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机制创新研究
2011-08-15金凌云
金凌云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机制创新研究
金凌云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创建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是实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以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为指导,立足高职院校实际,重点探索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机制创新,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法宝。
高职院校 学习型党组织 机制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1]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要求:“必须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高职院校党的建设和教育事业等方面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断创新机制,是新形势和新任务的战略选择,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法宝。
一、新的历史时期,推进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机制的不断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3]
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给高职院校党的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实际,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机制创新,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断创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机制,培养学习型党员干部、学习型党员教工,提高高职院校党组织的执政兴校、科学发展的能力,促进高职院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推进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机制的不断创新,是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党的执政能力,是坚持和加强党对高等职业院校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保障,也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强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也是加强学校党组织执政兴校能力的需要。高职院校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创新学习机制、组织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要通过机制创新,牢牢把握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在发展中提高解决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党组织统领学校工作全局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学校沿着正确的方向科学健康的发展。要通过机制创新,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岗敬业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为实现“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推动高职院校科学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推进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机制的不断创新,是高职院校应对各种挑战的重要法宝。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日益提高,高职教育加快从外延式发展到提升质量的内涵式发展的压力与日俱增;企业培养、岗位成才、自学成才等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使高职院校面临生源市场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双重压力。有的高职院校由于放松了学习,再加上自身基础条件不好,思路不活,办法不多,导致资金不足,发展缓慢,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严峻考验,也对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科学决策水平、风险应对能力和知识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清形势,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创新党的建设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推进工作创新,提高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对新形势的分析能力、对新任务的把握能力、对新问题的解决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大力提高知识能力和水平,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强校之路。
3.推进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机制的不断创新,是提高强办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过去的十年,高职院校在完成新校园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施建设的外延式扩张之路后,现在以及未来主要面临着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内涵式建设的任务。高职院校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可以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领导能力,带领广大党员和教职工学习一流高职院校的新思路、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法,取长补短、开阔视野、创新思维,使学校更好地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实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机制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理论,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这些修炼方法的精髓,就是以团队学习为基础,克服各种“智障”,具备适应环境和创造未来的能力。[4]高职院校党组织作为特殊的组织,与一般组织有不同的特点,不能完全像企业以及其它社会组织那样来构建。但是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对加强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纵观当前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机制,在创新方面存在着一下不足。
1.学习动力机制创新不足。一是表现为重日常工作,轻日常学习。一些高职院校党组织和党员常以事务性工作繁忙为由,忽视日常学习。有的党员同志仅仅停留在表面学习,浅尝辄止,学而不全、学而不精、学而不专,学习动力不强,缺乏学习的紧迫感。二是表现为重主题学习,轻终身学习。近几年来,中央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但主题教育活动往往都是阶段性工作,有些党员同志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随着教育活动的结束,个人学习也随之结束,没有把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把阶段学习延伸为终身学习,不能确保教育活动的学习效果。三是表现为重业务学习,轻政治理论学习。高职院校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到重点大学、一流高职院校学习交流,派遣教师深入企业、服务行业进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党员教师,重业务知识的学习,轻政治理论、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导致业务水平提高了,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却没有提高,影响了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2.学习组织机制创新不足。一是领导带头学习不够。有的高职院校党组织书记作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组织者、推动者、践行者,本应率先成为学习型领导,带头学习,以实际行动做为带头学习的榜样。但由于领导干部事务性工作量多,工作压力较大,真正用来学习的时间并不多,加之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学的知识太多,没有精心选择和设计学习的内容与方法,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降低。二是教师学习组织机制创新不够。有的高职院校做到了年初有研究、有计划,制订下发了院、系两级中心组学习计划和教职工政治学习计划,对全年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专题以及学习书目、参考文献等做出指导,使基层党组织能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但也有的组织不到位、指导不到位、落实不到位,认认真真搞计划,稀里糊涂走过场。三是组织学习形式创新不足。有的高职院校学习方法陈旧,学习形式单一,学习内容粗糙,把政治学习变成了读文件、念报纸,把生动活泼的学习变成了呆板木讷的训诫,没有充分利用集中研讨、报告会、参观学习、短期培训、收看有关录像资料等多种学习形式开展学习培训,针对性不强,学习效果差。
3.学习保障机制创新不足。一是学习经费投入不足。有的高职院校投入学习型党组织正常运转的经费捉襟见肘,下拨给各系部党支部的经费严重不足,难以保障购买学习材料,难以“请进来”“走出去”学习、难以建立党建学习资料室、开展读书工程,难以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二是党员学习阵地建设不足。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建设经费相对紧张,在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图书资料阅览室、数字党建网络阵地方面,场地少,投入少,学习阵地难以很好地得到保障。
4.学习监督机制创新不足。一是学习存在着走形式、走过场。对于学习,大家“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很多高职院校党组织在党员学习中,念报纸文件多,讨论讲座少;分散自学多,集中学习少。没有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情况的考核,作为考核院系两级领导班子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二是没有建立督学考评机制。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把督学考评列入岗位目标责任制,把学习作为硬指标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在考核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可供操作的督学考评办法,没有形成一整套通过书面测试、民主测评、查阅笔记进行督学的办法。三是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院校在评价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全面考核的考核评价指标管理办法,造成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学习没有力度、深度、广度,学习效果、学习质量、学习的稳定性、长效性难以保证。
三、创新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机制,加强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完善切合实际、运行流畅、行之有效的机制来保障。
1.创新学习动力机制。一是明确共同目标。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目标,是要通过创建活动使党组织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形成真学、常学、善学、深学的良好风气,提高党组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把握和执行政策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明确目标会有效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党员干部和广大教师形成目标同向、决策同定、工作同步、责任同负的利益共同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二要大力转变学习观念,倡导“全员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把学习当成一种精神追求,把学习常态化。“每一位党员都需要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顺应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并产生自发的、内在的学习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不断增强创新能力。 ”[5]
2.创新学习组织教育机制。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党组(党委)政治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党员理论学习制度,提升领导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科学决策能力、民主管理能力和协调发展能力,不断发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示范带头和引领带动的作用。二要学习计划制度化,明确学习的时间、内容、目标及要求,使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使任何党员干部都坚持持续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努力实现由“拥有文凭”向“拥有能力”的转变。三是学习内容丰富化,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中,学习内容既涵盖党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涉及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规律与特点、现代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等,既要做到内容丰富,又要做到要精要管用。三是学习形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会议形式,还可以举办专家讲座,学习论坛、读书会、学习考察参观等,并可以利用手机短信、党建网络平台等社会教育资源,形成资源共享、网络化、开放式的学习格局,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吸引力,推动学习不断深入。四是要健全学习成果转化制度,通过学习交流、工作动态等形式,促进学习教育成果运用于决策和工作中,学以致用,提升工作水平。
3.创新学习保障机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作,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做后盾。高职院校在财政预算中要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专项经费,用于建设和优化学习场所、购置相关图书资料,开展学习活动、进行职工教育培训等,为党员干部职工学习提供良好载体和物质保障。同时要加强经费的管理,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
4.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检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手段。学习型党组织考核机制不仅有量的指标,还要有质的要求,要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定量分析主要考核学习的次数、时间的长短、参加人数的多少等,定性分析主要是考量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成效,具体是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成果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要考量是否把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和贯彻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之中,增强了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科学性;考量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果是否增强了解决高职院校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保证了学校始终在科学发展的良性循环的轨道上运行;考量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否有效地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学习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在评价机制中,建立学习型党组织标准细则,突出学习绩效在党员和干部的奖励、选拔、任用等工作中的评价作用,从而增强党员和干部约束自我、加强学习的紧迫感。开展学习型先进党支部和党员的评选,树立典型,加强宣传,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
: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9.
[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4]杨浩.现代企业理论与运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2005:285.
[5]王炳林.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特征和建设路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03.
金凌云,女,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长,硕士,副教授,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和教育工作。
本文系2011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立项课题 《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探寻与机制创新研究》(批准号:dj2011-30)的阶段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潘 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