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袖选人用人精言录
2011-08-15宗禾策
文/宗禾策
国家领袖选人用人精言录
文/宗禾策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选人用人,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实践证明,选对用好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了一面旗帜,确立了一个带头人,群众就有了主心骨。选错用坏一个干部,就会影响一个地方的发展,损害群众利益,败坏党和政府形象。为此,本刊特精摘国家领袖的部分用人语录,供决策研习。
毛泽东 观大节,略小过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
毛泽东第一次把用人问题作为领导的两项基本职能之一提出来,并把它上升到组织路线的高度,认为它对政治路线的执行具有决定的意义。这是毛泽东用人观的一大特征,也是他毕生用人观实践的真实写照。
“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历史上的用人经验基础上,明确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他认为坚持任人唯贤,必须搞五湖四海,反对山头主义,反对宗派主义。
“我们党需要‘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干部队伍。”
毛泽东所指的“德才兼备”,德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具有阶级性,不同时代、不同阶级,赋予德的内容也不相同;才是指干部的能力和才华。不同时期、不同岗位,对才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德才兼备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既不能割裂,也不能偏废。毛泽东概括的“又红又专”,红是指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专就是学习和掌握现代化建设的专业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内行和能手。毛泽东认为,专不等于红,但红必须专。
“选人用人要做到‘知人善任,用得其当’。”
毛泽东十分强调知人善任。他指出: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毛泽东认为,知人善任、用得其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面地、历史地看待干部,而不要用主观唯心主义和行而上学的观点去看待干部。所谓全面、历史地看待干部,就是要对干部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社会经历和工作表现,作全面历史的分析。二是大胆放手地使用干部。毛泽东一贯主张大胆放手,充分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充分发挥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关心和爱护干部。毛泽东认为,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关心和爱护干部,是共产党的干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关心和爱护干部看作是领导者知人善任的一项重要原则。
“用人途径与方法要求‘不拘一格,广开才路’。”
毛泽东一贯反对论资排辈思想,他从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出发,主张广开才路。他不止一次引用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教育全党,要尊重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要坚持“放手地吸收、放手地任用和放手地提拔”的方针,崇尚真才实学,不以文凭和学历取人,不搞论资排辈,主张要不拘一格地大胆起用优秀青年干部。
邓小平 选贤才,用能人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这八个字是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用人思想的基本着眼点。他认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系到四个现代化的兴衰成败。“靠空想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他强调指出,要反对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的错误思想,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风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邓小平在1979年就说:“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急需培养、选拔一大批合格人才。”他认识到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使我们国家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必须把人才开发战略作为各种战略的制高点,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大力培养选拔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能否培养出大量的人才,能否按照‘四化’标准选拔素质优秀的人进入领导班子,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能否长治久安,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
邓小平说,我们的政策是否有连续性,主要看两条。首先是看政策本身对不对,其次要看执行政策的人。从中央到各个地方,都要有一批勇于探索、精力较好的人。他把人才问题作为百年大计,提高到政治的高度加以认识,指出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要求:“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越是国家处在历史最关键的时刻,人才越是难得,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宏大战略,我们国家百废待兴,而当时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人才匮乏。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会成功。面对人才短缺和老化的问题,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要珍视劳动,要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告诫人们,的确人才难得呀!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也搞不好。
“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年轻的有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的人才;有了成批的专业人才,才能带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只有人才不断涌现,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邓小平认为,我们现在不是人才多了,而是真正的人才没有很好地发现,发现了没有很好地起用。
“我们的人才队伍需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邓小平把新时期的用人标准概括为“四化”。他说:“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形成‘四化’,并且要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来加以保证。”1980年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又指出,迫切需要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干部“四化”标准,是新时期邓小平用人思想的根本体现,是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用人观的必然结论。
“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
邓小平特别注重干部的政绩,指出要选拔有政绩的人;培养选拔的干部必须是拥护改革开放,勇接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精神班的人。据此,他提出了用人的政治标准:“用人的政治标准是什么?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这就是主要的政治标准。”他多次诚恳表示希望在选人问题上要注意社会公论,不要感情用事。要用政治家的风度来处理这个问题。现在就是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大胆地放进新的领导机构,使人民感到我们真心实意搞改革开放。人民,是看实践。人民一看,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改革开放好,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
“要严格考核,赏罚分明”;“要建立干部定期交流轮换的制度”。
邓小平强调要实行考核制度。考核必须是严格的、全面的,而且是经常的。各行各业都要这样做。要根据领导干部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必须同物质利益联系起来。通过考核和赏罚分明,要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他说,人员不流动,思想就会僵化,我们也要逐步实行人员流动、更新的制度,而且干部交流有利于克服派性和山头主义,有利于廉政建设。
“我们要开一条路出来,让有才能的人很快成长,不要老是把人才卡住。人才不断涌现,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邓小平告诫全党要选贤任能,不仅要改革用人制度,还要改革旧的思想观念,在用人思想方面实行根本性变革。在这方面,没有足够的革命精神是不能奏效的。
“不要指望上面派来或别处调来干部,要坚决地从群众中放手提拔。”
邓小平指出,其实人才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周围已经涌现出一批积极分子,要善于从他们中间选拔一批干部。也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地联系群众,使工作生根。
胡锦涛 兼德才,严选用
“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这是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中代表全党和中央提出的选人用人制度。“五湖四海”的思想由来已久,毛泽东率先将“五湖四海”作为干部选用的一个重要原则。胡锦涛在中央全会上再次郑重提起“坚持五湖四海”原则,既是追根溯源让人们联想起毛泽东深谋远虑的干部思想,同时也是对现实的提醒和警示。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得人才者得天下。”
国家出台的《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胡锦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胡锦涛在2010年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反复论说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性。并强调,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要靠科技和人才的力量。
“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在党内特别是干部队伍中大力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和氛围,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坚持锐意改革、奋勇创新,自觉反对不求进取、得过且过,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断保持和增强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真正推动出现一个广大干部奋勇争先、与时俱进、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生动局面。”
胡锦涛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严肃的课题,并且把能否坚持改革创新作为干部能否经受住这个根本考验的关键。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
胡锦涛指出,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以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为根本,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班子成员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自觉性,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干事创业水平。”
胡锦涛强调,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形成班子成员年龄、经历、专长、性格互补的合理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
“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源源不断培养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大计。”
胡锦涛指出,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点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使他们切实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胡锦涛在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上的思想,特别是他的“人才观和用人观”既富有历史继承性,又富有现实针对性。
习近平 明导向,服公信
“要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要树立科学发展的导向,注重选拔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要树立崇尚实干的导向,注重选拔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不事张扬的干部;要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注重选拔在基层和生产一线的优秀干部,选拔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要树立鼓励创新的导向,注重选拔思想解放、作风扎实、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干部;要树立群众公认的导向,注重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能为人民造福、得到群众拥护的干部。”
习近平提出的“六大导向”的干部任用原则意义深远。在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它是一个十分完整的体系,注重品行是基础,科学发展是核心,崇尚实干是作风上的要求,重视基层是基本导向,鼓励创新是时代主旋律在干部任用原则上的体现,群众公认则是党的宗旨和性质在干部任用原则上的重要体现。
“通过树立、落实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褒奖那些贡献突出的干部,支持那些一身正气的干部,鼓励那些老实干事的干部,鞭策那些相形见绌的干部,教育那些跟风行事的干部,约束那些投机钻营的干部,惩处那些贪污腐败的干部,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水平。”
习近平提出的这一充满辩证法的论述,是对“六大导向”的延伸阐释,这既是我们党用人原则的依据,也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的目的。
“选拔干部要警惕三现象:‘混’、‘巴’、‘熬’官不能选。”“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选拔干部。”
习近平指出,这种“混”、“巴”、“熬”的现象,被一些干部当作了升官的潜规则,尤需引起警惕。科学发展是干出来的需要干部动真情、出实招。科学发展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戒虚、戒假、戒浮,求实、求真、求深,动真情、出实招、求实效。
习近平选用干部的“六大导向”将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提升到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高低上,真正把那些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努力造就推动科学发展的骨干队伍,为树立新形势下干部培养选拔指明导向,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