。
2.5 整地与定植
2.5.1 整地
在河滩地和缓坡地建园,要进行全面整地。用机械深翻40cm,然后挖栽植穴定植。在坡度10°左右的坡地建园,要进行带状整地。沿等高线开沟,沟宽80cm,深60cm。表土放坡上,心土放坡下,栽植沟挖完后,沟底填入粗有机质,再将表土填回沟内,施入有机肥,最后回填心土。在15~25°的山坡地建园,必须修筑水平梯田,在梯田上挖栽植穴,穴深60cm、宽80~100cm,表土、心土分开,穴底放入粗有机肥,回填表土,施入有机肥或化肥,最后回填心土。
2.5.2 定植
在整地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密度和栽植方式挖栽植穴,施入基肥10~20kg,然后把肥与土搅拌均匀,土肥比例4∶1左右。将苗木置于穴中心,使苗径稍高于地面,舒展开根系,埋土后轻轻提苗,再用脚踩实,修筑水盘,灌水,待水下沉后再培成土堆,可防风保湿,提高成活率。
2.6 栽后管理
2.6.1 抹芽与除萌
苗木成活后萌芽较多,需将主干上发生的主枝部位以下的萌芽全部除掉,保留整形带的萌芽。砧木和实生苗基部时常发生萌蘖,影响主干萌芽生长,也要及时除掉。如果发现苗木地上部分未成活,则保留一个萌蘖,除去多余的萌蘖。
2.6.2 土壤管理
清耕栗园要及时除草松土。行间间种豆科植物或绿肥作物。苗木成活后,于6月上旬至中旬,每株追肥0.02kg。
2.7 抚育管理
2.7.1 以耕代抚
板栗种植后依据各地实际,间种烤烟、花生、黄豆、红薯、洋芋、绿肥等作物,进行栗粮间作和冬耕夏锄,实行以耕代抚,冬耕时将枯枝落叶、栗棚、烂果翻入土层下20cm。
2.7.2 肥水管理
板栗生长发育中,除需氮、磷、钾3大元素外,还需配合适量的钙、镁、锌、锰、硼等微量元素。板栗为高锰植物,需锰量比其它果树大而且重要。钙也是板栗需要量大的元素之一,硼对授粉受精具有重要作用,适量施硼,可防止花而不实,是降低板栗空苞率的有效措施。
2.7.3 整形修剪
(1)自然开心形。干高60~100cm,选留在主干周围分布均匀的3个主枝,在主枝上间距60~70cm选留2~3个强壮分枝作侧枝,使树冠稀疏开张,通风透光,结果面大。
(2)主干疏层形。有明显的中央领导枝,树冠高大成层形,充分利用空间结果。干高60~100cm,主枝5~6个,第1层2~3个,第2层1~ 2个,第3层1个,每个主枝上保留侧枝2~3个,为了适应栗树喜光和幼树抽枝旺盛的特点,层间距1.0~1.5m,层内主枝间距50cm左右,第一侧枝距离主干60cm,侧枝上下交错,避免对生。
(3)整形期间修剪宜轻,选留主枝、副主枝的同时,对其它非骨干枝,在不影响骨干枝生长的原则下,需保留,适当多留辅养枝,对扰乱树形,影响骨干枝生长者,予以疏除剪去。
[1]丁字桥.经济林栽培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
[2]全国“星火计划”丛书编委会,板栗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年.
[3]楚雄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经济林果栽培技术[R].楚雄:楚雄彝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协会,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