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高速发展科教文化体制集成改革刻不容缓——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葛家理教授

2011-08-15石丽云

科学中国人 2011年20期
关键词:智力科技人才

本刊记者 石丽云

经济高速发展科教文化体制集成改革刻不容缓
——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葛家理教授

本刊记者 石丽云

在祖国62岁诞辰之际,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科教文化事业如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如何与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为一位资深的石油工作者,一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教育工作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葛家理教授,就我国教育改革目的,观念、举措等问题谈了他的一些看法。

经济基础发展与上层建筑更新、协调互动才能真正做到“富民兴邦”

【记者】:在中国形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对中国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如何进一步与时俱进成为社会上议论焦点,请问您有什么看法?

【葛】:是的,从总的来说:“经济是基础”。教育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发展了就会要求上层建筑进行与之适应的变革和发展。而反过来说:上层建筑的正确变革和发展也对经济基础有重大的反作用。会促进经济更大持续发展。从中国历史来说,“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主义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进程。在我国解放之后,又进行过的教育走前苏联专才教育之道,还是美国通才教育之路的“争论”。后来,毛泽东主席“春节讲话”,又发布了“中央教育六十条”,规范了我们教育工作,但是也影响了从学校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大、中、小学都停课闹革命,全国经济倒退,人民生活到了“贫困边缘”。在“拨乱反正”中邓小平同志提出“恢复高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主张经济改革开放,才使得经济得到了今天的发展。可见教育改革可以“兴邦富民”,也可以“弄乱朝纲”。教育与时俱进的改革,对经济持续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所以我以为:与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相适应的教育改革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

经济大力发展之后为什么必须刻不容缓的进行教育改革呢?

【记者】:您认为我国进行“与时俱进”持续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葛】:因为教育必须要“四适应”、“四更新”。四适应是回答“为什么教育要坚持进行持续不断的锐意改革?”“四更新”是回答:“如何进行当前的教育改革?”

【记者】:什么是“四适应”?为什么要坚持持续的教育改革?

【葛】:“四适应”就是当前的教育改革要适应四个方面的新要求。也就是当前教育改革担当的新责任、新目标。(1)教育要适应新时代要求:世界已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走向智力经济时代”,换句话说21世纪是从“物力经济时代”走向“智力经济时代”(2)教育要适应新阶段功能改革要求:教育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是从出现“大-中-小学”完整体系开始的。21世纪面对一场世界性“重新就业的新文明革命”,将有75%的人们面对蓝领劳动转向白领劳动的大转变,因此,教育人才、培养人才、开发人才的创造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变为教育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3)教育要立足国情特色的要求:中国教育面临国情约束主要有三点:一是人口众多,有13.6亿人口占世界的1/6。二是“地大物博”,960万km2土地以及广大蓝色国土领海,地级差别很大,人均资源量很少甚至相对贫乏。三是经济后发,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还是很少,还有相当部分人还相对贫困。(4)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三大转型要求。我国经济改革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但是我们还面临三大转型的巨大挑战;一.宏观经济从数量型经济向素质经济型转型。二.在政府领导下进行社会转型,也就是领导人民从贫穷社会→走向小康社会→再走向中等富裕社会。三.由物力经济时代向智力经济为主的时代转型。这三个转型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对13.6亿人口不但实行现代化完整普惠教育,还要用普惠的创造性人才教育,职业后培训教育,以及社会的终身教育来提高人民水平,这就有可能真正消灭三大差别,这就说:必须进行彻底的教育机制、体制、模式、全面改革,教育才能不断持续前进。

如何进行与时俱进的教育改革?

【记者】:作为一名老教师,您认为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改革?

【葛】:当前与时俱进的教育改革,必须要“更新观念,更新理论,更新模式及更新举措”,也就是以“四更新”来实施教育改革。1.更新教育观念:(1)更新教育思想,变教育是教会人们如何开发物力资源的教育,为教育是人们自主开发自己智力能力的教育。(2)更新“教育性质”,变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创造力人才教育。(3)更新“教育功能”,变“向人传授知识→培养人自己创新能力。(4)更新教育结构,变“智商教育”为“智能教育(包括情能、识能、智能)。2.更新教育理论,要建设“智力教育学”和“创造力人才学”。要提出创造力人才是由四个要素组成的:品质要素、素质要素、知识要素、能力素质,而智力教育学应对改革现行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改造和创新。进行集成知识教育。创新能力教育、职业培训教育以及社会终身教育的改革,同时按建立“智力人才学”理论来研究如何识别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的理论规律和方法,智力人才学是智力教育学发展和补充。经济效率归结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又归结为人才的竞争,所以教育学与人才学的更新是教育改革达到“国强民富”的重要部分。3.更新教育模式,教育体制要形成“多层次、双轨制、分阶段教育体制和协调互动模式。”4.更新落实举措。(1)加宽有特色创造性人才培养方向;(2)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3)建设国内外创新人才实践基地;(4)形成多学科综合性教师团队;(5)建立分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体制,博士生,硕士生,本科一本重点院校,大专及高中、中专都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创新能力要求(如自主创新、应用创新、科技革新等);(6)加大对教育投资力度;(7)建立“三结合”、“三产出”“三使用”的示范区“产学研”三结合、“产品、人才、效益”三产出,以及三使用(对口就业使用人才、对口攻尖使用专利、对口产品更新供应市场);(8)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材及教学环节的全面改革。

“教育—科技—文化”体制进行一体化改革创新、才会对经济持续发展形成重大支撑!

【记者】:教育体制持续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会提供哪些推动作用呢?

【葛】:(1)促进经济转型,由数量经济变为素质性经济,又转变为“自主创新经济”。(2)提高了我国宏观经济的质量及效益,减少了能源资源消耗,增加人民收入。(3)更会促进人民分配方式,更加公平。(4)增加经济驱动能力,这样就可以促进“国强民富”更好实现。

【记者】:但是经济发展只靠教育改革来支撑吗?

【葛】:不是,我认为必须进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科技—文化”体制一体化改革创新,才会形成对经济发展重大支撑,更好更快的实现“国强民富”的社会。

【记者】:是的,最近党中央提出要召开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问题,您能否谈谈“教育—科技—文化”体制创新三者的关系?

【葛】:要“教育创新”就先要“科技创新”、“科教兴国”,“科”在“教”前面,而若要发展科技创新并使科技智力产业跨越式发展,即就必须先发展创新的文化产业体系。一切创新动力

科都是人类开发智力资源结果。但人的一切创新能力是来自人类文化创新体系,因为只有文化创新体系才具有以下八大功能:教育人的功能、培养人的功能、影响人的功能(报纸、书刊、媒体)、服务人的功能、美化人的功能、约束人的功能、锻炼人的功能和调节人的功能。所以,文化创新体系的八大功能就使得人类自己得到了不断持续创新的能力的源泉。所以文化创新体系是“智力资源的资源”,“创新的创新”系统,也可以说,文化智力创新产业是一种“智力产业的孵化器”,由此可以看出,建立“文化—教育—科技”一体化改革创新体系对经济的发展起了多么大的决定作用。

【记者】:现在中央已提出了一个“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建议,您能不能谈谈这方面的建议。

【葛】:第一,我国建立智力文化产业还会遇到需要解决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如文化思想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矛盾冲突、文化观念上民族性的融合性矛盾和冲突等。第二,智力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方面:(1)是否可以把“智力文化创新产业体系与智力科技经济创新产业体系集成双元互动体系,一体化来建设。(2)文化创新产业发展重点为:具有创新功能的教育产业,具有塑造功能的作品产业,具有感染和激励功能传媒产业,具有服务功能的演出、展览、博物及旅游的产业,具有美化功能的绿化、雕塑城建产业,具有约束功能法律咨询产业,以及具有强体功能体育运动产业,具有调节功能心理咨询产业等。(3)要充分认识人类文化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对文化创新产业建设的导航作用。第三,我想介绍一种理论:“以人为中心的—人才—教育—文化—科技—经济”协调发展理论,让我们从和谐智力社会走向和谐大同世界,作为我们一体化改革的远景吧!

猜你喜欢

智力科技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