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博透射的自然之美

2011-08-15撰文何晓玲

浙江林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藤条世博场馆

□撰文/何晓玲

世博透射的自然之美

□撰文/何晓玲

像圆了奥运梦一样,2010年,中国人也终于圆了百年世博梦。10月,延续了半年之久的上海世博大戏终于圆满落幕。

这场吸引了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以上人次参观的博览盛宴,如同送到家门口的世界之旅、科技文化大餐,岂有不闻之理!况且这样的幸事可遇不可求,能让我们赶上,也算是这辈子的造化,或许是唯一的一次。这毕竟是一场参加国和组织最多的一次博览盛宴,其内容之丰富、场馆之众多、人气之旺盛,绝无仅有。所以仅凭一两天的努力,哪怕是穷其所能,也只能窥其一斑,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综观上海世博会,虽然没有茅台酒飘香的故事、费里斯大转盘的奇妙、爱迪生四路多工电报的发明、回旋加速器中原子能的集聚、巴塞尔第自由女神像的震撼、水晶宫里众多早期工业发明的突破,但体现出的理念之先进、创意之新颖、个性之独特,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透射出的自然之美、绿色之美,更是让人惊叹和称奇。也许,这正是这届新世纪的世博会想要展现和传递的信息。的确,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已不会再为某一个创造发明而感到新奇,也不会再为物质的追求而付出太多的激情,倒是更希望拥有精神的享受,希望能做一次真正的回归。

要说最具创意的,当属最终获得金奖的英国馆。那座蕴藏着不同种类,形态各异,总共60万粒植物种子铸就的“种子圣殿”,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自然的神宫。这60万颗种子来自于英国皇家植物园和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的千年种子银行项目,也是中英两国传统友谊结晶的象征。进入面积不大的场馆,伴随着“种子管”不断变幻着的五颜六色,不免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张力和丰满,也不由得去一一细细探究。每一粒种子都像是在述说一个个生生不息的生命故事,显现出大自然的无穷浩瀚和创造力。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量,简直是超越一切的,它是生命的起源,是世间万物的根本。设计者用这样的方式来呼吁人们更好地保护环境和人类的未来,不愧为独具匠心。

“种子圣殿”的外形由6万根亚克力管“触须”组成,构成了一个6层楼高的“蒲公英”场馆。入口处,像是进入一只刺猬的躯体,奇妙无比,据说这些设计灵感来自于《侏罗纪公园》。联想到曾经热映的大片《阿凡达》,最震撼的也是那些参天的大树、灵动的种子、百兽的乐园……看来这些最初始、最原本的东西,才是人们心灵深处最深刻、最永恒的向往。

另一个既环保又经济的场馆,恐怕要数西班牙的“藤条篮子”了。它由8524块色泽深浅不一的藤条板组成,包裹在用先进技术造就的钢玻璃结构外,呈现出波浪起伏般的流线型。这些藤条板平铺开来据说足有1.2万平方米,全部在山东以全手工编织而成,还要经过加水煮沸定型。其每一块都有编号,经过精确定位、精心设计、巧妙排列,使外墙形成代表自然元素的汉字,如“日”、“月”等,真是意蕴深刻。进入馆内,阳光透过藤条缝隙,洒落在每一个角落,斑斑驳驳,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设计者用编织藤条这种古老而师从自然的手工艺术来诠释历史和现代的意念,使人既感到亲切,又不失浪漫,真是一种很高明的表现手法,自然之美挥洒得淋漓尽致。馆内的“西班牙笑娃”小米宝宝也很受观众喜爱,看着他不时地眨巴着俏皮的双眼,逗得众人也喜笑颜开。“藤条篮子”用这种天然和天真的元素来述说历史和畅想未来,令人身心愉快。

国内馆中浙江馆的“竹立方”也颇具特色,成为一枝独秀,热门程度不亚于中国馆。“竹立方”用足了竹的语言,由内藏着1600多盏LED投光灯勾勒的根根“翠竹”,可以在10秒钟内变幻出6万多种过渡色,这种由枯黄向翠绿色的渐变,不仅还原了竹子四季变化的真实状态,同时塑造了浙江馆清新高雅的形象。用竹子这种最具江南特色的植物元素来装饰,既是浙江自然风物的真实写照,更蕴含着优美、风雅的谦谦君子风采和人文精神,这也是森林文化的很好传递。

场馆中体现自然绿色之美的设计还有很多,绿色植物的布景和装饰比比皆是。如法国馆的立体绿化广场、英国馆的绿毯壁画地图、澳大利亚馆的植物装饰灯饰、匈牙利馆的升降森林,包括日本馆的蚕宝宝外观造型,都跳动着大自然的节律。可以想见,这些透射自然之美的众多元素,将成为以后人们对上海世博会的最好记忆。

猜你喜欢

藤条世博场馆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藤条迷宫
来编一个收纳篮
藤条去了哪里?
场馆风采
藤条去了哪里?
世博特刊
难忘世博难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