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邵式平在赣东北

2011-08-15庄永菁

党史文苑 2011年6期
关键词:弋阳方志敏根据地

庄永菁

(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 江西南昌 330003)

邵式平在赣东北

庄永菁

(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 江西南昌 330003)

邵式平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及红十军的主要创始人、领导人之一,曾任赣东北军委主席、闽浙赣军委主席、红十军政委、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闽赣省军区司令员、中共闽赣省委书记等职,对赣东北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邵式平 赣东北

邵式平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及红十军的主要创始人、领导人之一,曾任赣东北军委主席、闽浙赣军委主席、红十军政委、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闽赣省军区司令员、中共闽赣省委书记等职,对赣东北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上有朱毛好主张,下有方邵打豺狼。第一英雄方志敏,第二将军邵式平。两条半枪闹革命,打倒土豪为人民。”这首赣东北革命民谚 《打倒土豪为人民》,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邵式平的敬仰之情。毛泽东、周恩来也亲切地称他为 “邵大哥”。本文主要论述邵式平对创建赣东北根据地的重大贡献。

一、建立弋阳党支部,开展农民运动

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党组织即派邵式平回弋阳进行革命活动。他在县城建立了中共弋阳支部,大力开展农民运动。北伐军到达弋阳后,邵式平出任弋阳县政务委员会主任,1927年初调南昌工作,出任改组后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监察委员兼省党部秘书长,积极推动江西工农运动和反对国民党右派破坏革命的斗争。邵式平经过调查得知,贵溪县上清宫的 “张天师”,是汉代天师第六十三代孙张恩溥,拥有10个大庄园、5000亩良田,收租万担,称王称霸,欺压百姓,广大农民恨之入骨。在阴历年关时节,邵式平在北伐军1个团的帮助下,和贵溪党组织一起,率领农民暴动队,手持梭标、锄头,一举攻进了上清宫,活捉了 “张天师”,并缴获了他祖传的汉白玉大印。此举影响很大,推动了赣东北农民运动的开展。接着,邵式平又以赣东北特派员的身份,巡视赣东北各县。他先后撤换了进贤、东乡等县的反动县长,并与横峰县党支部一起,指挥农民协会会员攻克了横峰县城,缴获了30支枪。邵式平随即宣布撤销代表北洋军阀的县长和公安局长的职务,委派共产党员邹秀峰和吴先民担任县长和公安局长,并以这30支枪为基础,成立横峰县农民自卫军,由吴先民指挥。这就使党组织掌握了一支武装,为后来的弋横暴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出席窖头会议,参与领导弋横暴动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是在方志敏、邵式平、黄道领导的弋横暴动的基础上建立的。

1928年1月2日,方志敏在弋阳九区窖头村主持召开弋阳、横峰、贵溪、上饶、铅山5县党员会议 (史称窖头会议)。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形势,确定目前中心任务是土地革命,以地方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决定了武装起义的纲领。会议选举方志敏、黄道、邵式平、方志纯、吴先民、邵棠、方远辉组成中共五县工作委员会,方志敏任书记;成立起义总指挥部,方志敏任总指挥。

窖头会议后,为了扩大暴动区域,暴动总指挥部于1928年1月间发出各地同时暴动的通知,并决定各地起义队伍向外围猛烈发展。弋阳、横峰的农民革命团在暴动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组成六路纵队,全面出击。一月之内,参加暴动的农民达七八万人,弋、横两县纵横100余里的广大地区到处都是暴动的队伍,村村飘扬着红旗,乡村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农民革命团掌握了政权。

邵式平和方志敏、黄道领导的弋横暴动,是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在全国较早的一次革命武装暴动。它拉开了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序幕,为探索和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坚持 “与群众共存亡”方针,粉碎敌人局部“围剿”

弋横暴动胜利后,邵式平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受到周恩来的亲切接见。他回到赣东北后不久,撤销了五县工委,弋阳、横峰先后成立了中共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方志敏任弋阳县委书记和县苏主席;黄道任横峰县委书记,邵式平任横峰县苏主席、代理书记。

但是,反动势力不甘心失败。朱培德派正规军和“广信七县军民联合剿匪委员会”的靖卫团联合起来,向弋阳、横峰暴动地区大举进攻。弋横暴动遭到了严重挫折。武装起义转入艰苦的游击战争。

1928年春夏之交,敌人派大军分四路向苏区大举进攻。游击队被迫退到了弋阳、横峰、德兴三县交界处,方圆不到50里的磨盘山,活动十分困难。由于敌人整营整团地围山搜山,游击队连藏身地都难找到,只能躲在树林里、岩石下或水沟里。粮食也难以为继。于是,有些人产生了消极动摇情绪,甚至有人逃跑。

为了统一思想,明确方针,1928年6月25日,中共弋阳、横峰两县委在磨盘山方胜峰召开联席会议。会议由方志敏主持,邵式平、黄道等20多人出席。会议决定工农革命军坚持内线斗争,依托九区良好的群众条件和磨盘山的有利地形,打破国民党军的 “驻剿”。并决定采取着重打击地主豪绅和地痞流氓,制止敌人的抢劫破坏,集中对付国民党 “驻剿”军,加强邻近地区群众斗争,打入国民党军内部,开展兵运工作,瓦解敌军等策略。

方胜峰会议是一次赣东北党组织由游击战争转变到创造红军与开展苏维埃运动的一次关键性会议。邵式平在会上站在方志敏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一边,与以庞先飞为代表的逃跑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会后,邵式平指挥游击队打了几个漂亮仗,很快就扭转了局面,进而粉碎了敌人连续四次的 “围剿”。

四、出任赣东北军委主席,建设正规化红军

方胜峰会议把军事指挥权授予邵式平以后,邵式平发挥了他的军事天才,指挥我军以弱胜强,接连粉碎了敌人的四次局部 “围剿”,发展和壮大了红军力量。

1929年2月底,成立了中共信江特委,省委委员方志敏为代理书记,省委候补委员邵式平任特委常委、军委主席。同年10月1日,信江苏维埃政府成立,方志敏任主席团主席,邵式平任军委会主席,标志着信江苏区的形成。信江苏区包括弋阳、横峰、贵溪、余江、万年、上饶、德兴、铅山等八个县,是赣东北苏区的前身。

信江军委下辖正规红军、游击队和群众武装,以及信江军政学校。各县都有游击队和赤少队。它发展人民武装的路线与毛泽东在井冈山的做法不谋而合,即由乡赤卫队、区赤卫队、县赤卫大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经过反 “围剿”的实践,邵式平深深体会到: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抓好红军建设。

1930年7月22日,在乐平众埠界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周建屏任军长,邵式平任前委书记、政委。下辖3个团,4000余人。加上各县地方武装,总计3万余人。与此同时,成立了中共赣东北特委军委和赣东北苏维埃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邵式平任主席。

为了建立一支新型的正规化的人民军队,使红军真正成为党领导下的,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赣东北军委和邵式平领导红军大力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和 “整军”运动,对部队存在的一些非无产阶级思想倾向进行批评和纠正,如:1、军队只顾打仗,不愿做艰苦的根据地建设工作的单纯军事观点;2、打仗要全军会议举手决定的极端民主化的倾向;3、盲动主义思想倾向和报复行为、烧屋现象;4、严重的个人主义思想和自由散漫现象,敌情紧急时便各自散走,事后又自动回队;5、军阀主义思想倾向和打骂士兵的现象等。经过政治思想教育后,这些不良倾向得以纠正。

在军队建设中,为了提高部队的政治水平和军事素质,造就红色指挥员,1929年10月,在弋阳吴家墩正式创办了信江军政学校。随后,该校迁至省苏维埃机关驻地横峰葛源,先后改名为彭杨军政学校、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校,邵式平兼任军校政委。军校从创办到红军北上,共开办了八期,第一期学员170多人,训练期为6个月,以朱德在南昌办的军官教育团为模式,实行军事化管理。军事课占70%,政治课占30%,学员毕业后,到红军中担任连、排长,后来不少人锻炼成为红军的高级指挥员 (如吴克华、饶守坤)。

五、纵横驰骋,发展和扩大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说: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靠枪杆子;根据地的扩大,同样还是靠武装斗争。为了发展和扩大根据地,黄元庆说:赣东北“在军事上,运筹帷幄者多是方志敏,挂帅出征者多是邵式平”。这里仅举邵式平指挥的几次著名战斗:

周坊战斗:1929年8月中旬,国民党军第十八师戴岳旅加上三县反动武装靖卫团,向新开辟的根据地贵(溪)、余 (江)、万 (年)进攻,并占领了周坊。邵式平得悉,率三个连从弋阳芳家墩出发,星夜赶到周坊附近的三板桥,分三路进攻周坊。靖卫团闻风即逃,周坊驻敌一个整连全部被歼,计打死打伤敌人30多人,俘虏100多人,缴获步枪72支,重机关枪一挺。这是赣东北红军初创时期的一次最大胜利。方志敏说:邵式平当时 “乐得在地上打滚”, “红军由三个连发展到六个连”。

奇袭景德镇:1930年6月,信江特委决定,乘蒋、冯、阎军阀大混战之机,红军出击名城景德镇,发展新苏区。邵式平首先只身潜入景德镇,调查敌军分布情况,并与地下党取得联系,实行里应外合。7月6日拂晓前,邵式平和方志敏率领独立团,换装改用安徽靖卫团的番号,由地下党做向导,冒雨进入景德镇市区。这时,敌人还在睡大觉。红军不费一枪一弹,将景德镇的保安队、警察队等全部被缴械。还没收土豪劣绅、贪官污吏的黄金、白银及现金合计100多万元,解决了红军给养。苏区面积扩大到500余里,人口100多万,并有3000多人参加红军。

粉碎蒋介石的反革命 “围剿”:1930年12月,蒋介石以3万兵力向赣东北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反革命“围剿”,形势严重。邵式平与周建屏指挥红十军先在万年珠仙桥与敌打了一场遭遇战、歼敌190多人,缴枪200支,初战得胜。继而袭击上饶城,攻打河口镇,弋阳七星尖伏击战,从而粉碎了蒋介石的第一次“围剿”。

1931年3月,蒋介石以3个师兵力向赣东北苏区分数路发动了第二次反革命 “围剿”。为此,邵式平首先率八十一团于4月8日在贵溪丁家坊、9日在苟里源、余江鹤岭与敌交锋,打了个 “三日三仗,三仗三捷”,歼敌170余人。尔后,攻克华埠镇,歼敌一个营。当敌人进攻赣东北首府葛源时,邵式平率部先后在弋阳冷水坞和横峰何家坝与敌作战,歼敌第九师一部,使进攻葛源的敌主力五十五师闻风而逃。这样,蒋介石对赣东北的第二次 “围剿”就被粉碎了。

赣东北红军经过两年来实践斗争的摸索,逐渐形成指导作战的战略原则:以游击战为主,在有利条件下,有把握时,也打中小规模的运动战、攻坚战。红军采取游击战的战术原则: “出敌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击虚,集中兵力,争取主动,打不打操之于我,扎口子,打埋伏,打小仗、吃补药,打不打操之于我,吃得下就吃,吃不下就跑。”这套原则完全是根据敌强我弱及敌我优点出发的,是完全正确的,与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采用的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如出一辙。后来邵式平、方志纯到瑞金向毛泽东汇报这套原则时,毛泽东说:“好,好得很,生动活泼。”

1931年3月,在横峰葛源召开了赣东北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会议决定正式成立赣东北苏维埃政府,方志敏任主席,邵式平任常委。会议制订了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的施政大纲和一系列政策法令。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根据地的农民,开展了土地革命,实行 “打土豪,分田地”。从而基本上消灭了封建剥削压迫,使广大贫苦农民得到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解放,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支援了革命战争。赣东北的农业生产增加了百分之二十。还举办了煤矿和兵工、造纸、制糖等各种工厂,使根据地巩固和发展起来。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得到中央和毛泽东的充分肯定和赞扬。早在1930年1月,毛泽东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就把它称之为 “方志敏式”的根据地,与 “朱德、毛泽东式”并提,作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正确代表。同年9月,中共中央把它列为全国六大苏区之一。后又被中央政府授予 “苏维埃模范省”的光荣称号。毛泽东在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多次表扬赣东北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对以方志敏为核心的包括邵式平、黄道在内的赣东北领导集体的赞赏。邵式平和方志敏一起,在瑞金召开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共同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六、服从中央调遣,率红十军开赴中央苏区

1933年1月初,红十军奉命赴中央苏区参加第四次反 “围剿”作战。对此,许多同志不理解。因为红十军的指战员多是土生土长的赣东北人,赣东北同样遭到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他们要求保卫家乡,不愿意离乡背井,到很远的地方去作战。方志敏顾全大局,表示: “中央命令红十军离开赣东北,我们一定要服从命令!”他提议: “除军长周建屏外,式平同志这次也带队去。另外,把志纯同志也抽出来,随军去中央根据地!”邵式平当即表示: “服从中央的命令,一定完成任务!”由于邵式平和方志纯做了许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红十军指战员们看到自己景仰的地方领袖亲自挂帅出征,便愉快地听从命令。

1月25日清晨,在邵式平和周建屏的率领下,红十军4000名指战员全部渡过信江,并在贵溪上清宫与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胜利会师。随后,红十军改称红十一军。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 “围剿”战争中,红十一军打得英勇顽强,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3年4月2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0次会议决定设立闽赣省,邵式平任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从此,邵式平离开了他与方志敏、黄道共同创建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创建闽赣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责任编辑 万 强

庄永菁(1964.6—),女,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文博馆员。

猜你喜欢

弋阳方志敏根据地
“万名文艺家下基层”走进弋阳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花生壳上的激情人生
方志敏建造的奇绩和奇功
弋阳康养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弋阳子弟”踏歌来
——弋阳腔传统曲牌抢救性录音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